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内,是台湾嘉义县六脚乡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乡东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湾北村湾南村

湾内地区大部分位于朴子溪南岸。

历史 编辑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湾内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湾内庄”,隶属于大槺榔西堡。该庄北与番婆庄为邻,东北边一小段与溪北庄为界,东与溪南庄田尾庄新埤庄为邻,南边东段为东势藔庄,南边中西段及西边中南段为蒜头庄,西边北段为双涵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嘉义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湾内”大字,隶属于台南州东石郡六脚庄[2]

战后六脚庄改制为六脚乡,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云、嘉、南分治,湾内随六脚乡改隶属于嘉义县

宗教 编辑

  • 公馆娘妈堂: 位于湾南村湾内8号,创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主祀娘妈,属有应公信仰。清光绪年间,附近地区连遭几次牛瘟,居民每次求助娘妈,都获灵验驱逐疫病,居民的信奉遂深,祀堂的规模也发展成一中型庙宇,神格也升格为角头神明。每逢祭典,善信除隆重祭祀,更有长达半个月以上的野台戏酬谢娘妈演出。[3]
  • 凤山宫: 位于湾北村湾内191号,创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主祀武德尊侯(沈世纪),又称相公,是陈姓之祖佛,据传是先民自福建泉州南安县十八都凤山头来台开垦时所携带的保护神。原奉祀于民宅,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在地方士绅陈总镇、陈乌番等发起鸠金创立庙宇于现址,取名凤山宫。[4]

交通 编辑

省道台37线即“高铁桥下嘉义段道路”,是新港埤头至鹿草后寮的干道,大致以纵向经过湾内地区东北端,向北可前往大客、潭子墘、埤头并止于县道164号县道159号共线路段)路口,向南可前往田尾、高铁嘉义站(太保)、茄苳脚、后寮并止于县道167号路口。

学校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2.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3. ^ 娘媽堂寺廟資料表.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4. ^ 鳳山宮寺廟資料表.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