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关,为清朝设置于山西杀虎口的一处税关,先后由户部工部管辖,主要征收木税。

沿革

编辑

清初于杀虎口设户部税关,由杀虎口监督1员管理。康熙元年(1662年)规定专派满洲司员充任。杀虎口关在南门、河口、黄甫川边口、黄甫川城内、朔平府城东西南北四门、马市等处设口岸征税。额定年征银15,414两有奇,有超征也照实解送户部。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兼收大青山木税,改由工部管理。乾隆四年(1739年)定归化城木税也归杀虎口征收。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开放山西得胜口商路,亦由杀虎口监督兼管稽征。

杀虎口本关每年征木税银7,200两、归化城落地木税银446两、武元城木税银1,231两有奇,赢余银2两,皆按照户部定价折银毎两三分征收。

[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朱金甫、张书才编,《清代典章制度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工具书丛刊),页256。
  2. ^ 清史稿》卷一百十四,志八十九,职官一,户部,关税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