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喜(約270年—345年),仲寧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虞翻後代,經學家虞預胞兄,東晉經學家天文學家,是中國最早發現歲差的人,也是宣夜說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生平 編輯

虞喜「少立操行,博學好古」。西晉懷帝詔,辭不就。東晉明帝[1]成帝[2]康帝[3]都多次征詔他做官,都被虞喜拒絕(「屢征博士、舉賢良,皆不就」)。成帝曾下詔譽其「守道清貞,不營世務,耽學高尚,操擬古人」。

曾因私藏戶口而犯了棄市之罪,餘姚山遐意欲法辦。諸豪強莫切齒痛恨於山遐,對執政官員說虞喜有高節,不宜屈辱,最終陷山遐於罪,虞喜得免。

生卒年爭議 編輯

魯迅全集》指虞喜生卒年為281年—356年。但虞喜的父親虞察280年去世,而虞喜又有胞弟虞預。

張慶民《干寶生平事跡新考》據虞喜永和初年在世、胞弟虞預咸和四年(329年)仍在當官且不久後修成《晉書》告老致仕,認為虞喜卒於永和元年(345年),生於270年,虞預約生於272年。

學術 編輯

虞喜認為「天高窮於無窮。地深測於不測。天確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靜之體」(見《晉書·天文志》。 主張天高無窮,日月星辰按各自的規律運行,與渾天說蓋天說相對。

東晉咸和五年(330年),計算出冬至太陽位置每50年向西移動一度(現代測定為71零8個),即為「歲差」。

著作 編輯

著有《安天論》、《志林》三十卷等。裴松之注《三國志》時亦引用《志林》。

延伸閱讀 編輯

[]

 晉書/卷091》,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文獻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晉書·帝紀第六》太寧三年:〔二月〕癸巳,徵處士臨海任旭、會稽虞喜並爲博士。
  2. ^ 《晉書·帝紀第七》咸和八年:以束帛徵處士尋陽翟湯、會稽虞喜。
  3. ^ 《晉書·帝紀第七》建元元年:六月壬午,又以束帛徵處士尋陽翟湯、會稽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