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陳道生(493年—543年),原姓劉氏朔州武川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人,北魏西魏官員。

生平

編輯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侯莫陳道生出任統軍,隸屬於天柱大將軍爾朱榮征討北海王元顥永安三年(530年),侯莫陳道生隨太師賀拔勝西入關中,很快轉任別將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陳道生補任都督宇文泰控制賀拔勝軍團後,對侯莫陳道生予以重用。侯莫陳道生參與沙苑之戰,因功出任驃騎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鄠縣開國公,食邑五百戶。大統九年(543年),侯莫陳道生改姓侯莫陳氏,隨大將軍拓跋遠率軍經過始陽縣,患上疾病,在軍中去世,虛歲五十一,朝廷贈予持節、都督、朔州刺史,西魏文帝又詔令更改贈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宜敷絳三州諸軍事、敷州刺史,諡號某公,天和五年(570年)十月葬於京兆某縣洪源鄉[1]

家庭

編輯

父親

編輯
  • 侯莫陳少興,北魏武川鎮鎮將[1]

夫人

編輯
  • 拓跋氏,封安邑郡夫人,天和五年六月去世,同年十月與侯莫陳道生合葬於京兆某縣洪源鄉[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文苑英華·九百四十七·周驃騎大將軍開府侯莫陳道生墓志銘》:君諱道生,字某,朔州武川人也。本系陰山,出自國族。降及於魏,在秦作劉。父少興,武川鎮將。山河抗拒,關塞被邊,早擅威聲,咸多雄烈。 君子讀書馬上,清談劍端,獨運六奇,專精三略。雖復身居末將,而勇冠旌門;位在支軍,而謀參幕府。魏正光五年,任統軍,隸天柱爾朱榮征北海王。永安三年,隨太師賀拔勝入關。尋轉別將,滑源卷甲,關城束馬,並皆克捷,君有力焉。永熙三年,補都督。太祖文皇帝奄有關河,令行天下,以君幹略,委之爪牙。名洽中涓,功參上造。兵臨河曲,前登白馬之津;寇發蒲城,先戰黃沙之苑。臨晉橫船,既禽趙將;馬陵削樹,復下齊兵。班瑞司勛,披圖疏爵,授驃騎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鄠縣開國公。食邑五百,趙儼之為驃騎,止駕單車;張堪之拜光祿,長乘白馬。以斯連類,朝野榮之。 大統九年,更姓侯莫陳氏。隨大將軍拓跋遠經始陽,二水長斗,三川無市,擐甲構疾,死於轅門。春秋五十一。贈持節、都督、朔州刺史。君在武川,文皇帝同鄉里。霸功既立,王業克成,不忘舍講,猶論償博。今嗣德惟新,功臣追遠。東都馬鳴,不無見日之嘆;北陵車過,終憶平生之言。有詔更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宜、敷、絳三州諸軍事,敷州刺史,諡某公,禮也。 夫人拓跋氏,安邑郡夫人。庭有鐘鼓,家承箴誡,教容教德,言告言歸,天和五年六月薨,即以其年十月同葬於京兆某縣洪源鄉。武子成寢,請西階而合葬;平陽下嫁,即廬山而共墳。銘曰: 凝陰遠寂,廣漠平寒。沙窮瀚海,地盡皋蘭。塞鴻秋去,胡桑夏乾。風土壯氣,山河凜然。師旅上谷,威雄武川。君則繼踵,代不乏賢。匣有忠劍,庭流孝泉。魏室多故,餘風未殄。天保讓德,當途廢典。上將指縱,中涓力展。洛城夜捷,河梁朝剪。鐵劍金龜,榮追玉鉉。身骨漢祚,門承魏緒。並擅華宗,俱稱當路。伉儷雲匹,年齡並故。趙瑟秦聲,同為丘墓。小陵石槨,洪源鄉墓。芻靈兩引,池柳雙前。隊路仍合,松城即連。霜隨柳白,月逐墳圓。芝蘭幾代,陵谷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