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昌(?—1139年),本名撻懶金穆宗完顏盈歌之子,金朝史官完顏勗之兄。歷任金朝第一次伐北宋六部路都統、金朝第二次伐北宋元帥左監軍、右副元帥、左副元帥、魯國王。1129年後,因看到南宋軍力快速上升,所率金軍屢次被擊敗,而逐漸成為金朝「主和派」大臣之一,天眷二年因政爭失敗,被金熙宗貶往行台中京),不久下詔誅殺,完顏昌聽到消息後欲南逃,在祁州被主戰派完顏宗弼(兀朮)派人追上殺死。呂頤浩對他們的評價,是完顏昌「有謀而怯戰」,完顏宗弼「乏謀而粗勇」[1]

早期伐遼 編輯

完顏宗翰遼天祚帝於鴛鴦濼,遼都統馬哥奔搗里,完顏昌收其群牧。完顏宗翰使完顏昌追擊之,不及,獲遼樞密使得里底及其子磨哥那野以還。太祖自將襲遼主於大魚濼,留輜重於草濼,使完顏昌、牙卯守之。奚路兵官渾黜不能安輯其眾,遂以完顏昌為奚六路軍帥鎮之。習古乃婆盧火護送常勝軍及燕京豪族工匠自松亭關入內地,上戒之曰:「若遇險厄,則分兵以往。」習古乃、婆盧火乃合於完顏昌。

久之,討劾山速古部奚人。人據險戰,殺且盡,速古、啜里、鐵尼十三砦皆平之。詔曰:「朕以奚路險阻,經略為難,命汝往任其事,而克副所託,良用嘉歎。今回離保部族來附,餘眾奔潰,無能為已。比命習古乃、波盧火獲送降人,若遇險阻,即分兵以行,餘眾悉與汝合。降詔二十,招諭未降,汝當審度其事,從宜處之。」其後撫定奚部及分南路邊界,表請設官鎮守。上曰:「依東京渤海列置千戶、謀克。」

遼外戚遙輦昭古牙部族在建州,斜野襲走之,獲其妻孥及官豪之族。完顏昌複擊之,擒其隊將曷魯燥白撒葛,殺之,降民戶千餘,進降金源縣。詔增賜銀牌十。又降遙輦二部,再破興中兵,降建州官屬,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阿忽複敗昭古牙,降其官民尤多。昭古牙勢蹙亦降,興中、建州皆平。詔第將士功賞,撫安新民。

完顏昌請以遙輦九營為九猛安。上以奪鄰有功,使領四猛安,昭古牙仍為親管猛安。五猛安之都帥,命完顏昌擇人授之。完顏昌與劉彥宗蕭公翊為興中尹,郡府各以契丹、漢官攝治,上皆從之。

伐北宋 編輯

及完顏宗翰、完顏宗望伐宋,完顏昌為六部路都統。完顏宗望已受宋盟,軍還,完顏昌乃歸中京。

天會四年(1126年)八月,複伐宋。閏十一月,完顏宗翰、完顏宗望軍皆至汴州。完顏昌、阿里刮破宋兵二萬於杞,覆其三營,獲京東路都總管胡直孺及其二子與南路都統制隋師元及其三將,遂克拱州,降寧陵,破睢陽,下亳州。宋兵來複睢陽,又擊走之,擒其將石瑱。

宋二帝已降,大軍北還,完顏昌為元帥左監軍,徇地山東,取密州。迪虎取單州,完顏昌取巨鹿,阿里刮取宗城,迪古不取清平、臨清,蒙刮取趙州,阿里刮徇下浚、滑、恩及高唐,分遣諸將趣磁、信德,皆降之。劉豫以濟南府降,詔以豫為安撫使,治東平,完顏昌以左監軍鎮撫之,大事專決焉。

和南宋從征戰轉向議和 編輯

1130年九月,金朝冊封劉豫為「子皇帝」,國號「齊」,定都原宋朝的北京大名府,後遷都開封府,將河南及其東西一帶劃歸齊管轄。劉豫開始為完顏昌所推薦,但能被立為齊皇帝一事主要以金太宗、完顏宗翰和高慶裔三人為後台。

1130年金朝南侵,左監軍完顏昌負責淮南戰場,和完顏宗弼商定會師攻打楚州(治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殺宋將薛慶,攻占了揚州和承州(治高郵,今江蘇高郵市),包圍楚州。宋將岳飛聽說楚州被金軍圍困,急忙領輕騎渡江,在八月二十六日夜裡直達泰州城下欲救楚州,但劉光世等均未跟進,岳飛擊敗並殺死高大保、俘虜阿主里孛堇等人後被迫後撤。九月中旬,楚州鎮撫使趙立被炮石打碎頭顱而死。九月下旬,金兵沖入楚州城和楚州軍民巷戰,終於攻克楚州。由於趙立的抗戰態度,楚州保衛戰的激烈抵抗是少有的,可以和靖康年間王稟的太原保衛戰和同在建炎年間的西部陝州保衛戰相提並論[2]

楚州失守後,完顏昌轉攻屯泊北神鎮的李彥先部,屬下金兵在淮水中包圍了李彥先的座船,李彥先全家殉難。完顏昌又南下向承州附近的岳飛進攻,岳飛接到宋高宗退守通州和泰州的詔書,在柴墟鎮(在今江蘇省泰興縣)殺退完顏昌的陸上追兵。在水上,完顏昌占領泰州和通州後,急於消滅駐紮興化縣縮頭湖的張榮的抗金民軍。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完顏昌率領六千多水軍用大戰艦作前導攻張榮水寨,張榮只有幾十隻小船,但他認為:「無慮也,金人止有戰艦數只在前,余皆小舟,方水退,隔泥淖,不能觸岸。我舍舟而陸,殺棺材中人耳!」引誘金兵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張榮軍大勝,金將完顏忒里被殺,完顏昌的女婿、萬夫長浦察鶻拔魯被俘[3]。張榮乘勝克復泰州、楚州,完顏昌一直撤至淮河以北[4]。淮東路大部分州縣又重歸宋朝。這場戰役是南宋立國後空前的大捷,縮頭湖後來也因而改名為「得勝湖」[5]

此時,金朝北方占領區起義不斷。南伐方面,完顏宗弼先已在江南敗於韓世忠和岳飛,完顏昌又敗於淮東,西路渡回江北的金軍也在汝州寶豐縣(今河南寶豐縣)被宋將牛皋部打敗,金將耶律馬五被俘虜[6]。某些女真貴族開始轉變策略,金朝的「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7]的策略開始在內部權力鬥爭中體現。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當時實權過大,金太宗有時反須聽命於這個晚輩(宗翰為其堂兄撒改之長子),於是扶植「三太子」右副元帥完顏宗輔,元帥左監軍完顏昌和後升元帥左都監的「四太子」完顏宗弼三人與之抗衡。其中完顏宗翰和完顏宗弼對宋是主戰派,而完顏昌則是主和派。

完顏昌在立齊政權的同時,又放秦檜歸宋。秦檜在宋欽宗時任御史中丞等官,曾反對割地而主戰,反對金人立張邦昌為帝,故被金軍強令北上。在其它宋朝北上官員流放到廣寧府(即遼之顯州,治廣寧,今遼寧北鎮縣)時,惟獨秦檜由金太宗賜給完顏昌而留在燕山府[8]。秦檜在完顏昌屬下充當「任用」,後升為「參謀軍事」。完顏昌1130年攻打楚州時,秦檜為完顏昌寫過勸降書。1130年十月,完顏昌攻破楚州後不久,即將秦檜放歸南宋[9]。秦檜一見宋高宗,便提議同金講和,宋高宗「喜而不寐」[10]。關於秦檜的南歸,他自己說是「殺監己者奔舟而歸」。但紹興初年做過宰相的朱勝非在《秀水閒居錄》中說:「秦檜隨敵北去,為大帥達賚(撻懶,即完顏昌)任用,至是與其家得歸。檜,王氏婿也。王仲山有別業在濟南,金為取千緡其行,然全家來歸,婢僕亦無損,人知其非逃歸也。」

天會十二年(1134年)九月,齊劉豫出兵伐宋,揚言要「直搗僭壘,務使六合混一」[11]。金軍由左副元帥宗輔、剛升任的右副元帥完顏昌和元帥左都監完顏宗弼的統率下,配合由劉豫之子劉麟指揮齊軍,在九月下旬分路渡過淮河攻南宋。劉光世不戰退兵江南,將整個淮南西路相讓。張俊主張劃長江而守,「當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賊退,徐為之計」,以「墜馬傷臂」為藉口,拒不出兵渡長江攻擊金軍和齊軍。宋丞相趙鼎派人監督張俊發兵,並奏請嚴懲張俊,但不了了之[12]。結果,幾路宋軍全部防守於江南,張俊軍守常州,韓世忠軍守鎮江府,劉光世軍守建康府。長江北面的廬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市)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撫使仇悆拒絕執行其上級劉光世的命令逃跑,劉光世派統制張琦來問罪,仇悆說:「若輩無守土責,吾當以死殉國!寇未至而逃,人何賴焉!」張琦只好作罷。仇悆以召募來的廬州和壽州(治下蔡,今安徽鳳台縣)守軍幾百人和二千鄉兵幾次打退齊攻勢。十二月,劉麟又增兵攻打,完顏宗弼親自為後繼,所幸4年前已獨立成建制的「岳家軍」由鄂州趕到,統制徐慶和牛皋先勝一仗,岳飛後親自趕到擊敗齊軍,解了廬州之圍。此時,金太宗病危將死,完顏宗輔、完顏昌和完顏宗弼撤兵。齊攻勢瓦解。

天會十三年(1135年)夏,左副元帥完顏宗輔去世,右副元帥完顏昌和元帥左監軍完顏宗弼成為最有軍權的將領。

天會十四年(1136年)六月,高慶裔、劉思有罪伏誅。七月,完顏宗翰死。此時劉豫原來的後台金太宗、完顏宗翰和高慶裔三人均已死。最早扶植劉豫的完顏昌痛恨劉豫背棄自己另投新主,開始傾向廢除齊,直接和宋議和。

天會十五年(1137年),完顏昌升為左副元帥,封魯國王。左副元帥完顏昌和金太宗長子完顏宗磐,金太祖子完顏宗雋等主和派把持朝政。八月八日,宋將酈瓊發動「淮西兵變」,帶領全軍四萬餘人投降齊。金國反而急令解散這四萬人馬,表面理由是防止詐降,其實是完顏昌將劉豫視為完顏宗翰的殘餘勢力,為制止劉豫擴充軍力而廢酈瓊軍[13]。十一月,左副元帥完顏昌和右副元帥完顏宗弼兩個最高金軍統帥,假稱助劉豫攻宋,率兵到開封府正式廢除齊政權,廢劉豫為蜀王,還聲稱要宋欽宗回開封當傀儡皇帝[14]。宋高宗派遣的迎奉梓宮使王倫到達開封,求河南、陝西地於完顏昌。完顏昌對王倫說:「好報江南(金方不用宋的國號),既道途無壅,和議自此平達。」

和南宋議和及被殺 編輯

1138年,完顏昌回到金朝上京,倡議以原來的齊舊地送給南宋。金熙宗命群臣議,正好東京留守完顏宗雋也來朝,與完顏昌合力,壓倒了完顏宗幹完顏宗憲、完顏昌的弟弟完顏勗等人的爭議。完顏宗雋說:「我以地與宋,宋必德我。」完顏宗憲爭辯說:「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複資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與便。」完顏勗亦以為不可。下朝後,完顏昌責備完顏勗說:「他人尚有從我者,汝乃異議乎。」完顏勗說:「苟利國家,豈敢私邪。」這時太宗長子完顏宗磐為宰相,位在完顏宗幹之上,完顏昌、完顏宗雋附議完顏宗磐,以河南、陝西地還給宋。

因為金太宗若徇私把勃極烈制度早點廢除,則完顏宗磐本來可以當太子。結果金太宗沒有這麼做,把皇位留給了金熙宗。金熙宗上台後不久把兄終弟及的勃極烈制度廢除,引起完顏宗磐不滿。完顏宗磐跋扈尤甚,完顏宗雋為丞相,完顏昌持兵柄,三人合謀有狀。完顏宗磐、完顏宗雋被殺,詔以完顏昌屬尊,有大功,因釋不問,出為行台尚書左丞相,手詔慰遣。完顏昌至燕京,更加驕肆不法,又與翼王完顏鶻懶謀反,而且金朝議漸知其當初和宋秦檜等通氣而倡議割河南、陝西之地。主戰派完顏宗弼請復取河南、陝西。因為正好有人上告說完顏昌謀反,熙宗乃下詔誅殺完顏昌。完顏昌自燕京南走,追而殺之於祁州,並殺翼王及宗人活離胡土、完顏昌二子完顏斡帶、完顏烏達補。

注釋 編輯

  1. ^ 呂頤浩《忠穆集》卷5《論邊防機事狀》,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48《呂頤浩傳》。
  2. ^ 《會編》卷142,《要錄》卷37建炎四年九月丙辰,戊辰,《宋史》卷448《趙立傳》,《揮麈後錄》卷9。
  3. ^ 《金史》卷3《太宗紀》天會九年(即宋紹興元年)正月辛亥:「蒲察鶻拔魯、完顏忒里討張萬敵於白馬湖,陷於敵。」其時間和地點與宋方記載有異,「張萬敵」應是張榮綽號張敵萬之刊誤。蒲察是姓,鶻拔魯是名,《會編》卷145作「盧不剌」,《中興小紀》卷10作 「萬戶不剌」,《大金國志校證》卷27《撻懶傳》作「萬不剌」,「不剌」應是鶻魯拔的岐譯,萬戶即萬夫長,《會編》和《大金國志》分別脫「萬」與「戶」 字。《要錄》卷43紹興元年三月壬子作「盆輦」,清人又改譯為「佛寧」,《大金國志校證》卷7亦作「盆輦」。
  4. ^ 《會編》卷145,《要錄》卷43紹興元年四月庚午。
  5. ^ 陳造《江湖長翁文集》卷27《上周樞密札子》,《讀史方輿紀要》卷23,《咸豐興化縣誌》卷1《古蹟》
  6. ^ 《要錄》卷32建炎四年四月,《宋史》卷26《高宗紀》,卷368《牛皋傳》只見於史籍,《金史》卷3《太宗紀》載他當年十一月在陝西作戰,耶律馬五後又在太行山與梁興交戰。 疑《會編》之說有誤,或耶律馬五在被俘後逃回,或牛皋降齊後,耶律馬五被釋放。
  7. ^ 《大金國志校證》卷7。
  8. ^ 靖康稗史箋證·呻吟語》。
  9. ^ 《會編》卷142,卷220,卷222,洪皓行狀,《要錄》卷38建炎四年十月辛未,《宋史》卷473《秦檜傳》,《盤洲文集》卷74《先君述》。
  10. ^ 《要錄》卷39建炎四年十一月丁未,《宋史》卷473《秦檜傳》。
  11. ^ 《要錄》卷80紹興四年九月乙丑,壬申,《宋史》卷475《劉豫傳》。
  12. ^ 《會編》卷165,《要錄》卷82紹興四年十一月戊午,《宋史》卷27《高宗紀》,卷370《呂祉傳》。
  13. ^ 《金佗稡編》卷1高宗手詔,《要錄》卷113紹興七年八月乙未。
  14. ^ 《會編》卷180,卷181,卷182,《要錄》卷117紹興七年十一月乙巳,丙午, 丁未,《宋史》卷475《劉豫傳》,《金史》卷77《劉豫傳》,《偽齊錄》。

延伸閱讀 編輯

[]

 金史·卷77》,出自脫脫遼史
 金史/卷66》,出自脫脫遼史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