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昇(?—8世紀),唐朝沛國人。

開元年間,官至侍御史。二十八年(740年),禮部尚書杜暹病亡,太常諡曰「貞肅」,時劉同昇任右司員外郎,與都官員外郎韋廉認為杜暹有忠孝之美,諡號不能彰顯其行,建議駁回。最後杜暹諡號被重擬為「貞孝」。

天寶元年(742年),授朝散大夫、戶部郎中。同年,作《大唐聖祖元元皇帝靈應碑頌》。其他作品有《對大夫祭判》《對不供夷盤判》。

劉同昇的母親是顏允南的從祖姑母。劉、顏兩人齊名,長大後交好,顏允南曾寫信給劉同昇,中書舍人孫逖見後驚嘆道:「古人之作。」

天寶三載(744年)二月,劉同昇在晉陵郡常州)太守任上與河南尹裴敦復南海郡太守劉巨鱗征討海賊吳令光。閏二月,吳令光伏誅。天寶五載(746年)劉同昇仍在晉陵郡太守兼江南採訪處置漳潮等六郡經略使任上,任內任顏允南為江南經略判官。又曾兼江東道採訪使。

劉同昇曾瞻仰潤州鶴林寺徑山大師。天寶十一載(752年),徑山大師圓寂。李華作《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提到「故採訪使常州刺史劉同昇」,可見劉同昇已故。先前約天寶六載(747年),晉陵郡太守已為林洋,未詳劉同昇因何去職,是否卒於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