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水庫 (永吉)

朝陽水庫是中國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北大湖鎮樺皮甸子屯南側溫德河支流五里河上游的中型水庫。沿河距北大湖鎮8km,距口前鎮( 口前水文站)34 km,距溫德河河口52km。

朝陽水庫
水庫位置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
座標43°23′52″N 126°30′36″E / 43.39778°N 126.51000°E / 43.39778; 126.51000
集水面積69.2平方千米
正常水位378.80米
死水位368.50米
總庫容1630萬立方米
正常庫容937萬立方米
死庫容70萬立方米
大壩類型粘土心牆壩
壩頂高程心牆頂高程382.00m,壩頂高程383.30 m,防浪牆頂高程384.50米
裝機容量320kW 2台發電機組
灌溉面積2.25萬畝
開工時間1975年
竣工時間1984年

朝陽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千年一遇洪水保壩。 校核洪峰流量1 153 m3/s。 校核水位383. 30 m。 設計洪峰流量732 m3/s,設計洪水位381m。 正常庫容937 萬m3,正常水位378. 80 m。 設計汛限庫容691 萬m3,設計汛限水位376. 80 m。

洩洪建築物為3孔3.0 m×3.0 m無壓洩洪洞,配3扇平板鋼閘門,最大下泄流量424m3/s。灌溉發電洞為直徑1.4 m 圓洞,最大引水流量4 m3/s

歷史 編輯

1971年,吉林市、永吉縣兩級水利局聯合踏勘。

1975年8月25日五里河公社自力更生修建朝陽水庫正式開工,組織民工1800人,口號是「蓄住一庫朝陽水 灌溉萬代幸福田」。吉林市水利勘測設計處負責設計。永吉縣水利局負責施工技術指導。吉林市水利工程隊負責建築物混凝土澆築。1977年完成工程量10%。1982年末基本完工。其中土方117.13萬 m3,石方8.01萬 m3,混凝土5113 m3,漿砌石534 m3,國家投資560.1萬元,社隊兩級自籌100萬元。1997年進行除險加固,2003年竣工。

截至2008 年末,朝陽水庫歷史最高洪水位380. 50 m,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151 m3/s,歷史最大下泄流量65 m3/s。其下游口前水文站集水面積830 km2,警戒流量500 m3/s,保證流量570 m3/s,實測最大洪峰流量1 190 m3/s 。[1]

2010年7月28日,德溫河流域發生強降雨,全流域雨量268.8mm。此次暴雨過程是從德溫河下游逐步向上游移動,因此朝陽水庫從出現降水、入庫洪峰形成、加大瀉流等的時間都比口前水文站要晚4個小時以上。朝陽水庫是從7月28日6:00開始出現降雨,上午10時一小時雨量121毫米,累計雨量220毫米,導致壩前水位暴漲。在洪水之前,朝陽水庫水位376.42米,蓄水646.5萬立方米,分別超汛限0.14米和16.5萬立方米。上午7時,朝陽水庫加大瀉流為20立方米每秒,此時市電停電,水庫使用60千瓦備用柴油發電機供電。8時30分按照吉林市防總命令加大瀉流為100m³/s,9時30分加大瀉流為200m³/s,11時閘門全開瀉流420m³/s。12時30分,壩前水位達到最高值380.16米,庫容1130萬m³。[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大中型水库基本特征数据库. 中國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內陸水體生物學分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2. ^ 《吉林省朝陽水庫「2010.7.28」洪水調查分析》文豪、李鶴、耿郁、劉國中(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吉林分局),《中國防汛抗旱》第21 卷第2 期2011 年4 月 第62-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