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牛肝菌学名Boletus impolitus)是牛肝菌属下的一种真菌蕈伞上有细小的萌发孔。它们是食用菌,但很少会被食用。它们会在栎属上生长。

黄褐牛肝菌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目: 牛肝菌目 Boletales
科: 牛肝菌科 Boletaceae
属: 牛肝菌属 Boletus
种:
黄褐牛肝菌 B. impolitus
二名法
Boletus impolitus
黄褐牛肝菌
查看产生下列表格的真菌学模板
查看产生下列表格的真菌学模板
真菌形态特征
子实层上有萌发孔
蕈伞为凸面 平坦
蕈柄裸露
孢印橄榄棕色
菌根真菌
可食用

特征 编辑

黄褐牛肝菌的蕈伞先呈半球形,逐渐会变得扁平,甚至反转。蕈伞最初呈灰白色,期后会呈淡褐色或黄褐色[1],经常有被锤击的外观。蕈伞直径阔5-15厘米,可以高达20厘米。菌柄高5-15厘米,底部稍为扁平,呈黄色或有时红色。它们没有网,有时有一些红点。[2]萌发孔呈淡黄色,细小而圆。孢子印呈橄榄栗褐色。[1]

分布及生长地 编辑

英格兰南部的黄褐牛肝菌是在栎属上生长。在中欧,它们是生长在栎属及鹅耳枥属,与及松属

可食性 编辑

黄褐牛肝菌是可食用的,菌肉呈淡黄色,柔软而有酸的气味。

参考 编辑

  1. ^ 1.0 1.1 Roger Phillips. Mushrooms. Pan MacMillan. 2006. ISBN 0-330-44237-6. 
  2. ^ Helmut and Renate Grunert. Field Guide to MUSHROOMS of Britain and Europe (English Edition). The Crowood Press Ltd. 1992. ISBN 1 85223 592 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