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河局,原稱河南省鑄錢局清代河南省開封府設立的一所鑄造制錢鑄錢局順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在開封南關設立鑄錢局,稱「河南省局」,雍正年間更名為「寶河局」,直到清末。清政府為調節貨幣流通量,曾多次將寶河局關停,其中最長的一次停鑄是雍正末年,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停鑄一百二十多年。咸豐四年(1854年),寶河局重新開鑄,至光緒年間停鑄未再重開。[1][2]

康熙通寶背滿漢「河」字錢

為河南省流通所需的制錢多為河南省局和寶河局提供,該局鑄有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等多種年號錢,順治通寶的記局背文有漢字「河」、「河一」和滿漢「河」三種,康熙通寶的是滿漢「河」,之後的為滿文「寶河」。[1][2]

歷史

編輯
外部圖片連結
  咸豐元寶寶河局當百
  咸豐元寶寶河局當千
  咸豐元寶寶河局當百樣錢
  咸豐元寶寶河局當五百
  咸豐通寶寶河局小平鐵母
  咸豐重寶寶河局當十母錢
  咸豐通寶寶河局鐵母
  道光通寶寶河局套子錢
  光緒通寶寶河局背上月下日紫銅包鉛母錢
  光緒通寶寶河局開爐大錢

河南省局設立於順治年間,其開鑄的第一種錢幣是順治通寶背單字記局式錢,也就是所謂的順治二式,但其開鑄的具體年份,各資料有所不同:乾隆年間成書的《清朝通志》記載該局開鑄於順治四年(1647年),乾隆年間成書的《清朝文獻通考》和布威納所著《清錢編年譜》記載也是順治四年[3]:43,但咸豐年間成書的《制錢通考》記載為順治元年(1644年)[4]:11。《制錢通考》的說法與官方文獻的記載不相符,且與順治一式的鑄造時間無法銜接。[5]:10《河南省志》和佟昱著《順治通寶錢譜》都認同順治四年的說法。[1][5]河南省局所鑄順治單字記局式錢的背文有穿上「河」字和穿右「河」字兩種,其中穿上鑄造時間較晚一些。[5]:15-17[6]:72-73

順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改鑄每文重一錢二分五厘的順治通寶一厘錢,這種制錢的特點是錢背穿左鑄有漢字「一厘」,穿右鑄有一個漢字記局,河南省局的記局漢字為「河」。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政府僅開寶泉寶源兩京局改鑄每文重一錢四分的順治通寶背滿文式錢,河南省局隨其他各省鎮錢局停鑄。[4]:23-25順治十七年(1660年),河南省局等十五個地方錢局復開鑄錢,每文重量也是一錢四分,被稱為順治背滿漢文式錢或順治五式,河南省局所鑄的這種錢幣的背文以滿漢文「河」字記局。[5]:11-12[6]:72-73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開鑄「康熙通寶」錢,但除寶泉局江寧府局二局之外的其他各錢局均停鑄。康熙六年(1667年),戶部題准復開各省錢局,河南省局所鑄「康熙通寶」背面有滿漢文「河」記局。康熙九年(1670年),河南省局等多個錢局停鑄。[4]:34-36[3]:81雍正七年(1729年),河南省局復開,鑄造「雍正通寶」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世宗雍正繼位後規定各省僅留一所鑄錢局,且錢文均用滿文。河南省局改名寶河局並開鑄雍正錢,所用背文為滿文「寶河」。雍正九年(1731年),寶河局停鑄。[3]:90,95

咸豐四年(1854年),清政府奏准河南省新建寶河局鑄造咸豐錢,由糧鹽道督辦監鑄。同年閏七月初二日(8月25日),設爐始鑄,有當千、當五百、當百、當五十、當十等各種不同規格。當十大錢重四錢四分,當五十重一兩二錢,當百重一兩四錢,當五十、當十大錢的面文為「咸豐重寶」,當百及以上大錢的面文為「咸豐元寶」。後來當千、當五百大錢,當百、當五十大錢先後停鑄,寶河局專鑄當十大錢。同年,河南省在懷慶府河內縣(今焦作沁陽)設爐試鑄鐵錢。咸豐五年(1855年),當十大錢停鑄。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865年1月2日),省局開鑄鐵錢,准民眾使用貨幣時混入兩成鐵錢。咸豐九年(1859年),省局和懷局均停鑄。存世的寶河局咸豐錢有小平、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六種記值等級,材質則有銅、鐵、鉛三種材質,其中小平錢多為鐵錢。[7]:356-357[8]:186-197

同治光緒年間,寶河局曾鑄有同治通寶和光緒通寶錢。光緒三十年(1904年),河南銅元局建立,開鑄銅元。隨著銅元的興起,制錢逐漸衰落。[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河南省志·金融志·第二章 货币·第一节 金属币. 河南省情網. [失效連結]
  2. ^ 2.0 2.1 邵文杰主編. 河南大辞典·财政 金融·八画. 河南省情網. [2016-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1). 
  3. ^ 3.0 3.1 3.2 沃納·布威納. 清钱编年谱/CH’ING CASH UNTIL 1735. 台北: 美亞出版社. 1976 (英語). 
  4. ^ 4.0 4.1 4.2 [清]唐與昆纂輯; 嚴宏點校. 制钱通考.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4. ISBN 7-81001-793-4. 
  5. ^ 5.0 5.1 5.2 5.3 佟昱. 顺治通宝钱谱. 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6. ISBN 7-101-05385-8. 
  6. ^ 6.0 6.1 穆崟臣;順治通寶錢形制考略[J];蘭台世界;2010年23期
  7. ^ 馬定祥主編; 馬傳德、徐淵編. 咸丰泉汇.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ISBN 7-208-01857-X. 
  8. ^ 齊宗佑編著. 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之五-咸丰钱的版式系列. 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2. ISBN 7-101-02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