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别名地冲蹶心地衢,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为足少阴肾经所出之“井穴”,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穴

涌泉穴位置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主治头顶痛、两目昏花、喉痹、失音、小儿惊风、癫疾、昏厥等[1]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即提到按摩两脚心(涌泉穴),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且试行二十日,精神自已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久久不已。”。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清代《急救广生集》指出:“擦足,每晚上床时,用珠算握趾,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数,少至百数,觉足心热,将足趾微微转动,二足更番摩擦。盖涌泉穴在两足心内,摩热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寿,益人之功甚多。”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号称“长寿穴”,《灵枢·本输篇》中说:“肾[注 1]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和安眠的效果。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杨甲三 主编,《输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ISBN 7532302199(课)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