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康諾斯

美国网球运动员

詹姆斯·史考特·康諾斯[註 1](英語:James Scott Connors,1952年9月2日),暱稱吉米·康諾斯Jimmy Connors),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東聖路易,前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吉米·康諾斯
全名詹姆斯·史考特·康諾斯
James Scott Connors
國家/地區 美國
居住地 美國伊利諾伊州東聖路易貝爾維爾
出生 (1952-09-02) 1952年9月2日71歲)
 美國伊利諾伊州東聖路易貝爾維爾
身高178公分(5英尺10英寸)
體重70 kg
轉職業年1972年
持拍左手持拍(雙手反拍)
職業獎金8,641,040美元
單打成績
職業戰績1275勝–283負
冠軍頭銜109
最高排名1(1974年7月29日)
現今排名已退役
大滿貫單打成績
澳網冠軍(1974)
法網準決賽(1979,1980,1984年,1985)
溫網冠軍(1974,1982)
美網冠軍(1974,1976,1978,1982,1983)
雙打成績
職業戰績174勝–78負
冠軍頭銜16
最高排名370(1993年3月1日)
現今排名已退役
大滿貫雙打成績
法網亞軍(1973)
溫網冠軍(1973)
美網冠軍(1975)

他是首位球員連續五年(1974-78年)成為ATP年終單打世界排名第一,並曾佔據世界第一寶座達268週之久。 他亦是網壇歷史上職業生命最長的球員之一,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橫跨三個年代,見証了網球壇由木球拍年代到碳鋼球拍年代。 他也是公開賽年代中較早採用碳鋼球拍的球員。 他是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男子網球壇最有競爭力球員之一,其職業生涯共奪109個ATP巡迴賽單打冠軍,是公開賽年代以來最多,當中包括八項大滿貫錦標。

康諾斯的職業生涯單打勝負為1274 - 283,為男子最高單打勝仗紀錄;獲得獎金8,641,040美元。他曾在1975年、1981年和1984年參加台維斯盃,當中美國隊也在1981年奪得冠軍。此外,他亦曾協助美國隊奪得1985年世界團體盃。他曾和美國女子網球名將艾芙特訂婚,但戀情最後無疾而終。

技術分析 編輯

康諾斯是一名左撇子,屬技術全面型的球員,由於他無論在底線抽擊、或發球上網都有超凡水平,還有他的的接發球能力很強,所以他在各種場地,包括硬地地毯草地泥地(紅土或綠土)都有一定成績。 除了技術全面外,他的體格十分強壯,力量充沛又善於走動,正是他能長期保持良好競賽水平的原因。

據他回憶,「媽媽(他的啟蒙老師)總是把球滾過來,我就必須雙手揮拍打過去,只有那樣我才能拿得動球拍打得到球。」 加上自小他身材都較很多同齡男子網球運動員矮細,故他從小就採用雙手反拍。 他亦被譽為網球史上最佳的左手雙反球員之一。

年輕時的康諾斯性格較為火爆和粗野,是約翰·馬克安諾之前的網壇脾氣最差的球員之一,他曾得罪過無數人,包括裁判和對手,甚至其球迷。 他的比賽情緒有時受外界影響而波動。 早年他因為性格衝動和經常出言不遜,不大受球迷歡迎。

他早年亦是一名雙打高手,納斯塔塞是他的最佳雙打拍擋。 雙打方面,他曾和後者合作取得1973年溫布頓和1975年美網男子雙打冠軍。 生涯共奪16個ATP巡迴賽雙打冠軍

然而,單打才是他的主打項目,他是至今唯二ATP巡迴賽單打奪冠過百的球員(109個),緊隨其後的是費德勒(103個)。

大滿貫 編輯

男單冠軍(8) 編輯

年份 比賽 場地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4 澳網 草地 菲爾·登特  澳洲 7-67, 6-4, 4-6, 6-3
1974 溫布頓 草地 羅斯威爾  澳洲 6-1, 6-1, 6-4
1974 美網 草地 羅斯威爾  澳洲 6-1, 6-0, 6-1
1976 美網 綠土 伯格  瑞典 6-4, 3-6, 7-69, 6-4
1978 美網 硬地 伯格  瑞典 6-4, 6-2, 6-2
1982 溫布頓 草地 約翰·馬克安諾  美國 3-6, 6-3, 6-72, 7-65, 6-4
1982 美網 硬地 藍道  捷克斯洛伐克 6-3, 6-2, 4-6, 6-4
1983 美網 硬地 藍道  捷克斯洛伐克 6-3, 6-72, 7-5, 6-0

男單亞軍(7) 編輯

年份 比賽 場地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5 澳網 草地 紐康姆  澳洲 7-5, 3-6, 6-4, 7-67
1975 溫布頓 草地 亞瑟·艾許  美國 6-1, 6-1, 5-7, 6-4
1975 美網 綠土 奧蘭特斯  西班牙 6-4, 6-3, 6-3
1977 溫布頓 草地 伯格  瑞典 3-6, 6-2, 6-1, 5-7, 6-4
1977 美網 綠土 維拉斯  阿根廷 2-6, 6-3, 7-64, 6-0
1978 溫布頓 草地 伯格  瑞典 6-2, 6-2, 6-3
1984 溫布頓 草地 約翰·馬克安諾  美國 6-1, 6-1, 6-2

男雙冠軍(2) 編輯

年份 比賽 場地 搭檔 決賽對手 勝方比分
1973 溫布頓 草地 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John Cooper( 澳洲)和
Neale Fraser ( 澳洲)
3-6, 6-3, 6-4, 83-9, 6-1
1975 美網 綠土 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歐凱爾(Tom Okker)( 荷蘭)和
馬蒂·里森 美國)
6-4, 7-6

年終大師賽 編輯

冠軍(1) 編輯

年份 舉行地點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7 美國紐約 伯格  瑞典 6-4, 1-6, 6-4

早年生涯 編輯

伊利諾州的貝爾維爾,年僅9歲的康諾斯贏得了他第一項重要賽事的冠軍 - 10歲以下橘子盃(Orange Bowl),以後他又連續獲得12、14和16歲的美國第一。

1970年,他就以非職業球員身份參加巡迴賽。他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太平洋西南公開賽,這是他首次參加的國際大賽,在這次比賽,康諾斯在第一輪擊敗了生涯推有十二個大滿貫男單冠軍的羅伊·愛默生,獲得了對自己有重大意義的第一場大賽的勝利。

1971年,他贏得全美大學生(NCAA)網球賽冠軍。

1972年,他加入了職業圈,並於當年獲得六項單打冠軍。

1973年,他奪得11項ATP單打冠軍,取得85勝16負的驕人戰績,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升上第三位。 這是他邁向成熟的一年,全面宣告康諾斯已在男子網壇中崛起,也為來年比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黃金五年(1974-78年) 編輯

1974年,康諾斯奪得15個ATP巡迴賽單打冠軍,包括三項大滿貫錦標澳網、溫布頓、美網),他在澳網男單決賽擊敗澳洲網球員菲爾·登特(前美國男子網球員泰勒·鄧特的父親); 在溫布頓和美網男單決賽均橫掃澳洲老將羅斯威爾而奪魁的,他成為繼1969年的澳洲網球名宿拉沃之後,第二位在公開賽年代以來一年三奪大滿貫男單錦標的球員。 由於當年上述三項大滿貫錦標均在草地上進行比賽,他亦是在公開賽年代以來的第二位也是唯一兩位球員一年三奪草地大滿貫男單錦標。當年康諾斯一共奪得15個ATP巡迴賽單打冠軍,並首次奪得ATP單打年終第一

不過由於康諾斯參加了與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ATP)對立的World Team Tennis(WTT)而被對取消參加法網的資格,痛失一年內包攬四大滿貫男單冠軍的良機。 結果當年康諾斯及其經理人Bill Riordan針對ATP及其主席亞瑟·艾許提起訴訟,理由是他們剝奪了康諾斯斯參加法網比賽的權利,訴訟金額為1000萬美元。而ATP和法國網球協會抵制WTT是因為這項賽事與法網相衝突,因此所有WTT球員被拒絕參加法網公開賽。 這件事件也導致康諾斯和亞瑟·艾許個人關係不佳,康諾斯多年缺席由後者領銜的台維斯盃。

同年當年他公開了和美國女子網球名將艾芙特的戀情,他倆又是當年的溫布頓男女子單打冠軍,他們戀情甚至訂婚的消息一傳出,就轟動了整個網壇,不過最終他們因性格不合而分手。

1975年,康諾斯的表現卻令人失望了,他在大賽中屢受到挫折,他在上年單打奪冠的三個大滿貫比賽中均衛冕失敗而只獲亞軍,在澳網男單決賽以四盤(比分 : 5-7, 6-3, 4-6, 5-7)敗於主場老將紐康姆

他在溫布頓男單決賽以四盤(比分 : 1-6, 1-6, 7-5, 4-6)敗於ATP主席亞瑟·艾許,較早前兩人因新成立職業球員協會(即ATP)問題鬧不和,後來成為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者的艾許也成了首個在溫布頓男單捧盃的黑人選手。 其後不久,康諾斯輸掉了他和ATP及艾許的官司,並與其經理人Bill Riordan分道揚鑣。 失利的康諾斯在溫布頓惡夢開始,從1975-81年整整七年他沒有在溫布頓男單再次奪魁。

而當年美網則被轉到在綠土泥地舉行,康諾斯在決賽中以直落三盤(比分 : 4–6, 3–6, 3–6)敗於西班牙泥地王奧蘭特斯而無緣錦標,但他仍憑9冠6亞成績,第二度成為年終第一。

1976年,康諾斯奪得12個ATP巡迴賽單打冠軍,包括美網; 他在美網決賽以四盤(比分 : 6-4, 3-6, 7-6, 6-4)擊敗宿敵伯格,這仗也是泥地王伯格在大滿貫泥地男單決賽中僅有的失利,當年他也第三度成為年終第一。

1977年,康諾斯奪得了自己的第一個WCT總決賽冠軍。

儘管康諾斯如此成功,但他依舊特立獨行。 當年他打入了溫布頓男單決賽,但在溫布頓錦標賽賽事中,他曾因為出言不遜,而且堅決拒絕參加為慶祝溫布頓百年慶典而舉行的冠軍慶典,結果他在決賽中被觀眾狂喝倒采,而他輸了這場決賽也使得冠軍伯格在一個月後能夠短暫中斷自己長久保持的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另外他在當時仍在綠土舉行的美網男單比賽殺入決賽,敗於紅土王維拉斯而獲得亞軍。

過去三年因為不參加年末舉行的年終大師賽,已經惹惱了主辦單位和網球官員的他,在1978年1月第一次參加了這項賽事(1977年年終大師賽)。這項賽事也剛剛遷到紐約舉辦,康諾斯在與維拉斯著名的午夜戰役中失利,比分是6-4, 3-6, 7-5,但最終他在年終大師賽決賽中,以6-4, 1-6, 6-4擊敗伯格捧走冠軍獎盃。

1974-77年間,他曾創下連續160週世界排名第一的舊紀錄。 (生涯累積世界排名第一週數為268週,也是首個生涯累積ATP男單世界排名第一週數達200週的男子球員。)

1978年,他在美網男單比賽的硬地場決戰瑞典名將伯格,直落3盤(6-4, 6-2, 6-2)擊敗對手,成功奪得其個人第三個美網男單冠軍,是繼1974年在草地場和1976年在綠土泥地場奪標後,成為史上唯一一位球員在三種不同賽場奪得美網男單錦標

這五年,他都成功保住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不過他的風頭已被多次在法網和在溫布頓男單稱王的瑞典偶像球員伯格蓋過,康諾斯也成了伯格時代最大的犧牲品。

退居二線(1979-81年) 編輯

1979-81年,正值伯格和約翰·馬克安諾雙雄並立期; 這三年,康諾斯在最善長的溫布頓和美網男單比賽中,多數是在準決賽敗於這兩人而無緣冠軍。

康諾斯在1979年4月被伯格再次搶走了自己一直保持的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 在當年五月他參加了法網公開賽,但準決賽中失利。 他在接下來的美網中也在準決賽中失利,在1980年和1981年這樣的經歷一再重演。 這幾年中他取得的最好成績是在1980年在達拉斯舉行的的WCT總決賽中擊敗了衛冕冠軍約翰.馬克安諾,奪得自己的第二座WCT總冠軍獎盃。

復甦期(1982-83年) 編輯

好不容易等到剋星伯格淡出,這時期也是康諾斯的復甦期,他拼了老命,奪得三個大滿貫男單錦標。

1982年,康諾斯以30歲之齡,在溫布頓和美網兩個大滿貫男單決賽中,分別擊敗兩大宿敵 - 約翰·馬克安諾和藍道連奪溫布頓和美網雙料冠軍

當年溫布頓男單決賽,對手是牢牢排名世界第一的約翰·馬克安諾,他在第四盤搶七局中落後三分的逆境中成功翻盤,最終拿下了比賽,五盤比分是 3-6, 6-3, 6-7, 7-6, 6-4 ,這是他第一次溫布頓奪冠時隔8年後第二次加冕,也是1978年美網奪冠後,事隔三年半後再奪大滿貫男單冠軍。

其後他在美網男單決賽中擊敗了另一位新一代的網球新星伊凡·藍道,並重返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

當年他一口氣奪得七個ATP巡迴賽男單冠軍。 雖然約翰·馬克安諾在該年爭議地獲得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但康諾斯卻獲得ITF世界冠軍和ATP年度球員獎。

1983年,他又再次在美網決賽打敗宿敵藍道,成功衛冕美網男單冠軍。

可是1981-84年,也是約翰·馬克安諾皇朝,康諾斯更多時間是作為馬克安諾的陪襯。 在壞孩子的時代,康諾斯對網球壇歷史上作出很大貢獻,就是和馬克安諾創造了一場又一場的經典比賽,而且兩人同場的比賽經常出現互罵、火爆甚至動武等具話題性的場面,於是也因此成為了網球壇另一對偉大宿敵。[1]

後期生涯 編輯

1984年,年近32歲的他,進入個人生涯最後一項大滿貫男單決賽 - 溫布頓,結果被老對手兼當年霸主約翰·馬克安諾以直落3盤(6-1, 6-1, 6-2)橫掃。 之後他再沒有進入過大滿貫男單決賽。 但康諾斯的競爭之火卻從沒有熄滅,當後來有人問到他是否認為對手比自己更優秀,他回答得很簡單:"Never (不)"。

1985年,男子網球壇也進入了藍道獨霸的年代,他面對藍道強大的正手只能完全倒下來,之後再沒有擊敗過對方,而兩人的對陣紀錄也在1985年後剛好逆轉,康諾斯只能吞下十七連敗的苦果。 不過,於同年在紅土場舉行的世界團體盃賽事中,他聯手約翰·馬克安諾,打敗藍道和梅奇日領銜的捷克斯洛伐克隊,協助美國隊奪得冠軍。

在1986年2月21日,康諾斯職業生涯跌到谷底,在佛羅里達州Boca West(相當於現在的邁阿密大師賽)舉行的利普頓顿國際冠軍賽準決賽對陣藍道時,他不滿裁判判罰而缺席了第五盤比賽。 康諾斯也因此接受了罰單,被罰款20,000美元,並從3月30日起禁賽10周。 結果他被迫錯過了法網公開賽,這也是第一次有球員因為被紀律禁賽而錯過大滿貫賽事。 他隨後在溫布頓男單第一輪失利,也在美網男單第三輪止步(他之前在美網曾連續12年至少殺入準決賽)。

在職業生涯後期,康諾斯漸漸成為了網球世界中令人尊重的長者。 他繼續參加激烈的比賽,繼續面對很多年輕人,直到他41歲他都做得很好。 在1987年溫布頓男單第四輪,康諾斯苦戰五盤擊敗了比自己小十歲的瑞典晚輩波恩佛斯(Mikael Pernfors),最終的比分是1-6, 1-6, 7-5, 6-4, 6-2,在比賽前三盤的比分曾打到 1-6, 1-6, 1-4 並且在第四盤中再次 0-3 落後。

1985-88年這四年間,除了在1988年奪得兩個小比賽的單打冠軍外,只奪得11個單打亞軍; 在大滿貫男單比賽中最佳也只能晉級準決賽,不過這四年他均年能保持單打年終排名前十; 他自ATP有電腦計分排名的1973年,至1988年連續16年均是世界單打年終排名前十的球員,也是ATP史上唯一兩人能夠做到(第二位是納達爾 :由2005年至2022年連續18年均是世界單打年終排名前十,取代康諾斯成為ATP單打年終排名前十連續最長的球員。)。

1988年7月, 康諾斯斯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索夫蘭銀行網球精英賽中問鼎,男單決賽以比分6-1, 6-4擊敗戈梅斯,終於結束了自己長達近四年之久的冠軍荒。 這也是康諾斯職業生涯的第106個冠軍頭銜。 他的上一次奪冠是在1984年10月舉行的東京室內賽中擊敗伊凡·藍道,在1984年10月到1988年7月間,他參加了56項賽事,曾12次打入決賽。

1989年,康諾斯在美網男單第四輪比賽中,以直落三盤擊敗了三號種子、當年的法網及溫布頓男單雙料亞軍艾柏格,並且在半準決賽與六號種子阿格西的比賽中打滿五盤而落敗。同年10月,他以37歲高齡奪得個人生涯最後一項ATP巡迴賽單打冠軍 - 特拉維夫網球賽,他在10月21日舉行的男單決賽中[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以比分2-6, 6-2, 6-1反勝東道主球員Gilad Bloom。當年他的ATP單打年終排名為14位。

1990年,他接受了手腕的手術,當年他只參加了三個ATP巡迴賽單打賽事(米蘭、巴塞爾、土魯斯),結果全部都是首輪出局,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插水式地從上年的14位下滑至當年的936位。

1991年初,已年屆38歲高齡的他,重回球場作賽。 他在法網男單第三輪和1989年冠軍張德培苦戰至決勝盤,因傷棄權。

1991年美網 編輯

他當年以外卡身份參加美網男單賽事,此前他曾18次(也是歷來最多次)被美網組委會列為種子選手; 在1991年美網前夕,他的ATP單打世界排名只達到174位,按賽例他不能以排名取得參加美網的會內賽資格,但賽會鑑於他是五屆男子單打冠軍身份,於是他獲賽會發出外卡邀請他參賽,結果他一路過關斬將,接連打敗多位至少較他年輕七歲的球員(派屈克·馬克安諾、Michiel Schapers、諾瓦切克、Aaron Krickstein、哈休斯),一直殺入準決賽,才敗於同胞兼未來球王庫里爾,當他敗於庫里爾而止步於準決賽後,中央球場的全場觀眾站起來為他熱烈鼓掌,康諾斯也成了美網史上第二最年長的男單準決賽球員,這個紀錄是繼1974年年近四十歲的羅斯威爾之後,而羅斯威爾剛好是他當年的美網男單決賽對手。

性別之戰 編輯

1992年9月25日在拉斯維加斯上演性別之戰:娜拉提洛娃 vs 康諾斯,當年,差不足一個月就36歲的女金剛比康諾斯輕4歲,此前,她已拒絕了與約翰·馬克安諾及納斯塔塞進行性別大戰的提議。 這場賽事與1973年博比·里格斯(Bobby Riggs)兩場性別大戰使用公平規則不同,在這場比賽中,康諾斯不允許二發機會(每一分只有一次發球機會),而女金剛則可打向對手的雙打界線之內。 兩人首先得到65萬美元的出場費,而冠軍更能贏得50萬美元。 結果康諾斯以直落兩盤7比5、6比2獲勝。

生涯總結 編輯

1975年、1976年和1978年,康諾斯三次一整年保持ATP單打世界排名第一,和費德勒(2005-07年的三次)並列第1。

1974年和1982年,康諾斯兩度獲得ATP年度球員獎

1982年,康諾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獲得男子單打的ITF世界冠軍

總結他在職業生涯中對陣三大宿敵伯格約翰·馬克安諾藍道的對賽成績均處於下風(分別是8-15[2]14-20 [3]13-22[4]),但他有五個大滿貫男單冠軍是在決賽分別擊敗這三大剋星取得的。 他和這三位網球名宿(合稱「四大金剛」)合力締造了網球史上至今為止最燦爛的「黃金時代」(1979-81年),這時期的網球運動地位極崇高,足可以媲美足球,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二運動。 除此之外,康諾斯的職業生涯相當長 - 職業生涯開始得比其他三人早,退出網壇也比這三人晚,他的年紀也是四人中最年長(康諾斯比同代的伯格年長三歲半、比晚出道的約翰·馬克安諾和藍道分別年長近六歲半和七歲半);所以他也被冠以「網壇常青樹」的外號。

另外有趣的是,除了對陣上述曾獲ATP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的三大宿敵外,康諾斯在職業生涯中對陣其他曾獲世界第一的網球員中,也沒有一個能處於上風的:

  • vs 納斯塔塞 10-13
  • vs 紐康姆 2-2
  • vs 韋蘭德 0-5
  • vs 艾柏格 6-6
  • vs 貝克 0-6
  • vs 庫里爾 0-3
  • vs 山普拉斯 0-2
  • vs 阿格西 0-2

(按:除了納斯塔塞、紐康姆兩位前一哥外,其餘世界排名第一球員都比康諾斯年輕,而1974年7月29日至1988年9月11日的ATP男單世界排名第一均是由「四大金剛」所壟斷。)

他的生涯共奪109個ATP巡迴賽單打冠軍(當中包括8個大滿貫錦標),是公開賽年代以來最多,比第二位的費德勒還要多出6個; 他的生涯ATP單打四大滿貫男單勝仗分別為1274場233場,也分別是公開賽年代以來最多和第四多的。

他、韋蘭德、阿格西、納達爾、費德勒和喬科維奇也是網球史上至今唯一六位在三種不同場地(草地、硬地、泥地)都贏過大滿貫男單錦標的網球員。

他也是累積268週ATP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的前紀錄保持者,該紀錄及後被藍道在1990年所創的累積270週所打破。

與當年很多大牌球員一樣,因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澳網多在年底舉行,而且那時澳網的重要性不及現在,康諾斯曾經多次缺席當時的澳網賽事,職業生涯中他只參加了兩次男單賽事 - 1974年(奪得冠軍)和1975年(奪得亞軍)以及兩次男雙賽事 - 1974年(伙拍伯格)和1975年。

另外,也像很多球王一樣,康諾斯從未在紅土泥地場舉行的法網男單比賽中折桂,他曾在黃金五年都缺席法網,他最佳的成績是四次準決賽(1979年、1980年、1984年和1985年),他也從沒有在歐洲取得過紅土泥地賽的男單錦標,他的14個泥地賽男單冠軍都是在北美綠土場取得的(1972年: 哥倫布市、辛辛那提,1973年: 哥倫布市,1974年: 印第安納波利斯,1975年: 北康威、百慕達,1976年: 華盛頓-2、北康威、印第安納波利斯-2、美網,1978年: 華盛頓-2、印第安納波利斯,1979年: 印第安納波利斯,1980年: 北康威)。

退休以後 編輯

1996年4月29日,43歲8個月的他參加了一項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綠土泥地賽事,他在單打比賽首輪的對手是同胞雷恩伯格(Richey Reneberg); 比賽一共進行了118分鐘,他發出3個ACE球,可是他的一發和二發得分率只有50%左右; 戰完三盤之後,他還是以盤數1-2(比分:2-6, 6-3, 1-6)出局,只能遺憾地向支持他的美國觀眾揮手告別。 他在雙打賽事也是首輪出局,從此告別網壇,再沒有參加ATP的職業賽事。

退休後,他多參與為美國培育網球員的青訓事務。

1998年,他被引薦進入國際網球名人堂(International Tennis Hall of Fame)。

2005年,他在美國TENNIS雜誌評出最偉大的40位球員評選中獲得第7位。

2006年7月24日,他宣佈出任前ATP世界排名第一美國球手羅迪克的教練,並於2008年3月6日終止教職。

2007年1月8日,他的母親兼啟蒙教練Gloria與世長辭,享年82歲。

2008年11月21日,他涉嫌在一所大學內觀看大學籃球比賽(UNC)時,與另一名男子發生爭執,被警方拘捕。[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3年8月,他宣佈出任前WTA世界排名第一俄羅斯球手莎拉波娃的教練,但只執教一場後就結束合作關係。[5]

ATP巡迴賽 編輯

單打 編輯

冠軍(109) 編輯

  • 1972年 (6) - 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維吉尼亞州洛亞諾克、女王盃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辛辛那提加州奧柏尼(太平洋海岸錦標賽)
  • 1973年 (11) - 巴爾的摩、維吉尼亞州洛亞諾克、鹽湖城、馬里蘭州索爾茲伯里(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維吉尼亞州漢普頓、帕拉默斯、波士頓(前美國職業錦標賽)、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洛杉磯(太平洋西南公開賽)、魁北克、約翰尼斯堡-2
  • 1974年 (15) [6] - 澳網 <草地>、維吉尼亞州洛亞諾克、小岩城(阿肯色州國際賽)、阿拉巴馬州伯明罕、馬里蘭州索爾茲伯里(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維吉尼亞州漢普頓、鹽湖城、亞利桑那州坦佩、曼徹斯特、溫布頓印第安那波利斯(美國男子泥地網球錦標賽)、美網 <草地>、洛杉磯(太平洋西南公開賽)、倫敦-2(Dewar 盃)、約翰尼斯堡-2
  • 1975年 (9) [7] - 巴哈馬群島、阿拉巴馬州伯明罕、馬里蘭州索爾茲伯里(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博卡拉頓、維吉尼亞州漢普頓、丹佛、北康威、百慕達、茂宜島
  • 1976年 (12) [8] - 阿拉巴馬州伯明罕、費城 WCT(美國職業室內賽)、維吉尼亞州漢普頓、棕櫚泉市、丹佛 WCT、拉斯維加斯(阿蘭·金經典賽)、華盛頓-2(華盛頓之星國際賽)、北康威、印第安那波利斯-2(美國男子泥地網球錦標賽)、美網 <綠土>、科隆、溫布利
  • 1977年 (8) [9] - 阿拉巴馬州伯明罕 WCT、密蘇里州聖路易 WCT、拉斯維加斯(阿蘭·金經典賽)、達拉斯 WCT(WCT 總決賽)、茂宜島、雪梨-1(雪梨室內賽)、拉斯維加斯 WCT 挑戰盃、年終大師賽
  • 1978年 (10) [10] - 費城 WCT(美國職業室內賽)、丹佛、田納西州曼菲斯(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鹿特丹 WCT荷蘭銀行公開賽)、英國伯明罕-2、華盛頓-2(華盛頓之星國際賽)、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男子泥地網球錦標賽)、佛蒙特州斯托、美網、雪梨-1(雪梨室內賽)
  • 1979年 (8) - 阿拉巴馬州伯明罕 WCT、費城 WCT(美國職業室內賽)、多拉度海灘 WCT、田納西州曼菲斯(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土爾沙、印第安那波利斯(美國男子泥地網球錦標賽)、佛蒙特州斯托、香港
  • 1980年 (6) - 阿拉巴馬州伯明罕 WCT、費城 WCT(美國職業室內賽)、達拉斯 WCT(WCT 總決賽)、北康威、廣州(萬寶路精英賽)、東京-2(東京室內賽)
  • 1981年 (4) - 拉奎塔、布魯塞爾 WCT(Donnay 室內錦標賽)、鹿特丹 WCT、溫布利(前溫布利職業錦標賽)
  • 1982年 (7) [11] - 蒙特瑞、洛杉磯-1(Thrifty Union 76 太平洋西南公開賽)、拉斯維加斯(阿蘭·金經典賽)、女王盃、溫布頓、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美網
  • 1983年 (4) - 田納西州曼菲斯(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拉斯維加斯(阿蘭·金經典賽)、女王盃、美網
  • 1984年 (5) - 田納西州曼菲斯(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拉奎塔、佛羅里達州Boca West(Boca West 公開賽)、洛杉磯(Union 76 太平洋西南公開賽)、東京-2(東京室內賽)
  • 1988年 (2) - 華盛頓(索夫蘭銀行精英賽)、土魯斯
  • 1989年 (2) - 土魯斯、特拉維夫

** - 17個國家或地區奪冠 (ATP男單冠軍) : 美國英國加拿大南非澳洲巴哈馬群島、英屬百慕達西德荷蘭、美屬波多黎各英屬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比利時墨西哥法國以色列

亞軍(55) 編輯

  • 1971年 (2) - 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洛杉磯(太平洋西南公開賽)
  • 1972年 (3) - 巴爾的摩、華盛頓-1(華盛頓室內賽)、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男子泥地網球錦標賽)
  • 1973年 (3) - 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華盛頓-2、布雷頓森林
  • 1974年 (2) - 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南橙郡
  • 1975年 (6) - 澳網 <草地>、紐約、溫布頓美網 <綠土>、斯德哥爾摩-2、倫敦-2(Dewar 盃)
  • 1976年 (3) - 馬里蘭州索爾茲伯里(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加州卡爾斯巴德、諾丁漢
  • 1977年 (7) - 費城 WCT(美國職業室內賽)、多倫多室內 WCT、拉斯維加斯 WCT 挑戰盃、溫布頓百事大滿貫、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男子泥地網球錦標賽)、美網 <綠土>
  • 1978年 (2) - 百事大滿貫、溫布頓
  • 1979年 (4) - 百事大滿貫、拉斯維加斯(阿蘭·金經典賽)、東京-2(東京室內賽)、蒙特婁 WCT 挑戰盃
  • 1980年 (2) - 田納西州曼菲斯(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哥斯大黎加聖何塞(友誼盃)
  • 1981年 (2) - 漢堡蒙地卡羅
  • 1982年 (4) - 米蘭、費城(美國職業室內賽)、鹿特丹(荷蘭銀行公開賽)、舊金山(太平洋海岸錦標賽)
  • 1983年 (1) - 溫布利(前溫布利職業錦標賽)
  • 1984年 (3) - 達拉斯 WCT(WCT 總決賽)、鹿特丹(荷蘭銀行公開賽)、溫布頓
  • 1985年 (2) - 麥爾茲堡(普惠投資銀行經典賽)、芝加哥
  • 1986年 (4) - 麥爾茲堡(普惠投資銀行經典賽)、皇后會、辛辛那提、舊金山(太平洋海岸錦標賽)
  • 1987年 (3) - 田納西州曼菲斯(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奧蘭多(普惠投資銀行經典賽)、皇后會
  • 1988年 (2) - 米蘭、比斯肯灣

雙打冠軍(16) 編輯

  • 1972年 (2) - 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洛杉磯-2(太平洋西南公開賽)
  • 1973年 (5) - 巴爾的摩、維吉尼亞州洛亞諾克、溫布頓、南橙郡、斯德哥爾摩
  • 1974年 (4) - 馬里蘭州索爾茲伯里(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鹽湖城、印第安那波利斯(美國男子紅土網球錦標賽)、倫敦-2(Dewar盃)
  • 1975年 (3) - 馬里蘭州索爾茲伯里(美國全國室內錦標賽)、南橙郡、美網 <綠土>
  • 1976年 (1) - 阿拉巴馬州伯明罕
  • 1980年 (1) - 北康威

團體 編輯

世界團體盃 編輯

  • 1985年冠軍

台維斯盃 編輯

康諾斯曾在1975年、1981年和1984年代表美國參加台維斯盃,並協助美國隊在台維斯盃取得1次冠軍。

歷年世界排名 編輯

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 編輯

年份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ATP男子單打
年終世界排名
3 1 1 1 1 1 2 3 3 2 3 2 4 8 4 7 14 936 49 84 370 672 419 1300

268週ATP單打世界排名第一 編輯

球王任期 前任球王 繼任球王 連續週數 累積週數
1974年7月29日 - 1977年8月22日 紐康姆 伯格 160週 160週
1977年8月30日 - 1979年4月8日 伯格 伯格 84週 244週
1979年5月21日 - 1979年7月8日 伯格 伯格 7週 251週
1982年9月13日 - 1982年10月31日 約翰·馬克安諾 約翰·馬克安諾 7週 258週
1982年11月8日 - 1982年11月14日 約翰·馬克安諾 約翰·馬克安諾 1週 259週
1983年1月31日 - 1983年2月6日 約翰·馬克安諾 約翰·馬克安諾 1週 260週
1983年2月14日 - 1983年2月27日 約翰·馬克安諾 藍道 2週 262週
1983年5月16日 - 1983年6月5日 藍道 約翰·馬克安諾 3週 265週
1983年6月13日 - 1983年7月3日 約翰·馬克安諾 約翰·馬克安諾 3週 268週

注釋 編輯

  1. ^ Connors,又譯康諾爾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Youtube 1982年芝加哥賽,John McEnroe和Jimmy Connors發生衝突。. [2008-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2. ^ 原档.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0). 
  3. ^ 原档.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4. ^ 原档.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5. ^ 原档.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4). 
  6. ^ 原档.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7. ^ 原档.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8. ^ 原档.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9. ^ 原档.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10. ^ 原档.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11. ^ 原档.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