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香港维基人布告板/2006年11月

问关于香港的修道院神学院的Category问题

最近在处理一些关于修道院神学院的资料,有问题想问的是,除了是训练神父牧师的地方外,有些修院(和神学院)也为一般人提供神学或者神哲学的课程(他们说是有学位或文凭课程啦,希望有人提供多些资料),如果把它们归为一个Category称之为“Category:香港神学院”的话,这个Cateogory又可否放在“香港教育”的Category下呢?希望大家能够讨论一下--恶德神父 16:24 2006年11月1日 (UTC)

香港正式的神学院如香港浸信会神学院信义宗神学院神召神学院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的神学学位(Bachelor of Theology (B.Th.))是国际认可,应可放入“香港教育”分类中。--Chong Fat 17:06 2006年11月1日 (UTC)
神父我正在写圣神修院的条目,而圣神修院的神学院也好像是罗马传信大学的成员学院了。不知建道神学院的情形如何?--恶德神父 18:06 2006年11月1日 (UTC)
你去北角宣道会的网址 http://www.npac.org.hk 去看看吧。香港应该有30多家神学院的。其他的还有建道神学院中国神学院等。--石添小草 14:32 2006年11月17日 (UTC)

条目尖天的删除讨论

请关注条目尖天的删除讨论。据条目内容此乃香港一个由名校学生组成的组织,然而因为“重要性不明且不是百科内容”提删。在讨论中有多名新用户投票而且以广东话发言,也似乎对维基礼仪不熟悉。可以的话请前往有关删除讨论页面查看。--Charlotte1125 03:50 2006年11月2日 (UTC)

刚看过那个条目了。(之前没留意,因为联想不到这是与香港有关的。)这一个只有十多人组成的小圈子组织,的确没有什么重要性。内容又不符合可供查证的原则,删除也很合理。 -- Kevinhksouth (Talk) 06:09 2006年11月2日 (UTC)
感谢了,其实删除的理由我觉得合理,但那边似乎成了骂战的场地。我暂不投票,必要时看看可否充当和事佬。请大家继续关注。--Charlotte1125 16:25 2006年11月2日 (UTC)
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了。--Charlotte1125 07:43 2006年11月3日 (UTC)

宣传:多条香港条目于优良及特色条目评选

香港国际机场第三届香港立法会分别被提名于特色条目候选特色列表候选,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香港天文台维他奶香港法律制度则被提名于优良条目候选。如果你认为合乎资格,请踊跃投支持票,否则的话也欢迎进行改进工作! -- Kevinhksouth (Talk) 07:17 2006年11月2日 (UTC)

香港维基媒体协会筹备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次会议暨香港维基人第四次定期聚会

半山区著名地点、街道及建筑物之分类

见到半山区#著名地点、街道及建筑物内的条目有不少也不是分类为半山区,是正确的吗?--Ahleong 09:51 2006年11月7日 (UTC)

讲开又讲,我好耐之前就响英文维基百科问,点解mid-levels会包括填海得来的土地(如文咸街),但至今该文仍原封不动--Hello World! 14:37 2006年11月7日 (UTC)
已修正。--minghong 07:05 2006年11月26日 (UTC)
用English Wikipedia用语讲一句,Be bold!。呢个摆明系错,唔使问都可以改。HenryLi 13:27 2006年11月26日 (UTC)

陈冯富珍

英语维基百科尚未有此人的条目(should be en:Margaret Chan),有空的话请帮忙撰写

参考网址:

--Hello World! 14:45 2006年11月8日 (UTC)

  • 话口未完,2006年11月8日 15:32 (UTC)已经创建了。-- tonync (talk) 17:02 2006年11月9日 (UTC)
    • 这个世界真现实,当选前只得中文版本,现在当选几日后,已有9个语言版本了。 -- Kevinhksouth (Talk) 06:40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可能只是其他语言也替新闻动态消红字吧--Ahleong 06:45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我刚刚又找到了多一语言--Ahleong 06:56 2006年11月12日 (UTC)

关于香港地方分类

不知之前有没有讨论过,就是…… 为什么有些地方同时被分入2个区类?例如[[紅磡]]/[[Category:紅磡]]同时被分类为九龙城区 | 油尖旺区。香港人可能知因为红磡在九龙城,并邻近油尖旺区,但是其他地方的人会觉得很疑惑吗? --♨ Cheese ♬ 14:52 2006年11月8日 (UTC)

应该也有不少地方确实是跨区的吧?当然不排除部分地方给加了错误的分类。--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14:58 2006年11月8日 (UTC)
同时被分入两区是有可能的。举个例来说,九龙塘横跨九龙城区深水埗区。红磡的范围端视乎你怎样看--红磡海底隧道是属油尖旺区。甚至乎,旺角我觉得也是横跨两区--油尖旺区和九龙城区。--Hello World! 14:59 2006年11月8日 (UTC)
洪水桥也是分开了屯门区和元朗区,不过因为市中心在元朗区,所以才归纳为元朗区。--NEO (talk) 15:01 2006年11月8日 (UTC)
绝大部分红磡都是九龙城区,但被视为红磡范围的“红磡”海底隧道(香港海底隧道)香港理工大学,实际上是位于油尖旺区。 -- Kevinhksouth (Talk) 15:04 2006年11月8日 (UTC)
旧红磡火车站其实位于现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位置--Hello World! 15:08 2006年11月8日 (UTC)
不难理解。当时旧红磡火车站旁已是海边了,即是当时的红磡湾(红磡湾是因海湾东北岸的红磡而得名)。因位于红磡湾旁边而称为红磡火车站,也并非不合理。但现时填海后的红磡湾,红磡海底隧道以西(不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的地区,现在习惯上是尖沙咀东的范围。 -- Kevinhksouth (Talk) 15:47 2006年11月8日 (UTC)
时代变迁,地方变化,会令到原来地名变得模糊。还是乡郊的时候,地名就是村名,地征名来命名,只不过是一个点一个点。如果某个点发展快,范围就会扩大,成为大范围的名字,有时甚至会取代其他点名字。就以何文田为例,原来只不过芒(旺)角村南面附的一条村。旺角的名字扩大了,已没有人称那一处是何文田。不过,何文田这个名因为政府在山上建何文田邨而重生,而且范围亦扩大很多,取代了原有的名字。回到红磡,原红磡村是近海村落。因为红磡的早期的发展也比京土柏快好多(京士柏主要划做军事用地,没有发展,而红磡有船坞,有大量工人),以红磡村为中心范围就会很大,所以原红磡火车站(今香港历史博物馆)叫红磡也不为过。那处叫做尖东已经是后期的事。HenryLi 05:25 2006年11月11日 (UTC)
如果只是纯粹技术考虑,那么一个地方理论上只属一区那是很自然的;但很多地方的分界线都很模糊,净是我们也已经会混淆了,许多读者更加会。同时保留两个分区的话,读者会更容易找得到需要的内容。 AbelCheung 23:15 2006年11月8日 (UTC)
那么这里说是根据地理上的实际的位置来分类,而非根据香港政府的划区方法来分类!? -- ♨ Cheese ♬ 02:12 2006年11月9日 (UTC)
如果根据香港政府的划区的话,很多地方的位置和范围也会变得很模糊。而且不同部门对某些地方的位置有分岐。--NEO (talk) 05:13 2006年11月9日 (UTC)
香港政府划区并非唯一,不同时间不同工作各有划分。例如村代表选择为例,荃湾、青衣、马湾三个乡事委员会与两个区议会荃湾区,葵青区交错。区议会的划分(以及其他划分),只不过是按人口划一个大致接近的区分,并非完全根据社群习惯而分,所以会有一个地方有几个区分开的情况。如果细看区议会下分区,里面划分有好多根本无逻辑可言。两个差十万百千里的社群也划在一个分区(有时系政需要),又或者将两个紧密社群分开。HenryLi 04:57 2006年11月11日 (UTC)

香港历史图片

在Google中无意搜寻到香港政府档案处有一个网页,内有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可以到此看看。它们不少都是过了超过50年,所以可以以{{PD-HK}}的版权协定使用于维基百科。 -- Kevinhksouth (Talk) 10:44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多谢推介。是否要先把它们上载再使用?--Paparazzi(追访) 11:12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是的。可到Special:Upload上载,来源一栏填香港政府档案处,版权协定则记住填{{PD-HK}}。还有,注意只有超过50年历史的图片才可使用。 -- Kevinhksouth (Talk) 12:40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建议把这类版权过期的图片上传到Commons,让其他计划也可以使用。-- tonync (talk) 16:13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可以的吗?我还以为只有亲自拍摄的自由图片才可放上Commons。 -- Kevinhksouth (Talk) 16:26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只要是版权自由的图片,过期、亲自拍摄、网上找到他人拍摄的自由图片,都可以转载到Commons去啊(见维基共享资源介绍)。历史图片的话,版权许可协议填{{PD-HK}},再顺手加上[[Category:History of Hong Kong]]里的其中一个子分类。-- tonync (talk) 19:03 2006年11月10日 (UTC)
  • 请留意,政府的版权是125年(确实数目可能有错),不是50年。虽则我不认为用了政府追究什么。HenryLi 04:25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政府的版权是125年”?!有人可详细解释一下吗!? Stewart~恶龙 07:46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我亦不明白,国际上可以有版权是125年的吗?--218.189.39.9 09:26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应该是限港府已制作但从未公开的文件,已公开的是50年。--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5:20 2006年11月12日 (UTC)
          • 不要乱说了,法例上明明写着是制作后一百二十五年。除非,在制作后七十五年内作商业发表,就按发表年度尾加五十年。HenryLi 00:52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其实不需要过分顾虑,香港政府档案处搜寻的图片并不代表是港府自己拍摄/制作的,而且坊间书籍用了这类图片后在参考资料/图片来源都几乎看不到有提及过香港政府/香港政府档案处。 -- Kevinhksouth (Talk) 16:42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其实如果有怀疑,其实可以email问问,不清楚版权就不要上载,追究与否,是他们的事。--Ahleong 14:38 2006年11月22日 (UTC)
  • 已加到Wikipedia:香港维基人布告板#图像及内容资源。谢谢。 Stewart~恶龙 17:44 2006年11月13日 (UTC)

最新消息:无意中又发现大量香港历史图片。在搜寻“颠地喷泉”的资料时,偶遇这篇讨论区文章,文章作者搜寻了不少香港历史图片。同样地,超过50年历史的,应该都可以以{{PD-HK}}的版权协定使用于维基百科。 -- Kevinhksouth (Talk) 16:42 2006年11月18日 (UTC)

强啊,未来战士续集!XD --minghong 06:04 2006年11月22日 (UTC)

“香江点滴”网站

真巧合,今日找到一个又是与香港历史有关的网站,是由香港一些长者设立的老友网内的,关于香港历史回顾的香江点滴网站,由长者亲身写一些老香港的回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历史参考网站。问题是,根据维基的指引,内里的资料可否作为维基的正式资料来源?--Paparazzi(追访) 11:12 2006年11月10日 (UTC)

如果严格来说,维基百科应依赖正式文献(如书籍、期刊及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但数十年前的历史资料,恐怕找不到什么书籍记载时,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使用这些资料。 -- Kevinhksouth (Talk) 12:44 2006年11月10日 (UTC)


巴士路线的命名

移动到Wikipedia talk:专题/香港巴士路线

关于屯门码头的境内航线

move to Talk:屯門碼頭

Wikipedia:投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命名方式<-这个投票后来的结论是因投票结果太接近所以结论是原封不动,还是最终使用了2b的方案却没有实行修改Category:香港政府部门中的条目?!看了一段时间还不清楚。Stewart~恶龙 04:27 2006年11月15日 (UTC)

进入Category:香港政府部门便知道了,就是最后决定不会全部都以“香港”作开头。然而,以“香港”作开头的重定向还是存在的。 -- Kevinhksouth (Talk) 09:14 2006年11月15日 (UTC)
哦..原来只是有相同名字的时候才加上“ (香港)”标签。顺带问一下,香港邮政的旧称是邮政署吗?!Stewart~恶龙 06:24 2006年11月16日 (UTC)
是的,但忘了何时有这样的改动了。 -- Kevinhksouth (Talk) 06:34 2006年11月16日 (UTC)
如果是旧称要修改template: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了。旧称好像有邮政署邮政总署?!Stewart~恶龙 14:10 2006年11月16日 (UTC)

谢谢Khris的意见,弄了一个页面,对香港政府各部门及其他机构组织的logo以列表方式将图像质素、大小和使用状况显示出来,并且对他们改善及补充缺乏的。请大家有兴趣看看。Stewart~恶龙 11:08 2006年11月16日 (UTC)

  • 个人觉得:
  1. 一个LOGO两个版本,有的几乎一样,何需有两个,而这些LOGO始终只是合理使用,上载愈少愈好。
  2. 用没有背景颜色的版本较好,但尽量不要后期加工去除或是重绘,因为可能破坏或不乎原先设计。
  3. 用相片形式的毋须刻意cut个logo出来。

此乃我的小小意见,先多谢Stewart展开此计划及贡献。--Ahleong 11:27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回应,关于“一个LOGO两个版本”,因为一些logo原先的版本质素较差底分辨率太低,因此我上载了一些较佳的,日后可以删除较差的版本。“用没有背景颜色的版本较好”有时也是迫不得已,网上不容易找到高分辨率的相关图像。“用相片形式的毋须刻意cut个logo出来”这是拍照的时候不自觉放大了。
  • 大家有兴趣加入吗?!可以弄个专题,政府部门及机构只是初步,还有慈善团体、商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的logo。Stewart~恶龙 14:07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如果个logo是可以以向量图方式显示,建议将它储存成SVG格式然后上载。通常这类logo可以在网上刊物或电子刊物的PDF中找到。--Shinjiman 14:13 2006年11月16日 (UTC)
  • 这里有大量logo:http://www.hongkongairport.com/chi/community.html--Onsf 20:39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先谢过Onsf,理想的图片应该具高分辨率、没有背景及一些字体,不过没办法下只好退而求其次。Stewart~恶龙 03:06 2006年11月17日 (UTC)

终于新增了港澳繁体

只是走开了十多分钟就加了这个了。不过把“港澳繁体”改称为“港澳正体”会不会比较好呢?总是觉得把正体字称为繁体字有一点点问题,而且台湾那边是用正体这两个字......--华德禹(出口术) 13:50 2006年11月16日 (UTC)

先不管意思上,但“繁体”一词在香港已相当普及。Stewart~恶龙 14:07 2006年11月16日 (UTC)
没办法吧,这个称呼一直都在用--华德禹(出口术) 14:11 2006年11月16日 (UTC)
这是港澳地区人士的大喜讯…--NEO (talk) 14:16 2006年11月16日 (UTC)
,有了这个真的很方便,迟些可能还会新增“新加坡简体”--华德禹(出口术) 14:24 2006年11月16日 (UTC)
我就认为不会啦,因为事实上香港有很多字与也使用繁体字的台湾有分别,所以才多人赞成。但新加坡一来她的主流语言不是中文,二来她有没有一些有别于中文的字。
"正体"一词不符NPOV, 因为预设了其它写法都是"不正". 另外,中国文字从来不断改变,如果我说泰代首次统一的小篆才是正体,不知如何回应?--Johnson Lau 15:28 2006年11月16日 (UTC)
在“繁体”使用者眼中,简体当然就是不正了。以前我看过一篇学术文章,提及“繁体”这词是1960年代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繁体”都被称为“正体”。文章也指出,“繁体”这词是矮化了正体字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将正体字“繁化”(复杂化)。无论如何,当台湾那边仍使用“正体”时,香港仍习惯使用“繁体”,这是一个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在讲求现实的维基百科,港澳的正体字只能称作“港澳繁体”。 -- Kevinhksouth (Talk) 16:28 2006年11月16日 (UTC)
我作为繁体使用者,但我不视简体为不正,不要代人家说话. 倒过来说, 如果有人说“在规范汉字(简体)使用者眼中,繁体当然就是不规范(不正)”, 又如何如答?--Johnson Lau 01:21 2006年11月17日 (UTC)

为何现时台湾正体变成了正体的?--NEO (talk) 09:32 2006年11月17日 (UTC)

叫楷书好了。HenryLi 14:47 2006年11月19日 (UTC)


建议取消hkex模板的分类

现在使用{{hkex}}时,条目均自动连到Category: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使模板不能在其他条目(如介绍其他公司、香港新闻动态),因此建议取消这个安排。大家支持吗?--沙田友 09:27 2006年11月18日 (UTC)

不可以直接打入编号吗?这样好像比使用模板更直接。可以使用{{hkex2}}模板。--Shinjiman 10:44 2006年11月18日 (UTC)
原来如此!! 这就不会在分类中看见不相关的页面了。Stewart~恶龙 10:16 2006年11月21日 (UTC)


名称的小问题

东九龙重定向到九龙东西九龙则另有条目,叙述关于西九龙填海区,而不是九龙西的重定向页。个人感觉有点问题。--dbslikacheung 12:34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对于应在“九龙/香港/新界”前方还是后方加上“东/南/西/北”,会不会统一一下比较好?--小狼 16:45 2006年11月18日 (UTC)
  • 西九龙是比较特别的例子,因为大家心目中的西九龙,多数指西九龙填海区一带地区,并非整个九龙西部。--Paparazzi(追访) 18:55 2006年11月18日 (UTC)

东九龙和西九龙(还有南九龙和北九龙)是地方名称,而九龙东其实是九龙东区或者是九龙东选区之省略。把方向指示放在地名/名词之前,是中文习惯。HenryLi 13:34 2006年11月19日 (UTC)


对神父我来说,香港的地方我不去过就不写。圣神修院这个小东西也花了好些小麻烦才完成了,岂知在尚有一些发展空间时就被人拿了去评选,实在令小神父有点不知所措,希望各位(尤其是对香港历史及香港天主教发展史有认识的维基人)能够多多指教,以达尽善尽美--恶德神父 13:13 2006年11月19日 (UTC)

如果你认为现在不是参选特色条目的最佳时机,勇敢地提出反对吧,相信大家会尊重你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许现在先参选优良条目,待发展完毕后才升级为特色条目。 -- Kevinhksouth (Talk) 16:28 2006年11月19日 (UTC)
其本上神父我其实是暗欢喜了一会,不过无论如何条目是要做好的。花都花了两个月啦,在这“突发性的战事”中唯有继1努力吧。不过,希望大家香港的维基人也能帮手支持夕一条香港的条目进入特色 条目之列。另外,有望大家记得一点,就是小神父写的东西,一旦post上了维基,那就不单是我的条目,也是香港人的条目,并所有人的条目,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并参与改善圣神修院这条条目吧!--恶德神父 05:01 2006年11月20日 (UTC)
虽然我并不熟悉内容,但能够支持的地方,我都尽量支持。--小为 07:49 2006年11月22日 (UTC)
感谢你的支持,说一说笑,开始觉得大家可能不知道圣神修院是一个香港的地方来的(笑),也许会不会有些人会不清楚修道院是用来做什么的?--恶德神父 16:25 2006年11月22日 (UTC)


香港维基媒体协会筹备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香港维基人第五次定期聚会

刚刚发现圣保罗书院条目加上了{{Good article}},但我又找不到该条目成为优良条目的纪录,有请各位检查一下。--Ahleong 09:03 2006年11月22日 (UTC)

已处理。 -- Kevinhksouth (Talk) 11:55 2006年11月22日 (UTC)


香港第一所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

根据现时条目内容,有点不确定...Stewart~恶龙 13:59 2006年11月22日 (UTC)

据我以前看过的资料,香港航空应该是1947年成立的,最“风光”就是开办首两年,因为它包办了所有香港以北的目的地的航线,但随着1949年中共夺得中国大陆,中断与香港的所有航线,导致香港航空的没落,最终被国泰航空收购及吞并。 -- Kevinhksouth (Talk) 15:25 2006年11月22日 (UTC)
那香港航空算是第2家了吗,还是算在国泰的一部分了?! 香港航空的条目名称为“香港航空 (1950年代)”,那照理来说应该改为1940年代?!Stewart~恶龙 15:52 2006年11月22日 (UTC)
是的,应该算是第2家,直至被国泰航空收购为止。之后港龙航空成立,才再有“第2家”。另香港航空的条目名称已修正。 -- Kevinhksouth (Talk) 16:10 2006年11月22日 (UTC)
谢谢你!!Stewart~恶龙 18:02 2006年11月22日 (UTC)


你们好像都不相信政府的统计数字,而且民阵人数的概念错误没有加上去,五十三万的数字根本不准确(注:本人已加上叶兆辉的电脑分析,你们是不是吃壹传媒集团的奶水长大吗?希望你们可以注意一下。--Flame 08:59 2006年11月24日 (UTC)

数字准不准确我不知道,数目是主办单位公布的,与壹传媒有何关系?只要两面的数字及统计方法都在条目写清楚,由读者自行判断就好了,不要太激动啊!--Ahleong 10:03 2006年11月24日 (UTC)
Flame说话要注意一点礼仪啊!语气千万不要太重~加入各方的数据后会比较不偏任何一方,当时香港统计人数的组织可不少,有各大专的、民阵的、警方的等等。Stewart~恶龙 20:06 2006年11月24日 (UTC)

抗议电车派无视事实

討論已存檔至Wikipedia talk:香港維基人佈告板/「電車」一詞的使用#抗議電車派無視事實,請繼續關注。

香港新闻动态的新闻长度

move to Talk:香港新聞動態,請繼續關注。

巴士路线的命名

討論已經存檔,請見Wikipedia talk:專題/香港巴士路線,請繼續關注。

香港地方 网站链接

见到不少条目也有连结至 http://www.hk-place.com 的某一分页,但该网站的版权声明列明只可连至主页,不知这些条目有没有得到准许连至某一分页--Ahleong 15:58 2006年11月16日 (UTC)

想问连结至首页其他分页会犯了什么法﹖他如何追究﹖况且我们是以GFDL下发布的,应该与版权方面没有什么关系。--蜜蜂 (Talk) 16:13 2006年11月16日 (UTC)
如果只连往其主页,便失去了外部链接的作用和原意。如果该站网主真是这样介意连至其某一分页,外部链接就只好不收录该站的连结了。我也留意到之前有些香港条目也被删除该站的连结,以免违反其版权声明。 -- Kevinhksouth (Talk) 16:21 2006年11月16日 (UTC)
其实我之前也见过有网站有类似条文,但我也不清楚原因,我想与直接连图像类似吧。--Ahleong 16:33 2006年11月16日 (UTC)
URL本身有没有版权, 我也很质疑, 他的要求可能根本无效;就像我说"请参阅某书某页", 根本不可能有版权问题. 相反, 他可以在其服务器作出控制, 则是他的自由--Johnson Lau 01:27 2006年11月17日 (UTC)
要求别人“不可连结至某一页”是可以的,但若不遵从某网站“不可连结至某一页”的规定,而被人民事索偿的话,全世界至今也没有此等的成功案例。(否则的话全世界的搜索引擎公司要倒闭了)-Hello World! 10:03 2006年11月17日 (UTC)
那是网上文化的一种礼仪吗?! 我们应该专重他们,还是以原则来处理。Stewart~恶龙 06:27 2006年11月30日 (UTC)
若跟他这样做,会弄得很多条目的外部链接很像spam网址一样。-Hello World! 03:08 2006年12月2日 (UTC)
若要完全尊重的话,就唯有别用,那么,组织香港维基摄影组吧~~(笑)--恶德神父 03:51 2006年12月2日 (UTC)

港岛东的建筑

討論結束,move to Talk:港島東 (地產物業)
move to Talk:香港主題公園,請繼續關注。

十二月专题

moved to Wikipedia talk:香港維基人佈告板/維基香港創作獎/香港是月專題

“香港大事记”工程

  1. 根据多月的新闻动态,稍为修整了香港2006年的1月至8月部分,将过于繁复的新闻内容删除或撮要了,大家看来如何?!篇幅会不会仍然太多?
  2. 另外,tonync弄了另一个年份香港1995年,请大家给些意见。Stewart~恶龙 23:26 2006年11月30日 (UTC)
  • 其实要看看大家对“香港大事记”的定位,究竟是要像香港1990年代般的条目式,还是像2006年的列表式。前者格式编写难度较高,但较像一篇百科全书条目。而且从2006年起,每个月都有香港新闻动态存档,香港年份条目实无需要把每日的新闻都列出来。 -- Kevinhksouth (Talk) 09:09 2006年12月1日 (UTC)
    • 的确,因为是在2006年进行时修整的,所以对一些经济、文化、政治等的转变没有一概括性的综论。不过,列表也比较清楚地按时间顺序观察到社会的大事。Stewart~恶龙 13:46 2006年12月1日 (UTC)
  • 作为大事记的倡导者,我认为香港2006年或其后年份之条目宜像“大事回顾”般,按不同范畴以文章写出,因为每天的新闻已在每月的香港新闻动态存档中列出。不过,一些重要的贸易展览或国家领导人官式访港等事则亦可列出,但一般商业机构结业便不宜写在列表。--TYC 05:02 2006年12月3日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香港維基人佈告板/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