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安池舊皇宮

神安池舊皇宮馬來語Istana Lama Seri Menanti),是位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瓜拉庇勞縣神安池馬來語Seri Menanti的舊皇宮。皇宮建於1902年,並於1908年完工,主要由木材製成,橫梁之間用楔子連接固定。

神安池舊皇宮
Istana Lama Seri Menanti
概要
建築風格米南加保風格、伊斯蘭風格、英國殖民地風格
歸類博物館
用途觀光、文化考察
所屬國家/地區 馬來西亞
地點森美蘭州瓜拉庇勞縣神安池
座標2°42′N 102°10′E / 2.7°N 102.16°E / 2.7; 102.16
開放周一至周末早上9點至下午5點
造價45,000.00令吉
附屬森美蘭州政府
地圖
地圖

神安池皇宮建於20世紀初,是為了取代被英國軍隊焚毀的舊皇宮而建。由於具有悠久的歷史遺產,1992年改為皇室博物館,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

歷史 編輯

1902年,森美蘭州第七任嚴端端姑莫哈末英語Muhammad of Negeri Sembilan指示在神安池建造一座新的住宅宮殿,以取代由他的前任(父親)嚴端安達馬來語Yamtuan Antah ibni Almarhum Yamtuan Radin在1875年斷崖嶺(Bukit Putus)戰爭期間被英國軍隊燒毀的舊宮殿,森美蘭也從那時起受英國的殖民統治,並成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宮殿的平面圖由芙蓉市公共工程部繪測師重新制定,於1902年11月獲得英國國家工程部和當地居民的批准。

建築工程前後花了大約6年時間,終於在1908年竣工,當時建造成本為45,000.00令吉[1]。這座木造的舊皇宮是由馬來西亞本地的兩位手工藝及木工專家,Kahar及Taib所設計及興建,皇宮在建造的時候,沒有用到一根鐵釘的情況下建造的,也沒有使用任何螺絲。

 
皇宮內庭

神安池皇宮反映出森美蘭與蘇門答臘島的民族淵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皇宮為四層建築,木柱高達20米,設計是印尼的米南加保風格,但也綴有華族風格的雕刻。宮殿有99根柱子,代表反抗英國殖民的99位民族英雄,其中包括四根67英尺長的柱子,具有學術價值。宮殿的屋頂代表米南加保風格的水牛角,被認為是安全的象徵。建築時沒有用到一根鐵釘是其最大的特色,是馬來西亞清湛的民族建築。

森美蘭蘇丹一直居住在這座宮殿中,直到1931年7月19日才搬到附近的新宮殿裡。

神安池舊皇宮在1959年至1964年之間被森美蘭伊斯蘭教理事會(Nemeri Sembilan Islamic Religious Council)用作宗教中學,然後這座宮殿空置至1992年。直到1992年為止被指定為國家文化遺產,於1992年7月14日改建為皇家博物館,由森美蘭州國家博物館委員會管理[2]。2009年,宮殿正式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遺產[3]。這座宮殿便也被《馬來西亞記錄大全》認可為東南亞最高的木製宮殿。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he Old Palace of Seri Menanti: One of the Malay architectural gems that still survives. The Old Palace of Seri Menanti.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2. ^ Royal Museum Seri Menanti. Malaysia Traveller.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3. ^ Seri Menanti Old Palace, Takhta Rencana and Pengkalan Kempas listed as national heritage | The Star. www.thestar.com.my.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