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漢語漢字,本意為心裡牴觸,對抗,引申為怨恨,如「怨懟」。作為流行的網絡用語,常用來表示用言語回應或行動反擊等含義,曾被評為2017年十大網絡用語,從而進入大眾視野。[1]「懟」字語義豐富、用法靈活,在各大報刊、社交媒體中經常出現,日常聊天中也會使用,其含義已發生明顯變化。[2]

字典釋義

編輯

形聲字。從心,對聲(漢語拼音:duì;注音字母:ㄉㄨㄟˋ)。本義怨恨。表示心裡牴觸、對抗。[3]說文》:懟,怨也。 在成為網絡用語之前,「懟」多是用於嚴肅的場合,經常與「怨」組詞,固定搭配使用,屬於書面語

網絡流行

編輯

網絡用語中的「懟」,在口語中為三聲(漢語拼音:duǐ;注音字母:ㄉㄨㄟˇ)[4][5],一些研究認為該字最早在2015年出現於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2][6]。作為動詞,其常用義為動作領域的「撞」或語言領域的「頂撞」。「懟」不僅具有動詞的一般用法,而且一經產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詞語,如「互懟」「狂懟」「懟神」和「懟王」。這個讀音和意義在全國各地多個方言區已經被熟知並使用,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懟」字不僅在各種媒體中傳播廣泛,甚至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也頻頻出現。但是,在網絡中興起的這個「懟」既不是新造詞,也不是上古漢語《說文解字》中收錄的「懟」,其詞義也不是由上古漢語「懟」的詞義發展演變而來。[6]

2017年12月18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包含了「懟」一詞,並認為這從側面反映出新一代年輕人勇於表達想法、敢於說出不滿的人生態度,也說明社會變得越來越包容和多元[1]。在此之後各類綜藝節目、新聞標題大量運用這個詞,「懟」在一時之間成為高頻詞彙。也有人認為「懟」字在不同語境下會呈現不同的感情色彩,當雙方處於嚴重的敵對立場時具有很強的攻擊性。[7]

關於「懟」流行語義的來源,一般認為是源自北方方言「㨃」[5][8],也有人認為是埻、搥[6]或抵[4]。由於這些字對於大眾比較陌生,或者與普通話讀音差別較大,在出版物中也很少使用,而懟這個字與之讀音相近,在多地方言中都有類似含義,因此當網絡上天南地北的人匯聚在一起,用懟代替㨃等字也就更容易被接受。由於其表達的意思明確,主流新聞媒體也常常使用。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汉语盘点: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2. ^ 2.0 2.1 基于语料库网络流行语“怼”的语义演变分析. 漢字文化. 2020, (18).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0.18.007. 
  3. ^ 怼的解释|怼的意思|汉典“怼”字的基本解释. 漢典. 
  4. ^ 4.0 4.1 怼与抵. 湖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5. ^ 5.0 5.1 【每日一字】怼:我怼流年晚 年将我志违.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6. ^ 6.0 6.1 6.2 張明輝. 新兴热词“怼”.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doi:10.14168/j.issn.1672-8572.2018.01.19. 
  7. ^ 俞菀. “怼天怼地”,怼出人生百态. 半月談內部版. 2017, (9). 
  8. ^ 科普中國. 很多人都爱用这个字,却可能连读音和写法都搞错了. 觀察者網. 20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