西本願寺 (青島)

西本願寺中國青島市內一座曾經存在的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寺院,其原址位於今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無棣四路21號,建於1933-1934年,為日本投降前青島最大的日本佛寺。1945年後由湛山寺接管用於辦學,1952年改為青島無棣四路小學。現已不存。

西本願寺
青島西本願寺舊址衛星影像,1966年
基本資訊
位置青島市無棣四路21號
坐標36°04′33.5″N 120°19′41.5″E / 36.075972°N 120.328194°E / 36.075972; 120.328194
宗教佛教
本尊阿彌陀佛
宗派淨土真宗本願寺派
建築詳情
開山時間1933年
廢寺時間1946年
地圖
地圖

歷史 編輯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為青島最早開始活動的日本佛教流派,其活動始於1913年(一說1911年[1]),經日本駐芝罘領事館許可,在青島開設了日本人小學校,有學生38人,1914年因日德青島戰役停辦。日本占領青島後,西本願寺獲准開設、運營青島幼稚園。[2]

1932年,西本願寺代表大內靜狂從青島市政府續租了無棣二路第十二號公地一段,租地期限30年,用以建設新寺院。1933年開工,1934年自膠州路舊址遷至新寺院。大內靜狂為住持,布教人員有伯山政彥、佐野證誠等。西本願寺1939年有400名檀家日語檀家制度(供養寺院的固定信徒),在青島日本佛教界影響力最大。1940年升格為西本願寺青島別院。西本願寺在宗教活動外曾面向日本人開展公益活動,如經營家政學園、日本語學校等。此外,淨土真宗西本願寺派第22代當主大谷光瑞曾一度計劃定居青島。[2]

由於日本佛教歷來與政治關係緊密,日本佛教界也一度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支持者,通過「從軍布教」、為日軍及其傀儡政權武裝舉行「慰靈祭」等活動為日軍侵華服務[1]。西本願寺曾於1939年4月舉行「濟南林部隊周年慰靈祭」,祭祀陣亡於台兒莊戰役的部分日軍,1942年5月23日「舉行祭中日殉國殉難英靈的儀式」等[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日本僑民全部被遣返,西本願寺地產物品經市政府責令,於1946年初由漢傳佛教湛山寺接收,改名為護國寺。同年3月,青島佛學會在此處開辦私立成章小學(「成章」為前青島市市長沈鴻烈表字),由湛山寺住持善波、居士張希周、閔光予等負責學校行政,最初招收學生300名,後因學生猛增,擴建校舍12間,學生增至500名[3]。1949年,該校改名為私立崇文小學。1952年由青島市人民政府接收為公立學校,改名青島無棣四路小學至今[4]。原西本願寺寺院現已不存。[2]

建築 編輯

西本願寺位於貯水山西南麓一處高出周圍居民區約20米的山丘上,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5300平方米,本堂面積約132(約合436.2平方米),旁設僧寮,客廳、飯堂、宿舍等設施俱全。青島市檔案館所藏1946年2月26日《日方廟產教會調查表》稱「該廟規模廣大,除日本神社外為本市敵產各廟之冠」。[2]

現該寺遺址僅餘無棣四路小學周圍依山而建的花崗岩擋土牆和校園花壇內一塊1937年3月鑿刻、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字樣的石碑[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王向遠.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北京: 崑崙出版社. 2015. ISBN 978-7-80239-210-6. 
  2. ^ 2.0 2.1 2.2 2.3 2.4 2.5 李雪皎. 日本佛教在青岛的“海外开教” (碩士論文). 中國海洋大學. 2011. 
  3.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宗教,第二章 佛教. 《青岛市志·民族宗教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8. ISBN 7-5011-3723-4. 
  4. ^ 青島市市北區史志辦 (編). 第十四篇 教育,第二章 基础教育. 《青岛市市北区志》.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034-98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