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秋(1891年12月23日—1972年10月18日),名福延海秋,以字行。白族雲南劍川人,林學教育家。[1]

生平 編輯

張海秋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先後在麗江府中學堂,省立大理第二模範中學就讀。1913年,公派留學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林科。回國後歷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林科教員、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教授、江西省立農業專門學校林科主任。1929年,在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任教授,後曾擔任系主任。1939年秋,應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之邀,轉任雲南大學森林系主任,並先後擔任農學院院長、教授會常委、總務長、訓導長、教務長、代校長等職。1972年10月18日病逝於尋甸縣雲南農業大學,享年81歲。[1]

研究 編輯

張海秋是雲南高等林業教育的創始人,也是中國現代林業教育和林業科學技術的先驅。著有《森林數學》、《中國森林史略》等專著。[1]

在林學之外,張海秋對古漢語的文字、音韻等韻也有研究[1],尤其是在與漢語的對比之下,深入研究了白語的系屬問題以及演變發展過程。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纂. 云南省志·卷八十·人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 533–534. ISBN 7-222-0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