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戲院 (虹口)

上海大戲院(Isis Theatre),1917年5月17日由粵商曾煥堂和義大利人A.E.勞羅義大利語Americo Enrico Lauro在上海虹口毗鄰公共租界的北四川路523號(今四川北路1408號)開設。[1]1920年,曾煥堂收購了全部股權,上海大戲院成為了上海唯一一家由華商獨資開設的影戲院。大戲院的英文名取自古埃及神話女神伊西斯[2]

上海大戲院
1932年的上海大戲院正門
概要
興建期1917-05
拆除日2002-01

歷史

編輯

1927年由揚子遊藝公司接辦。

1932年12月中蘇復交,國民黨政府允許個別電影院上映蘇聯影片。次年2月16日,上海大戲院首次公開放映蘇聯電影《生路》(原名《人生大道》),從而開創了中蘇復交後放映蘇聯電影之先例。[3]

1935年相繼易手於廣發公司和利記公司。

1937年,在八一三事變前夕,連映數部蘇聯電影後歇業。日軍占領虹口後,上海大戲院舊址變為日產工業自動車廠。

建國後,汽車修理工場改為市煙糖批發部倉庫。上世紀90年代,改為菸酒糖業集團公司百花第一食品商場。2002年1月,商場被拆,開工興建開放式綠地;是年9月28日,四川北路公園建成開園。[2]

軼事

編輯

魯迅曾多次與親友同往上海大戲院觀影[4],逝世前十天還在上海大戲院觀看了普希金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改編的《復仇艷遇》。[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澎湃新聞. 世界电影诞生日|历史镜像:百年前上海的“自媒体”电影. [202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2. ^ 2.0 2.1 食硯無田. 屡遭劫难的上海大戏院. 騰訊網. [202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3. ^ 虹口文化志 11版.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 25. 
  4. ^ 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 鲁迅在上海留下的足迹,跟随这些历史建筑一起来追寻阅读!. [202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5. ^ 許廣平. 欣慰的纪念.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 117. 每場都不肯錯過的,比較上最使他滿意的了。最後看的一次《復仇艷遇》,是在他逝世的前十天去看的,最令他快意,遇上朋友就介紹,是永不能忘懷的一次,也是他最大的慰藉,最深喜愛,最足紀念的臨死前的快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