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鞏(1048年—1118年),字定國,號清虛居士魏州大名府,鄉貫為今山東莘縣)人。北宋詩人畫家

宰相王旦之孫,工部尚書王素之子。慶曆八年(1048年)出生。[1]以恩蔭補為校書郎。娶張方平之女為妻。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任太常博士。長於寫詩,與蘇軾私交甚好,[2]蘇軾守徐州時,王鞏親往拜訪,同遊泗水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因烏臺詩案賓州(今廣西賓陽),去監鹽酒稅務。蘇軾對他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歌妓宇文柔奴(別名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3]在瘴煙之地五年,面如紅玉,尤為蘇東坡所敬服。[4]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馬光推薦,擢拔為宗正丞。同年十二月,因上疏論宗室疏遠者,被指為離間宗室,改揚州通判。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二十六日,知海州(今連雲港海州)。同年六月八日,又改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管勾太平觀。[5]元祐六年正月,因蘇轍謝景溫薦,除知宿州(今安徽宿縣)。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任朝散郎,用為河南通判。晚年居高郵(今江蘇高郵),因服食鉛丹而得疾。[6]政和七年(1118年)卒。[7]著有《隨手雜錄》、《甲申雜記》、《聞見近錄》、《王定國詩集》、《王定國文集》、《清虛雜著補闕》等書。

注釋 編輯

  1. ^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記載:「王定國素為馮當世(京)所知,而荊公絕不樂之。一日,當世力薦於神宗,荊公即曰:『此孺子耳。』當世忿曰:『王鞏戊子生,安得謂之孺子!』蓋鞏之生與同天節同日也。荊公愕然,不覺退立。」可知王鞏與神宗皆生於戊子年(1048)。
  2. ^ 《蘇軾文集》卷二十九《辨舉王鞏札子》中有:「鞏與臣世舊,幼小相知,從臣為學。」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有:「東坡於世家中得王定國,於宗室中得趙德麟,獎許不容口。」
  3. ^ 張宗橚:《詞林紀事》卷五:「柔奴」或作「寓娘」。
  4. ^ 蘇軾在《王定國詩集序》中說:「……定國歸至江西,以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洽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國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後廢卷而嘆,自恨知人之淺也。」蘇軾《蘇軾全集·文集》卷二九《辨舉王鞏札子》說:「(王鞏)頃者竄逐萬里,偶獲生還,而容貌如故,志氣愈厲。」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一《王定國趙德麟》記載:「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煙窟里五年,面如紅玉,尤為坡所欽服。」
  5.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二四
  6. ^ 馬永卿《元城語錄》云:「王鞏定國多識前言,往乃服林靈素丹藥,暴得疾苦。」《宋元學案》卷九九《宗丞王先生鞏》記載:「王定國多識前言往行,乃服林靈素丹藥,得疾焚死」。
  7. ^ 據清王國棟《王氏宗譜》卷一:「卒政和七年丁酉十二月初一日。」可知王鞏卒於1118年1月3日。

參考書目 編輯

  • 楊國興:《「孫覺、蘇軾、王鞏、秦觀同登文游台飲酒論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