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uperWikiSuper/Sandbox

香港暴雨

编辑

香港暴雨是指香港地区由于恶劣天气影响,短时间内累积极大的降雨量的雨,而香港天文台就有关情况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红色暴雨警告信号,黑色暴雨警告信号,雷暴警告强烈季候风信号山泥倾泻警告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警告信号 对应图示 定义 应变措施
黄色暴雨警告信号   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30毫米的大雨,且雨势可能持续。一些低洼地带及排水欠佳的地区会出现水浸 可能受大雨及水浸影响之市民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可能引致的损失。
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大雨,且雨势可能持续。持续的暴雨已经或将会导致道路严重水浸交通挤塞。暴雨亦可能影响学校上课时间。 家长、学生、学校当局及校车司机均应留意电台电视台有关学校的公布。有需要外出的人士应小心考虑天气道路的情况及注意安全措施。学生应留在家中。如已返抵学校,则应留在校内,直至放学时间及情况安全适宜回家,方可离开。上学途中的学生应继续回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况并不安全。校方应安排学校开放,并有足够人手照顾已抵达学校的学生,直至情况适宜学生回家为止。
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的豪雨,且雨势可能持续。 由于道路严重水浸及天气情况恶劣,市民应留在安全地方暂避。在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生效及交通情况未改善之前,不应外出。空旷地方工作的人士应停止户外工作,并到安全地方暂避。政府呼吁雇主不应要求雇员上班,除非有关暴雨时的工作安排已有事先协定。如果雇员已经在黑色暴雨警告前上班,便应留在原来工作地点,除非该处会有危险。

历史

编辑
  • 1992-7-18 热带风暴菲尔正面吹袭,首次发出红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3-/- 发出红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4/7/22 一天内两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7/7/1 当日先后发出红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7/7/1-3 连续3日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7/8/22 受台风思蒂影响,先后发出红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9/8/23-25 受台风森姆掠过香港影响:短短3天内发出3次红色及2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连续3日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 1999/8/23 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接近6小时,为有纪录以来最长
  • 1999/8/23-24 惟一一次连续2日发出最高暴雨警告信号
  • 2000/4/14 非取代最高信号情况下,首次于同一场暴雨内两次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亦为1994年以来首次一日内两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 2001/6/8-9 11-12 连续2日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1999年以来首次,并于5日内两度出现
  • 2004/5/8 受高空扰动影响发出超过2年半以来首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同时这个黑色暴雨警告为有纪录以来最短的一个
  • 2006/7/16 受强烈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大骤雨影响,天文台总部1小时内录得115.1毫米雨量(7月16日凌晨2时至3时,纪录至2008年6月7日再被打破),打破1992年5月8日纪录(109.9毫米)
  • 2008/4/19 台风浣熊相关的恶劣天气影响:全年首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即达最高信号,继2006年后首次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号2001年以来首次天文台总部1小时内录得145.5毫米雨量(6月7日早上8时至上午9时),打破2006年7月16日纪录(115.1毫米)
  • 2008/6/25-26 受台风风神影响,连续2日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继2001年以来首次
  • 2010/7/22 受台风灿都影响,继2006年后不足一个小时内先后发出所有暴雨警告信号
  • 2010/7/22,28 继1999年后首次1星期内两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首次在7月份两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2010/9/9-10 受强烈热带风暴莫兰蒂影响,继2008年以来首次连续2日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 2014/3/30 历来最早和首次于3月发出红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继2010年后不足1小时内先后发出所有暴雨警告信号
  • 2015/5/20-26 一星期内发出2次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2016/10/19 受超强台风莎莉嘉东北季候风共同影响:打破最迟发出红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纪录,连续2日发出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是1999年以来首次,首次于10月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自1997至2001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发出最高暴雨警告信号
  • 2019/7/31-2019/8/1 受热带风暴韦帕影响,20小时内三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更一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而8月1日的黄色暴雨警告信号维持逾13小时
  • 2019/8/25-26 受强烈热带风暴白鹿影响,8月25日三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6日更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 2020/6/6 凌晨发出3年以来首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2小时45分钟,为2013年5月22日以来最长的一次

争议及混乱

编辑

1997年6月4日 早上香港受暴雨影响,天文台在早上7时05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由于红雨警告在学生上学途中发出,而当时的教育署亦并无宣布停课,情况颇为混乱。

2016年4月13日 早上香港受暴雨影响,天文台在'早上6时半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不过大部分市民根据当日的降雨情况,认为天文台应改发更高暴雨信号,引起争议。但根据天文台当日雨量纪录,大部分地区一小时雨量只有50毫米以下;早上6时45分至7时45分期间,只有元朗屯门大埔录得超过50毫米雨量;而7时45分至8时45分期间,亦只有离岛南区录得超过50毫米雨量。天文台解释当时的雨量未达到发出红色或更高暴雨警告信号的标准',而期间雷雨带移动速度快且逐渐减弱,加上影响范围不广泛,故天文台根据准则只维持黄色暴雨警告信号

2016年5月10日 早上香港受暴雨影响,天文台在早上7时35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由于红雨警告在学生上学途中发出,而当时的教育局早上7时45分才宣布停课,情况混乱。

2017年6月13日 天文台凌晨改发3号风球后,紧随连场暴雨触发黄雨及红雨警告,令市面一片混乱。多区水浸及交通挤塞,有家长批评天文台迟发红雨,致学生冒暴雨上课,教育局更于5小时分3次宣布上学安排,家长学生进退失据,批评教育局及天文台官僚各自为政,每次风暴后安排混乱,难以接受。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