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溫·拉姆齊

埃德溫·普萊斯·拉姆齊中校 (英語:Edwin Price Ramsey,1917年5月9日—2013年3月7日)是一名美國陸軍軍官,並在二戰日本占領菲律賓期間擔任當地游擊隊領袖。在戰爭早期曾領導了美國軍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騎兵衝鋒[2][3]

埃德溫·拉姆齊
Edwin Ramsey
出生(1917-05-09)1917年5月9日
 美國伊利諾伊州卡萊爾
逝世2013年3月7日(2013歲—03—07)(95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效命 美國
軍種美國 美國陸軍
服役年份1941-1946
軍階 陸軍中校
部隊第26騎兵團(駐菲律賓偵察兵)
參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獲得勳章傑出服役十字勳章[1]
銀星勳章[1]
紫心勳章[2]
親屬Anne Ramsey(堂姐妹)

早年生活 編輯

拉姆齊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卡萊爾。2歲時,他全家搬遷到了堪薩斯州埃爾多拉多,十年後又搬到了威奇托。他的父親因為家暴妻子被捕入獄後自殺[3]。之後,母親成為了一名皮膚科醫生,並在後來經營起了屬於自己的診所。他的姐姐娜蒂·B·拉姆齊英語Nadine B. Ramsey成為了美國郵政歷史上首批2名女貨運飛行員[3],並在二戰中運送戰鬥機和轟炸機[2]

1938年5月,拉姆齊畢業於奧克拉荷馬軍事學院學習騎兵[4]。他隨後進入奧克拉荷馬大學攻讀法學。但1941年,他的姐姐因飛機失事受傷,為了看護姐姐,他不得不暫停學業,並就地參軍。[3]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1941年2月,拉姆齊少尉被分配到加利福尼亞州坎波的第11騎兵團。[4] 隨後出於對馬球的熱愛,他抓住機會加入了隸屬於美軍菲律賓偵察部隊的菲律賓第 26 騎兵團。[5]拉姆齊回憶說:「……我甚至不知道菲律賓在哪,只知道那是一個位於熱帶的溫暖國家,有一支優秀的馬球隊。」[2]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一天,他正代表奧克拉荷馬軍事學院馬球隊與菲律賓馬球隊比賽,並最終輸掉;而這場比賽的裁判正是喬納森·溫萊特少將(在麥克阿瑟逃往澳大利亞後,由他接管美軍西南太平洋地區指揮部)。[5]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拉姆齊的騎兵部隊被派往馬尼拉附近的海灘駐防、防止日軍登陸。由於一路都是山地,他的馬匹不得不由卡車裝運行軍。所幸除了12月17日遭遇日軍轟炸外,其部隊並未與日軍有任何正面衝突。12月末,拉姆齊接到命令隨大部隊南撤。1942年1月9日,拉姆齊奉命為菲律賓戰役中撤退的美軍偵察撤退環境。

1942年1月16日,拉姆齊在巴丹島莫龍村英語Morong,_Bataan偵查時,他發現了在此地修整的日軍部隊和正在渡河的數百名日軍,而他率領手下只有27名騎兵。[2]儘管沒有重火力和也沒有兵力優勢,他依然發起了美軍歷史上的最後一次騎兵衝鋒。日軍受到驚嚇潰敗而逃,敗逃的日軍阻止了更多日軍過河。直到增援到來前,他的騎兵排在炮火下堅持了5小時,拉姆齊本人也中了一槍。因為這次行動,他被授予銀星勳章紫心勳章[1][5]

巴丹半島淪陷後,由於被日軍圍困、缺乏食物,拉姆齊騎兵隊的馬匹被充當為食物。他和約瑟夫·巴克(Joseph Barker)上尉調往新建制途中,美軍已經向日軍投降了。輾轉一段時間後,他們最終與當時正在呂宋島中部組織游擊隊的克勞德·索普(Claude Thorp)中校匯合。[5]由於擁有電台,索普中校獲得了美軍的物資支持。索普將呂宋島劃分為4個戰區,拉姆齊的軍階比巴克低,故被派往中央呂宋島游擊區(East Central Luzon Guerrilla Area)。[6]這一區域從馬尼拉一直到林加延灣[5]。由於缺乏陣地戰所需的兵力和物資,也沒有游擊戰的理論和經驗,兩人向菲律賓共產主義游擊隊學習了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並將其精神發揚光大。日軍不堪游擊隊襲擾,透過麥克阿瑟的宣傳獲悉了游擊隊的指揮將領,先後俘虜了負責指揮的索普和巴克,兩人遭受日軍殘酷審問後依然沒有供出遊擊隊的相關情報,最終被殘忍殺害。拉姆齊隨後成為了呂宋中部游擊隊的名義總指揮,並幸運地躲過了日軍的一次次斬首行動。兩位前指揮先後被捕後,呂宋島的游擊隊陷入混亂,拉姆齊的指揮部一度失去了電台,後來獲得了棉蘭老島美軍游擊隊領袖溫德爾·費蒂格支援的自製電台,才最終重新與上級取得聯繫。在拉姆齊的帶領下,游擊隊避敵鋒芒、隱藏實力、努力修整,逐漸成長到接近4萬人。除繳獲的武器外,拉姆齊部也開始學習費蒂格部,開始自製武器和物資來投入戰鬥(「我們鋸掉鋼管自製散彈槍[3]」)。他領導的游擊隊也在戰時宣傳和情報工作上有突出貢獻。[2][3]

1944年10月,拉姆齊收到麥克阿瑟的命令,要求他在美軍登陸菲律賓前對日軍發起破壞行動。蟄伏已久的呂宋游擊隊在拉姆齊的帶領下傾巢而動,成功攻占或破壞了日軍的武器庫、油庫、港口、倉庫等軍用設施。但隨後拉姆齊卻收到消息:登陸取消了。這是因為麥克阿瑟遭遇了日軍的神風敢死隊,不得不推遲呂宋登陸。由於暴露實力,游擊隊遭到日軍反撲報復,遭受重創。在逃避日軍追捕途中,拉姆齊患上了闌尾炎,不得不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了闌尾炎手術,利用密林忍著劇痛逃出生天後,用威士忌替代麻藥鎮痛。

1945年1月初,盟軍終於登陸呂宋島。30日,拉姆齊手下的菲律賓游擊隊與美軍配合攻陷了甲萬納瑞戰俘營,解救了超過500名盟軍戰俘,通過倖存者的講述世人才知道了令人髮指的巴丹死亡行軍。6月13日,出於對其游擊活動的表彰,麥克阿瑟親自授予拉姆齊傑出服役十字勳章[5]

到1943年,拉姆齊已經是少校軍階,並在回美國前不久被提拔為中校。[5]菲律賓的磨難讓拉姆齊的身體飽經摧殘——到了1945年1月,他的體重僅剩93英磅(42公斤)只有他出國前的一半——他花了將近一年才從瘧疾痢疾等疾病中康復,並最終於1946年出院。[5][7]

戰後 編輯

戰後,拉姆齊返回奧克拉荷馬大學完成了法學學位。他曾任休斯飛機公司日本遠東分部副總裁。並隨後在台灣和菲律賓的電子和諮詢公司擔任領導。退休後,他定居在了加利福尼亞州[2][3]

1990年,他出版了與人合著的回憶錄《拉姆齊中尉的戰爭:從騎兵到游擊隊指揮官》。(英語:Lieutenant Ramsey's War: From Horse Soldier to Guerrilla Commander[8]

個人生活 編輯

1948年,他與法國駐馬尼拉大使的女兒瑪德琳·威洛凱(Madeleine Willoquet)結婚,並育有4個孩子,最終於20世紀70年代離婚。1979年,他又與拉奎爾·拉米雷斯(Raquel Ramirez)結婚。

2013年3月7日,埃德溫·普萊斯·拉姆齊因自然原因離世,享年95歲。6月28日被以軍禮埋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3][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Edwin P. Ramsey. Military Times. [August 3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Phil Davison. Lieutenant-Colonel Edwin Ramsey: Soldier who led the last cavalry charge by the US army. The Independent. April 3, 2013 [202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Elaine Woo. WWII cavalry officer in the Philippines. Los Angeles Times. March 1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9, 2013). 
  4. ^ 4.0 4.1 Edwin Price Ramsey. Oklahoma History Center. [August 3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Soldier: Ed Ramsey, 26th Cavalry Regiment (Philippine Scouts). MilitaryHistoryOnline.com. [September 2,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2). 
  6. ^ Bataan Diary. bataandiary.com. [September 3,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7. ^ The Fight in the Philippines: Edwin P. Ramsey. PBS. [September 2,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8). 
  8. ^ Ramsey, Edwin Price; Rivele, Stephen J. Lieutenant Ramsey's War: From Horse Soldier to Guerrilla Commander. Brassey's. 1990 [August 30, 2017]. ISBN 97815748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9. ^ 28/06/2013: Photo and Video Releases: Interment of Guerrilla Leader Edwin Ramsey. Embassy of the Philippines, Washington, D.C. June 28, 2013 [August 3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6). 

參考書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