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致亨,1990年生。作家、影评人、策展人、台湾早期台语电影研究者。

生平 编辑

出生于台北,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辅修戏剧学系毕业。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硕士论文《重写台语电影史:黑白底片、彩色技术转型和党国文化治理》获文化研究学会、台湾教授协会、台湾科技与社会研究学会、国立台湾文学馆台湾文学杰出硕士论文等奖项。研究论文刊于《 Fa 电影欣赏》学术单元和《华语电影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等学术期刊。[1]

曾任疯戏乐工作室原创音乐剧《台湾有个好莱坞》历史顾问,“剪出来的电影史:战后电影审查特展”策展人[2],国家电影中心研究员,文化部首长幕僚,总统府建筑光雕展演编剧统筹。现专事台湾战后文化史研究、教学与写作。为“酷忆似镜”、BIOS monthly等线上论坛专文作者。

以硕士论文为基础改写之电影研究专著《毋甘愿的电影史:曾经,台湾有个好莱坞》(春山出版,2020年),获2020年台湾文学奖金典奖[3]、2020年Openbook中文创作类年度好书[4]并入围2021年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研究图书奖(ICAS Book Prize)与金鼎奖优良推荐出版品。现正将“弄脏电影史”专栏文章改写成书。

作品 编辑

〈重访台语片的兴衰起落:黑白底片进口与彩色技术转型〉,收入《百变千幻不思议:台语片的混血与转化》,联经出版,2017年。

《毋甘愿的电影史:曾经,台湾有个好莱坞》,春山出版,2020年。

〈侯孝贤,《尼罗河女儿》,一九八七——天才何以成群地来?台湾新电影的生成条件〉,收入《看得见的记忆:二十二部电影里的百年台湾电影史》,春山,2020年。

〈人生的渡桥——从文学走向台语电影的周金波〉,收入《一百年前,我们的冒险:台湾日语世代的文学跨界故事【文学冒险卷】》,联经出版,2023年。

评价 编辑

五〇年代中期开始,台语片曾经有过一段黄金时代,高峰期甚至平均一周有三部台语片上映,到了七〇年代却迅速没落,无以为继。苏致亨借由探索物质面(底片)与技术面(彩色电影技术发展脉络)[5]两个线索重新检视台湾早期电影(尤其是台语片)的兴衰历程,追索台语片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理由。全书呈现台语片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点重新梳理台湾战后本土文化的历史面貌。作者获国艺会基金补助,访谈许多当时的一线电影工作者,详实记录亲炙历史现场者的回忆与当下的反省。

本书是精采的翻案之作。成功描述艺术想像的成品(电影)被政治、经济等结构性因素所形塑、引导、重构、解构的受迫过程,这也是本书“毋甘愿”一词的由来。

外部链接 编辑

【TORTURE toDAY!】导演专访-苏致亨 | 台大戏剧系第十一届毕业制作——酷刑备忘录

喜剧的焦虑:专访《酷刑备忘录》导演苏致亨

《大侠梅花鹿》苏致亨映后座谈

2010第五届青年营学员心得

“弄脏和歪读”才是正轨:从台湾电影史研究看同志情欲系谱与运动 Ft. 苏致亨《毋甘愿的电影史》作者

台语影业失踪悬案的推理纪事:读苏致亨《毋甘愿的电影史》

【陈柏青书评】你当我塑胶——苏致亨《毋甘愿的电影史:曾经,台湾有个好莱坞》

从档案的蓝海里打捞电影史——专访《毋甘愿的电影史》作者苏致亨

现场》放开那个新电影!苏致亨VS.王君琦,谈新电影以外的台语电影史

专题演讲:苏致亨——Google不到的档案研究眉角:战后白色恐怖与文化管制档案应用入门

讲出那些难以言喻的:评〈在繁殖中被控制,从知识中得自由?《进击的巨人》〉

《毋甘愿的电影史》苏致亨(专访)(中央广播“生活五四三”节目)

曾经,台湾有个好莱坞——苏致亨谈被压抑的电影史(国立政治大学)

“坏ㄉ不ㄉ了”——青年作家苏致亨

【凿历史的光 2021/07/17 线上场】曾经的台湾好莱坞:毋甘愿ê台语片(上)/苏致亨

[記錄Record] 蘇致亨「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超越時代的臺語片先鋒」《毋甘願的電影史》(Mandarin)on Maestros of Taiyupian Era, Taiwan Cinema


[1] https://humanrightstory.nhrm.gov.tw/home/zh-tw/nhrmpublications/667352(2021年言論自由日特展:「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2] https://award.nmtl.gov.tw/information?uid=4&pid=1818(蘇致亨【2020金典獎】)

[3]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234(評審推薦語+得獎感言)

[4] https://wp.mingdao.edu.tw/?p=8263(【文化脈動】毋甘願做「故鄉的異鄉人」——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参考资料 编辑

Category:台湾1000专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