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江(1954年),男,山西晉城人,生於北京,旅美華裔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的父母均從事音樂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高中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鍋爐廠當工人。1976年,他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班,畢業後進入中央樂團合唱團。1983年,田浩江赴美留學,在1987年獲得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聲樂表演碩士學位。1991年,他與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簽約,此後在多家歌劇院演出,出演歌劇超過四十部,場次逾一千三百場。

田浩江
男歌手
國籍 美國
出生1954年(69—70歲)
 中國北京市
配偶瑪莎
音樂類型歌劇男低音
活躍年代1979年至今
網站www.haojiangtian.com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田浩江生於音樂之家。他的父親田耘和母親陸原(本名都桂英[1])都是山西晉城人[2],十幾歲時就在抗日戰爭中加入抗敵演劇二隊[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田耘和陸原在總政歌舞團任職,田耘是指揮家兼作曲家,陸原是作曲家。[1]

田浩江小時候並不喜歡音樂。據母親陸原回憶,當時田浩江不想學鋼琴,每次上鋼琴課都要哭,那時他更想成為一名畫家。[2]田浩江回憶,小時候他得了一種罕見的皮膚病,他是亞洲第三例。當時的治療方法需要先拔掉頭髮再塗藥,田浩江的父母就在下班之後給他拔頭髮。父母一邊拔他的頭髮,一邊播放西方音樂唱片,久而久之田浩江聽到西方音樂就頭皮發痛,他很多年都不敢聽西方音樂。[4]

田浩江先後就讀於北京十一學校分校總政萬壽寺實驗小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5]田浩江回憶,他對西方音樂態度的轉折發生在1966年。那時,由於文化大革命,田浩江的父母被下放幹校。父母離家那天,田浩江和哥哥幫忙收拾行李,找到了一張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唱片,那已是田家最後一張唱片。田耘讓孩子們用手搖留聲機播放了那張唱片,並給孩子們講解了這首交響曲。那首交響曲是文化大革命前田耘指揮的最後一首西方交響曲。田浩江深受感動。他把這作為自己的「西方音樂啟蒙課」。[4]

田浩江的父母下放幹校十二年後才回到北京。1970年,田浩江從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中畢業(是初中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鍋爐廠,擔任鈑金工。在工廠上班期間,田浩江在工廠宣傳隊拉手風琴,一直想投考部隊文工團入伍。但是那時他的父母正被審查,田浩江無法投考。1976年,中央樂團聯合中央音樂學院開辦聲樂專修班,田浩江報名考試。工廠領導警告他,說這是他最後一次機會,如果考不上就只能好好當工人,工廠不會再給他開介紹信了。這年11月,田浩江收到了錄取通知書。[6]

學習聲樂 編輯

1976年,田浩江開始師從方應暄王振民學習聲樂。197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班後,他又跟從韓德章學習。三年後,田浩江畢業,被分配到中央樂團合唱團。赴美之前,他已是中央樂團的「腕兒」。1983年,田浩江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學習聲樂,1987年獲得聲樂表演碩士學位。在丹佛大學學習期間,田浩江六次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田浩江回憶,初到美國,他只有35美元[7](一說只有50美元[2]),到美國的第二天就花掉8美元到大都會歌劇院帕瓦羅蒂出演的威爾第歌劇《埃爾納尼英語Ernani》。在美國求學時,田浩江白天學習,晚上打工。他曾當過刷碗工、粉刷匠、圖書館員、餐館鋼琴師。[2]

在美國期間,田浩江與廖英華(英文名瑪莎,Martha)相戀。二人1982年初識於上海。廖英華在香港長大,後來赴美學習[7],獲遺傳學博士學位[6]。廖英華那時在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任教,1982年她到中國擔任訪問學者。田浩江到丹佛之後,兩人的關係逐漸升溫。然而,由于田浩江一直沒有拿到有分量的演出合同,二人遲遲沒有結婚。1991年,田浩江成功與大都會歌劇院簽約。拿到合同當天,田浩江與瑪莎結婚。因為田浩江演出事務繁忙,瑪莎大約在1996年辭去科研工作,成為專職太太。[7]

1991年之後 編輯

1991年與大都會歌劇院首次簽約之後,田浩江長期與大都會歌劇院合作。1992年,他登陸法國里昂新歌劇院,這是他首次在歐洲演出。除了美國主要的歌劇院,田浩江曾在柏林州立歌劇院德國科隆歌劇院英語Oper Köln、法國里昂新歌劇院、義大利佛羅倫斯市立劇院維羅納圓形競技場阿根廷哥倫布劇院等多家歌劇院演出。他演出的歌劇超過四十部,場次逾一千三百場。他曾與帕瓦羅蒂多明哥合作演出十一部歌劇,場次超過百場。[5]外界稱他是「大都會歌劇院曝光率最高、最耀眼的華裔歌唱家」,評價他音色優美、風格純正、充滿感情而有分寸。[6]評論認為他的聲音低沉、厚實,共鳴豐滿,運轉靈敏,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是「西方歌劇界最成功的中國歌唱家」。他還獲得第51屆葛萊美獎的「最佳歌劇錄音獎」的提名。[8]

2008年,田浩江的自傳《浩歌江上英語Along the Roaring River》(Along the Roaring River: My Wild Ride from Mao to the Met)在美國出版。[9]此外,他在2012年演出了自傳體舞台劇《我歌我哥》,還參加了全民大劇團話劇《短波》的演出。[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太行山走出的女作曲家——陆原. 晉城在線. 2007-10-09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8). 
  2. ^ 2.0 2.1 2.2 2.3 旅美著名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 晉城在線. 2007-10-09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8). 
  3. ^ 这部不朽之作,他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 田浩江和《黄河大合唱》. 人民日報. 1999-05-07. 
  4. ^ 4.0 4.1 田浩江:我的人生就是一部歌剧. 上海觀察. 2015-04-08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4). 
  5. ^ 5.0 5.1 田浩江《我歌我哥》演出在即 彩排进入最后阶段. 國際在線. 2012-05-24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5). 
  6. ^ 6.0 6.1 6.2 6.3 华裔歌唱家田浩江的传奇奋斗:曾做钣金工(图). 北京娛樂信報. 2013-09-11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0). 
  7. ^ 7.0 7.1 7.2 Interview with Opera Singer Tian Hao Jiang. CNN. 2012-06-15 [2016-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3). 
  8. ^ 听王伟忠说故事,听田浩江唱往事. 國家大劇院.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9. ^ 美华裔歌唱家田浩江自传发布:为艺术"浩歌江上". 中國僑網. 2008-05-06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