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陳悅(?—534年),代人代郡(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北魏官員。

侯莫陳悅
驃騎大將軍
國家北魏
姓名侯莫陳悅
封爵白水郡公
出身地河西

生平 編輯

侯莫陳悅的父親侯莫陳婆羅門是北魏的駝牛都尉,所以侯莫陳悅在黃河以西長大,他喜歡打獵,善於騎馬射箭。遇到牧民反叛,侯莫陳悅就歸附了爾朱榮,爾朱榮引薦侯莫陳悅出任都督府長流參軍,侯莫陳悅屢次升任大都督魏孝莊帝元子攸初年,侯莫陳悅出任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1][2][3]

永安三年(530年),北魏朝廷命令爾朱天光出任雍州刺史前往討伐万俟丑奴爾朱榮任命侯莫陳悅為爾朱天光的右廂大都督[4][5][6][7][8],原有官職如故。西征的討伐勝利,侯莫陳悅和爾朱天光、賀拔岳的功勞大體上相當。侯莫陳悅以征西將軍的身份出任鄯州刺史,其餘官職如故。爾朱榮死後,侯莫陳悅追隨爾朱天光來到隴州永安元年(530年)七月,侯莫陳悅出任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9],進爵為柏人縣公,又改封白水郡公,增加食邑五百戶。永安三年十月,賀拔岳聽說爾朱榮死去,回到涇州以等待爾朱天光,爾朱天光和侯莫陳悅也前往隴州,與賀拔岳謀劃一起率軍前往洛陽[10]。等到爾朱天光向洛陽進發,爾朱天光任命侯莫陳悅代理華州刺史。普泰元年三月己丑(531年4月21日),侯莫陳悅轉任秦州刺史,加儀同三司[11][12],又加號驃騎大將軍。普泰二年(532年),爾朱天光向東進發,將要對抗高歡的軍隊,留下弟弟爾朱顯壽鎮守長安,秦州刺史侯莫陳悅也被爾朱天光徵召,率領部眾東下。賀拔岳知道爾朱天光必定失敗,想要留下侯莫陳悅一起對付爾朱顯壽,但是想不出好的計策。宇文泰對賀拔岳說:「如今爾朱天光還沒離開很遠,侯莫陳悅沒有異心,如果將對付爾朱顯壽的事情告訴侯莫陳悅,恐怕他會驚慌恐懼。但侯莫陳悅雖然名為主將,卻不能控制部眾,如果先說動他的部眾,肯定會人人都想留下。侯莫陳悅東進就會延誤爾朱天光指定的期限,後退又怕人心變動,乘這個機會去勸說侯莫陳悅,事情沒有不成功的。」賀拔岳非常高興,立刻命令宇文泰到侯莫陳悅軍中去勸說,侯莫陳悅就不再前進,與賀拔岳一起襲擊長安[13][14][15]。之後侯莫陳悅和賀拔岳也前往隴州響應高歡,他們到雍州的時候,正好爾朱氏失敗覆滅。永熙初年,侯莫陳悅加開府、都督隴右諸軍事,仍為秦州刺史[16][2][17]

永熙二年(533年),丞相高歡憂慮賀拔岳和侯莫陳悅的強大,尚書右丞翟嵩說:「我能離間他們,讓他們自行互相消滅。」高歡派遣翟嵩進入關中[18]

永熙三年(534年)正月,賀拔岳將要討伐靈州的曹泥,派遣都督趙貴前往夏州和宇文泰謀劃,宇文泰說:「曹泥只有一座孤城而且路途阻隔,不足擔憂。侯莫陳悅貪婪而不講信用,應先對他下手。」賀拔岳不聽,徵召侯莫陳悅前往高平匯合,共同討伐靈州,命令侯莫陳悅作為前鋒,向北朝著靈州進發[19]。侯莫陳悅素來懾服於賀拔岳的威風和謀略,受到翟嵩的離間計影響,就悄悄的定下計策圖謀賀拔岳。賀拔岳多次和侯莫陳悅宴飲談話,賀拔岳的長史雷紹勸諫賀拔岳說:「您要小心!」賀拔岳不聽[20]。賀拔岳派遣侯莫陳悅先行出發,侯莫陳悅於是連夜向東進發,次日天剛亮就到了河曲,賀拔岳來到侯莫陳悅軍隊前與侯莫陳悅相見。侯莫陳悅誘騙賀拔岳進入軍營,坐著討論軍事事務,侯莫陳悅假裝肚子痛,起身慢慢走動,他的女婿元洪景拔刀殺死了賀拔岳[21][22][23][24][25]。賀拔岳的左右部下都四散奔走,侯莫陳悅派人去安慰他們說:「我另外接受了命令,只除掉賀拔岳一人,諸位不要害怕。」大家都敬畏服從,沒有人敢違抗。侯莫陳悅的心意仍在猶豫,沒有及時安撫招納他們,就回到隴州,把軍隊駐紮在水洛城。趙貴拜謁侯莫陳悅請求得到賀拔岳的遺體加以安葬,侯莫陳悅同意了[26][27][28]

賀拔岳的部下在平涼聚集,想要回去討伐侯莫陳悅,派人將夏州刺史宇文泰追回。宇文泰到了之後,統帥賀拔岳的部下和家屬進入高平城,以求立足,然後帶領部下進入隴州。當時魏孝武帝元修想要對付高歡,聽說賀拔岳遇害,派遣武衛將軍元毗前往關中徵召賀拔岳的軍隊和侯莫陳悅的軍隊回到洛陽,侯莫陳悅已經歸附高歡,不肯接受徵召[29][30]。宇文泰下書信給侯莫陳悅,以殺死賀拔岳的罪行責難侯莫陳悅,又命令侯莫陳悅回到洛陽朝廷。侯莫陳悅害怕宇文泰對付自己,偽造詔書送給秦州刺史万俟普撥,詔書中命令万俟普撥和侯莫陳悅互相作為朋黨支援。万俟普撥認為詔書可疑,封好詔書送給宇文泰[31][32]。之前原州刺史史歸受到賀拔岳的親近新任,河曲之變時,史歸反而為侯莫陳悅效力。侯莫陳悅派遣黨徒王伯和、成次安率領兩千士兵幫助史歸鎮守原州。宇文泰派遣都督侯莫陳崇率領輕裝騎兵一千人襲擊史歸,將他俘虜,又俘虜了成次安、王伯和等人,送到平涼[33][34]李弼對侯莫陳悅說:「賀拔岳沒有罪過您卻害死了他,又不能撫慰收服他的部眾,讓他們沒有歸宿。宇文夏州收服並任用了賀拔岳的部下,得到他們的誓死效力,都宣稱替主將報仇,他的用意本來就不小。現在應該停戰謝罪,不這樣的話,恐怕必定會遭受災禍。」侯莫陳悅惶恐疑惑,想不出什麼辦法[35]。四月,宇文泰從平涼進軍討伐侯莫陳悅,宇文泰知道侯莫陳悅膽小且多疑,就兼程而行,出其不意。侯莫陳悅果然懷疑自己的左右有心懷異心的人,他的左右也不自安,部眾因此離心。侯莫陳悅聽說宇文泰大軍到來,退守略陽,留下一萬多人據守水洛城。宇文泰到達水洛城,命令圍城,水洛城守軍投降。宇文泰就率領數百輕裝騎兵直奔略陽,直逼侯莫陳悅的軍隊。侯莫陳悅大為恐懼,召集部將商議,部將們都說:「這次來勢鋒銳不可抵擋」,勸說侯莫陳悅退守上邽以躲避[36][37]。侯莫陳悅放棄城池,向南據守山水險要之地,設下陣地等待次日的決戰。李弼知道侯莫陳悅必定失敗,於是對親近的人說:「宇文夏州的才能和謀略無人能比,他的品德仁義令人崇拜敬仰。侯莫陳公的才智很小謀劃卻很大,怎麼能夠保全自己。我們如果不做打算,恐怕會和他一起遭受滅族的災禍。」恰逢宇文泰的軍隊抵達,侯莫陳悅放棄秦州南逃到上邽,占據險要之地自守。侯莫陳悅先招來李弼,李弼秘密的派使者到宇文泰那裡,向宇文泰許諾臨陣投降。當夜,李弼於是勒令部下騎上驢子和駱駝,說:「侯莫陳公想要回到秦州,你們為什麼不整理行裝?」李弼的妻子是侯莫陳悅的姨媽,特別受到侯莫陳悅的親信任用,眾人都相信了李弼。人心驚慌騷亂,無法重新安定,都分散逃走,爭著前往秦州。李弼先行馳馬到達秦州,守住城門安撫眾人[38][39][40][2][41]

侯莫陳悅的部眾分散逃離,將士們相繼向宇文泰投降。宇文泰出兵進攻,大敗侯莫陳悅,俘虜了一萬多人,八千匹馬[36]。侯莫陳悅自己又猜忌旁人,親信之人的話也聽不進了,與兩個弟弟、子侄以及謀殺賀拔岳的七八人放棄軍隊逃走,幾天之內,往來徘徊,不知到該去哪裡。左右之人勸侯莫陳悅去靈州,而侯莫陳悅猶豫不決,說是出隴之後,恐怕有人看到他。侯莫陳悅於是在山中命令跟隨的人都徒步行走,自己乘坐一匹騾子,想去靈州。宇文泰說:「侯莫陳悅本來就和曹泥呼應,不過是前往靈州。」宇文泰命令原州都督宇文導在侯莫陳悅前方攔截,都督賀拔熲等人在侯莫陳悅後方追擊,侯莫陳悅望見追擊騎兵,在牽屯山野地中上吊自殺[2][42],宇文導將侯莫陳悅的遺體斬首,首級傳至洛陽[36][37][43][44],他的弟弟、兒子和部下都被俘虜後殺死,只有之前參與謀殺賀拔岳的中兵參軍豆盧光逃到靈州,後到晉陽[27]。侯莫陳悅自從殺害賀拔岳之後,神情恍惚,不再和平常一樣,常說:「我只要睡覺就夢見賀拔岳問我『兄長想到哪裡去』,跟著我不走。」侯莫陳悅因此更加不得安寧,從而導致失敗滅亡[45][46]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80》,出自魏收魏書
 周書·卷14》,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北史·卷049》,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侯莫陳悅,代郡人也。父婆羅門,為駝牛都尉,故悅長於河西。好田獵,便騎射。會牧子逆亂,遂歸爾朱榮,榮引為都督府長流參軍,稍遷大都督。莊帝初,除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
  2. ^ 2.0 2.1 2.2 2.3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侯莫陳悅,少隨父為駝牛都尉。長於西,好田獵,便騎射。會牧子作亂,遂歸爾朱榮。榮引為府長流參軍,稍遷大都督。魏孝莊帝初,除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侯,邑五百戶。爾朱天光西討,榮以悅為天光右都督,本官如故。西伐克獲,功亞於賀拔岳。以本將軍除鄯州刺史。建明中,拜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進爵白水郡公,增邑五百戶。普泰中,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秦州刺史。及天光赴洛,悅與岳俱下隴趣雍州,擒天光弟顯壽。魏孝武初,加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加秦州刺史。及悅殺岳,岳眾莫不服從。悅猶豫,不即撫納,乃遷隴右。太祖勒眾討之,悅遂亡敗。語在太祖本紀。悅子弟及同謀殺岳者八九人,並伏誅。唯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後奔晉陽。悅自殺岳後,神情恍忽,不復如常。恆言「我才睡即夢見岳云:『兄欲何處去!』隨逐我不相置」。因此彌不自安,而致破滅。
  3.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侯莫陳悅,代人也。父婆羅門為駝牛都尉,故悅長於河西。好田獵,便騎射,會牧子作亂,遂歸爾朱榮。榮引為府長流參軍。莊帝初,除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侯。
  4. ^ 《魏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三》:建義元年夏,万俟丑奴僭大號,朝廷憂之。乃除天光使持節、都督雍岐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率大都督、武衛將軍賀拔岳,大都督侯莫陳悅等以討丑奴。
  5. ^ 《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六》:朝廷憂之,乃除天光使持節、都督、雍州刺史,率大都督武衛將軍賀拔岳、大都督侯莫陳悅等討丑奴。
  6. ^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榮大悅,乃以天光為使持節、督二雍二岐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以岳為持節、假衛將軍、左大都督,又以征西將軍代郡侯莫陳悅為右大都督,並為天光之副以討之。
  7.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榮大悅,乃以天光為使持節、大都督、雍州刺史,以岳為左廂大都督,又以征西將軍侯莫陳悅為右廂大都督,並為天光之副,以討之。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勝為之言於榮,榮悅,以爾朱天光為使持節、都督二雍、二岐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以岳為左大都督,又以征西將軍代郡侯莫陳悅為右大都督,並為天光之副以討之。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天光頓軍略陽。詔復天光官爵,尋加侍中、儀同三司。以賀拔岳為涇州刺史,侯莫陳悅為渭州刺史。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岳聞爾朱榮死,不復窮追,還涇州以待天光。天光與侯莫陳悅亦下隴,與岳謀引兵向洛。
  11.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己丑,以持節、驃騎將軍、涇州刺史賀拔岳為儀同三司、岐州刺史,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侯莫陳悅為儀同三司、秦州刺史。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五》:己丑,魏以涇州刺史賀拔岳為岐州刺史,渭州刺史侯莫陳悅為秦州刺史,並加儀同三司。
  13.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普泰二年,爾朱天光東拒齊神武,留弟顯壽鎮長安。秦州刺史侯莫陳悅為天光所召,將軍眾東下。岳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而計無所出。太祖謂岳曰:「今天光尚邇,悅未有二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驚懼。然悅雖為主將,不能制物,若先說其眾,必人有留心。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此說悅,事無不遂。」岳大喜,即令太祖入悅軍說之。悅遂不行。乃相率襲長安,令太祖輕騎為前鋒。
  14.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普泰二年,爾朱天光東拒齊神武,留弟顯壽鎮長安,召秦州刺史侯莫陳悅東下。岳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計無所出。帝謂岳曰:「今天光尚近,悅未必貳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驚懼。然悅雖為主將,不能制物,若先說其眾,必人有留心。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若乘此說悅,事無不遂。」岳大喜,即令帝入悅軍說之。悅遂與岳襲長安。帝輕騎為前鋒,追至華陰,禽顯壽。
  1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五》:爾朱天光之東下也,留其弟顯壽鎮長安,召秦州刺史侯莫陳悅,欲與之俱東。賀拔岳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以應高歡,計未有所出。宇文泰謂岳曰:「今天光尚近,悅未必有貳心,若以此告之,恐其驚懼。然悅雖為主將,不能制物,若先說其眾,必人有留心。悅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此說悅,事無不遂。」岳大喜,即令泰入悅軍說之,悅遂與岳共襲長安。
  16.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爾朱天光之討關西,榮以悅為天光右廂大都督,本官如故。西伐克獲,皆與天光、賀拔岳略同勞效。以本將軍除鄯州刺史,余如故。爾朱榮死後,亦隨天光下隴。元曄立,除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進爵為公,改封白水郡,增邑五百戶。及天光向洛,使悅行華州事。普泰中,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秦州刺史。天光之東出,將抗義旗,悅與岳下隴以應齊獻武王,至雍州,會爾朱覆敗。永熙初,加開府、都督隴右諸軍事,仍秦州刺史。
  17.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爾朱天光之討關西,榮以悅為天光右廂大都督。西伐克獲,皆與天光、賀拔岳略同。除鄯州刺史。爾朱榮死後,亦隨天光下隴。元曄立,進爵為公,改封白水郡公。普泰中,除秦州刺史。天光之東出,將抗齊神武,悅與岳下隴以應神武。至雍州,會爾朱覆敗。永熙初,加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兼秦州刺史。
  1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魏丞相歡患賀拔岳、侯莫陳悅之強,右丞翟嵩曰:「嵩能間之,使其自相屠滅。」歡遣之。
  19.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三年正月,岳召侯莫陳悅會於高平,將討之,令悅前驅,北趣靈州。
  20.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在郡逾年,岳被害。初,紹見岳數與侯莫陳悅宴語,嘗謂岳曰:「公其慎之!」岳不從,果及於難。
  21.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岳既總大眾,據制關右,憑強驕恣,有不臣之心。齊獻武王惡其專擅,令悅圖之。悅素服威略,既承密旨,便潛為計。時岳遣悅先行,悅乃通夜東進,達明晦日,岳行軍前與悅相見。悅誘岳入營,坐論兵事。悅詐雲腹痛,起而徐行,悅女夫元洪景抽刀斬岳。
  22. ^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三年,岳召侯莫陳悅於高平,將討之,令悅為前驅。而悅受齊神武密旨圖岳,岳弗之知也,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岳入營,共論兵事,令其婿元洪景斬岳於幕中。
  23.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關中,間岳及侯莫陣悅。三年,岳召悅會於高平,將討曹泥,令悅前驅,而悅受神武指,密圖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岳入營,共論兵事。悅詐雲腹痛,起而徐行,令其婿元洪景斬岳於幕中。
  24.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魏永熙三年春正月,岳欲討曹泥,遣都督趙貴至夏州與太祖計事。太祖曰:"曹尼孤城阻遠,未足為憂。侯莫陳悅怙眾密邇,貪而無信,必將為患,願早圖之。"岳不聽,遂與悅俱討泥。二月,至於河曲,岳果為悅所害。
  25.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魏永熙三年正月,賀拔岳欲討曹泥,遣都督趙貴至夏州與帝謀。帝曰:「曹泥孤城阻遠,未足為憂。侯莫陳悅貪而無信,是宜先圖也。」岳不聽,遂與悅俱討泥。二月,至河曲,果為悅所害。
  26.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永熙三年正月,岳召悅共討靈州。悅誘岳斬之,岳左右奔散,悅遣人安慰云:「我別稟意旨,止在一人,諸君勿怖。」眾皆畏服,無敢拒違。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止水洛城。
  27. ^ 27.0 27.1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三年,岳召悅共討曹泥,悅誘岳斬之。岳左右奔散,悅遣人安慰,眾皆畏服。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止水洛城。岳所部聚於平涼,規還圖悅。周文帝時為夏州刺史,眾遣奉迎。周文至,遂總岳部眾並家口入高平城,以自安固。乃勒眾入隴征悅。悅聞之,棄城南據山水之險。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景和遣人詣周文,密許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云:「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復紿帳下云:「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言實,以次相驚,皆散趣秦州。景和先馳至城,據門以慰輯之。悅部眾離散,猜畏傍人,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並兒及謀殺岳者八九人,棄軍迸走,數日之中,盤迴往來,不知所趣。左右勸向靈州,而悅不決。言下隴後恐為人見,乃放馬山中,令從者悉步,自乘一騾,欲往靈州。中路追騎將及,縊死野中。弟息部下,悉見禽殺。唯先謀殺岳者悅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後奔晉陽。
  2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魏賀拔岳將討曹泥,使都督武川趙貴至夏州與宇文泰謀之,泰曰:「曹泥孤城阻遠,未足為憂。侯莫陳悅貪而無信,宜先圖之。」岳不聽,召悅會於高平,與共討泥。悅既得翟嵩之言,乃謀取岳。岳數與悅宴語,長史武川雷紹諫,不聽。岳使悅前行,至河曲,悅誘岳入營坐,論軍事。悅陽稱腹痛而起,其婿元洪景拔刀斬岳。岳左右皆散走,悅遣人諭之 雲:「我別受旨,止取一人,諸君勿怖。」眾以為然,皆不敢動。而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屯水洛城。岳眾散還平涼,趙貴詣悅請岳屍葬之,悅許之。
  29.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於時魏孝武帝將圖齊神武,聞岳被害,遣武衛將軍元毗宣旨慰勞,追岳軍還洛陽。毗到平涼,會諸將已推太祖。侯莫陳悅亦被敕追還,悅既附齊神武,不肯應召。
  30.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時魏帝將圖神武,聞岳被害,遣武衛將軍元毗宣旨勞岳軍,追還洛陽。毗到平涼,會諸將已推帝。侯莫陳悅亦被敕追還,悅既附神武,不肯應召。
  31.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悅既懼太祖謀己,詐為詔書與秦州刺史万俟普撥,令與悅為黨援。普撥疑之,封詔以呈太祖。
  32.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帝乃與悅書,責以殺賀拔岳罪,又喻令歸朝。悅乃詐為詔書與秦州刺史万俟普撥,令為己援。普撥疑疑之,封以呈帝,帝表奏之。
  33.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初,原州刺史史歸為岳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悅遣其黨王伯和、成次安將兵二千人助歸鎮原州。太祖遣都督侯莫陳崇率輕騎一千襲歸,擒之,並獲次安、伯和等,送於平涼。
  3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原州刺史史歸,素為賀拔岳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悅遣其黨王伯和、成次安將兵二千助歸鎮原州,泰遣都督侯莫陳崇帥輕騎一千襲之。崇乘夜將十騎直抵城下,餘眾皆伏於近路;歸見騎少,不設備。崇即入,據城門,高平令隴西李賢及弟遠穆在城中,為崇內應。於是中外鼓譟,伏兵悉起,遂擒歸及次安、伯和等歸於平涼。
  3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魏南秦州刺史隴西李弼說侯莫陳悅曰:「賀拔公無罪而公害之,又不撫納其眾,今奉宇文夏州以來,聲言為主報仇,此其勢不可敵也,宜解兵謝之!不然,必及禍。」悅不從。
  36. ^ 36.0 36.1 36.2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夏四月,引兵上隴,留兄子導為都督,鎮原州。太祖軍令嚴肅,秋毫無犯,百姓大悅。識者知其有成。軍出木峽關,大雨雪,平地二尺。太祖知悅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悅果疑其左右有異志者,左右亦不安,眾遂離貳。聞大軍且至,退保略陽,留一萬餘人據守水洛。太祖至水洛,命圍之,城降。太祖即率輕騎數百趣略陽,以臨悅軍。悅大懼,乃召其部將議之。皆曰「此鋒不可當」,勸悅退保上邽以避之。時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悅軍,乃間道遣使,請為內應。其夜,悅出軍,軍中自驚潰,將卒或相率來降。太祖縱兵奮擊,大破之。虜獲萬餘人,馬八千匹。悅與其子弟及麾下數十騎遁走。太祖曰:「悅本與曹泥應接,不過走向靈州。」乃令原州都督導邀其前,都督賀拔潁等追其後。導至牽屯山,追及悅,斬之。
  37. ^ 37.0 37.1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四月,引兵上隴,留兄子導為都督,鎮原州。帝軍令嚴肅,秋毫無犯,百姓大悅。軍出木峽關,大雪,平地二尺。帝知悅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悅果疑其左右有異志,左右不自安,眾遂離貳。聞大軍且至,退保略陽,留一萬餘人據守永洛。帝至,圍之,城降。帝即輕騎數百趣略陽,以臨悅軍。其部將皆勸悅退保上邽。時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悅軍,間遣使請為內應。其夜,悅出軍,軍自驚潰,將卒或來降。帝縱兵奮擊,大破之。悅與其子弟及麾下數十騎遁走。帝乃命原州都督導追悅,至牽屯山斬之,傳首洛陽。
  38.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岳之所部,聚於平涼,規還圖悅,遣追夏州刺史宇文黑獺。黑獺至,遂總岳部眾並家口入高平城,以自安固。乃勒眾入隴征悅。悅聞之,棄城,南據山水之險,設陳候戰。黑獺至,遙望見悅,欲待明日決鬥。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景和遣人詣黑獺,密許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雲「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令軍人嚴備。景和復紿悅帳下云:「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為實,以次相驚,人情惶惑,不可復止,皆散走而趣秦州。景和先驅至城,據門以慰輯之。
  39. ^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及悅害賀拔岳,軍停隴上。太祖自平涼進軍討悅。弼諫悅曰:「岳既無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撫納其眾,使無所歸。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為主將報仇,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謝之,不然,恐必受禍。」悅惶惑,計無所出。弼知悅必敗,乃謂所親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義可宗。侯莫陳公智小謀大,豈能自保。吾等若不為計,恐與之同至族滅。」會太祖軍至,悅乃棄秦州南出,據險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許背悅來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陳公欲還秦州,汝等何不束裝?」弼妻,悅之姨也,特為悅所親委,眾咸信之。人情驚擾,不可復定,皆散走,爭趣秦州。弼乃先馳據城門以慰輯之,遂擁眾以歸太祖。悅由此遂敗。
  40.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及天光赴洛,弼隸侯莫陳悅,征討屢有克捷。及悅害賀拔岳,周文帝自平涼討悅。弼諫悅,令解兵謝之。悅惶惑,計無所出。弼知悅必敗。周文帝至,悅乃棄秦州南出,據險以自固。是日,弼密通於周文,許背悅。至夜,弼乃勒所部,雲悅欲向秦州,命皆裝束。弼妻,悅之姨也,時為悅所親委,眾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輯之,遂擁以歸周文。悅由此敗。
  4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泰遣輕騎數百趣略陽,悅退保上邽,召李弼與之拒泰。弼知悅必敗,陰遣使詣泰,請為內應。悅棄州城,南保山險,弼謂所部曰:「侯莫陳公欲還秦州,汝輩何不裝束!」弼妻,悅之姨也,眾咸信之,爭趣上邽。弼先據城門以安集之,遂舉城降泰,泰即以弼為秦州刺刺史。
  4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其夜,悅出軍將戰,軍自驚潰。悅性猜忌,既敗,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並子及謀殺岳者七八人棄軍迸走。數日之中,槃桓往來,不知所趣。左右勸向靈州依曹泥,悅從之。自乘騾,令左右皆步從,欲自山中趣靈州。宇文泰使原州都督賀拔穎追之,悅望見追騎,縊死於野。
  43. ^ 《周書·卷十·列傳第二》:太祖討侯莫陳悅,以導為都督,鎮原州。及悅敗,北走出故塞,導率騎追之,至牽屯山及悅,斬之,傳首京師。
  44. ^ 《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文帝討侯莫陳悅,導追斬之牽屯山,以功封饒陽縣伯。
  45.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悅部眾離散,猜畏傍人,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並兒及謀殺岳者八九人棄軍並走。數日之中,盤迴往來,不知所趣。左右勸向靈州,而悅不決,言下隴之後,恐有人所見。乃於中山令從者悉步,自乘一騾,欲向靈州。中路,追騎將及,望見之,遂縊死野中,弟、息、部下悉見擒殺,唯先謀殺岳者悅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後奔晉陽。悅自殺岳後,神情恍惚,不復如常,恆言:「我僅睡即夢見岳語我:『兄欲何處去,隨我不相置。』」因此彌不自安,而致敗滅。
  46.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悅自殺岳後,精神恍惚,不復如常。恆言:「我睡即夢岳語我『兄欲何處去』?隨逐我不相置。」因此彌不自安,而致敗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