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 (大同)

中国山西大同的建筑

座標40°05′29″N 113°17′17″E / 40.09139°N 113.28806°E / 40.09139; 113.28806

華嚴寺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清遠門(西門)內的清遠街南側,下寺坡街459號,東臨華嚴寺廣場及華嚴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

華嚴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山西省大同市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1-91
登錄1961年
大同華嚴寺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級別AAAA
所屬地區山西
評定時間2014年

歷史 編輯

華嚴寺始建於遼興宗重熙七年(1038年),為遼代皇家巨剎。遼代末年,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四月,金兵攻克遼國西京大同府,遼天祚帝北逃,華嚴寺在此時毀於戰火,「僅存齋堂、廚庫、寶塔、經藏」[1]。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華嚴寺,大雄寶殿在此時得到重建。

洪武三年(1370年),華嚴寺被沒為官產,改大雄寶殿為大有倉。明宣德景泰成化萬曆崇禎年間均曾修繕[2]萬曆初年,華嚴寺分為上下兩處獨立的寺院,各開山門。清初順治六年(1649年)多爾袞屠大同,華嚴寺損失嚴重,僅存兩座大殿。此後,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年間陸續補建的清代建築,規模甚小,與兩座大殿相差懸殊。

1933年,梁思成來此進行古建築調查。1959年,大同市文物陳列館在華嚴寺下寺成立並對外開放,1963年改為大同市博物館。1984年,華嚴寺上寺交由大同市佛教協會管理,下寺由大同市博物館管理。2008年,華嚴寺根據遼金時期歷史文獻的記載進行修繕、重建。

建築 編輯

華嚴寺總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寺。上寺居北,下寺居南,兩寺東西向進深相似,上寺的南北寬度約為下寺的兩倍。上寺的大雄寶殿為金代原構,山門、普光明殿、前殿、千手觀音殿及兩廂廊廡等均為現代仿建。下寺的薄伽教藏殿為金代遺構,觀音殿、華嚴寶塔等亦為現代仿建。[3]

華嚴寺的朝向為坐西面東,建築依東西軸線布局,據說這與當初契丹族崇拜太陽的「信鬼拜日」特殊習尚有關。

大雄寶殿 編輯

上寺的主殿為大雄寶殿,坐西面東,始建於遼道宗清寧八年(1062年),地基尚存。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毀於戰火,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保留了遼代風格。1993年大雄寶殿東南屋頂塌陷數平方米。1997年開始修繕,2000年修繕完成。

大雄寶殿建於4米高的台基上,為單檐廡殿頂,面闊九間,進深十椽,建築面積1559平方米[4],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佛殿。正面豎額「大雄寶殿」,橫匾「調御丈夫」[5],系萬曆戊午年(1618年)馬林題。大殿開三門,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壼門

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達3.6米,檐高9.5米。正脊的琉璃鴟吻高4.5米,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最大的琉璃吻獸。斗拱碩大,為五鋪作雙抄。

大雄寶殿內部採用減柱手法,減柱十二根,使得殿內空間極為寬敞。

大雄寶殿的平棊(天花板)極為華麗,系明宣德至景泰年間增補。

大雄寶殿佛壇上的五尊塑像和兩側二十諸天為明代所塑。中間三尊為木雕,其餘二尊為泥塑。二十諸天彩塑位於兩側,體型高大,大幅前傾,如同朝臣,頗為特別。大殿四周滿繪壁畫,為清代繪製。高6.4米,面積887.25平方米。

薄伽教藏殿 編輯

華嚴下寺的主殿為薄伽教藏殿,為藏經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6],建在3米高的凸字形台基上,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八椽,為八大遼構之一。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前檐柱頭為五鋪作雙抄。補間鋪作和轉角鋪作形制特別。明間匾額「薄伽教藏」系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制,左側「古剎重新」置於雍正元年(1723年)。

殿內的藻井、壁藏和佛壇上的29尊塑像均為遼代的原物。遼代塑像端莊圓潤,其中左側燃燈古佛前的一尊「合掌露齒」脅侍菩薩尤為著名,面帶微笑,體態婀娜。

薄伽教藏殿內四壁排列精美的兩層小木作樓閣式藏經櫃38間,下層經櫥藏經,在後窗處架設有美輪美奐的天宮樓閣,雕工極細,精巧玲瓏而富於變化,是國內現存唯一的遼代木構建築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海內孤品」[7]

下寺原有遼代大型懸山頂建築海會殿,結合使用了3:2、2:1兩種常見於北、南方建築的廣厚比,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遭占用該寺的察哈爾省大同縣下寺坡小學拆毀,驚動了時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並遭發文警告。[8]1987年修繕。

其他建築 編輯

華嚴寶塔:2008年根據《遼史 地理志》的記載重建,為中國第二高的純木榫卯結構寶塔,高43.5米,僅次於應縣木塔。下方設有地宮,使用100餘噸黃銅。


保護 編輯

1961年3月4日,華嚴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1-91,分類為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光緒《大同府志》
  2. ^ 光緒《大同府志》
  3. ^ 趙壽堂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下.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1年: 16–18. ISBN 978-7-302-57109-4. 
  4. ^ 李廣潔.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 太原: 三晉出版社. 2023年: 10–14. ISBN 978-7-5457-2760-9. 
  5. ^ 釋迦牟尼的別號
  6. ^ 殿內右側椽底題記「維重熙七年歲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時建」
  7. ^ 梁思成著 《中國建築史》第六章五代宋遼金
  8. ^ wikisource:zh: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保護古文化建築的指示
  9.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61-03-04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