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棨(?—?),輔之唐朝江南道福州福唐縣(今福州福清)人,晚唐官員、文學家。

生平 編輯

咸通三年(862年)進士及第。娶同榜陳翬之女為妻。咸通六年(864年)中博學鴻詞科。咸通九年,江西觀察使李騭聘爲團練判官,咸通十年(869年)又中書判拔萃科,平判入等。授侍御史,不久,改大理寺司直。咸通十二年(871年),貶為太常博士,後出知丹陽利國監,攝(代理)右司馬,[1]攝鹽鐵出使巡官。官至水部郎中

擅長詞賦,[2]「詞賦清婉,托意奇巧」,[3]謝觀黃滔徐寅並稱晚唐律賦四大家。李調元評王棨之《沛父老留漢高祖賦》云:「指點生動,不寂不喧,此妙為王郎中所獨擅。……此篇尤膾炙人口」。[4]浦銑評《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云:「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識不知,竟何人而望幸。」[5]

廣明元年,黃巢長安,王棨避禍淮南,或入高駢幕府。[6]光啟二年(886年)在揚州,知兩使句務。[7]光啟三年,高駢失政被殺,王棨下落不明,可能歸終鄉里。[8]有《麟角集》一卷,今存。另有《王棨詩》一卷,[9]已散佚。

注釋 編輯

  1. ^ 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一三《王棨端公攝右司馬》云:「牒端公烏衣茂族,鶴氅清流,早列官榮,頗精吏術。口中金石,常聆真韻之高;手下銅鹽,曾展長才之妙,……事須差攝右司馬。」
  2. ^ 李調元《歷代賦話》載:「王輔文(棨字輔之,又字輔文)、黃文江一時之瑜、亮也,文江戛戛獨造,不肯一字猶人;輔文則錦心繡口,下韻嫣然,更有漸近自然之妙。」王祖源《麟角集記》說:「至唐之王棨、黃滔,又截然一變,風氣之開,千百年來莫能移易。」
  3. ^ 黃璞:《王郎中傳》
  4. ^ 《賦話》卷四
  5. ^ 《復小齋賦話》卷下
  6. ^ 崔致遠桂苑筆耕集》載高駢幕下有王棨,但是否同一人,無法確定。
  7. ^ 太平廣記》卷二五二《吳堯卿條》
  8. ^ 黃璞《王郎中傳》中云:「公既遇離亂,不知所之。或雲歸終於鄉里焉。」乾隆《福清縣誌·雜事志》載:「王棨墓,在永東里佛頂峰。」
  9. ^ 宋史·藝文志七》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