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致祥(1922年—1981年),艺名朱毅刚,香港粤剧界著名音乐家,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父亲朱家乐是戏班乐师,他和两个弟弟朱兆祥朱庆祥[1]都是著名乐师,合称“朱氏三雄”,戏班中人有时称他为“大肠”或尊称他“大师”[2]。在粤语长片的制作人员名单上,有时会看到“朱大肠”三字,指的就是他。

朱毅刚
传统音乐
本名朱致祥
籍贯广东东莞
出生1922年
 海峡殖民地槟城
逝世1981年(58—59岁)
 新加坡
语言粤语
父母朱家乐(父)彭葵彰(母)
亲属朱庆祥 (弟)
朱兆祥 (弟)
朱秀英 (姐)
音乐类型粤剧

他生前为众多粤剧红伶和唱家指导唱腔,例如陈凤仙陈嘉鸣[3]龙贯天[4]等,但却没有收纳门徒继承他的音乐艺术。他对香港粤剧音乐的影响举足轻重,创作被广泛植入于不少名剧之中,滋润了不少戏迷。

生平 编辑

艺海初期 编辑

他艺术人生始于参与戏班锣鼓拍和。初习传统排场锣鼓,对《六国大封相》的锣鼓和唱法了然于心,打下扎实的根基,他还转教两个弟弟。他尤擅长吹奏色士风,还精通小提琴钢琴二弦三弦南胡古筝等乐器,通中西音律[5]

战后 – 初到广州 (1947 - 1949) 编辑

起初在张活游领导的“日月星剧团”拍和,亦曾随红船戏班演出。

解放后 – 到香港 (1950 – 1981) 编辑

他转到香港工作,参加拍和的第一个剧团是白玉堂 (粤剧演员)领导的“兴中华”,第一套剧是《潘安醉绿珠》,由白玉堂和邓碧云主演。他其后加入觉先声剧团开始与刘兆荣合作。

与“仙凤鸣”合作 编辑

他1951年已经为白雪仙拍和,及至1956任白组成“仙凤鸣剧团”,朱毅刚便担任音乐领班,同时也编排音乐,而且经常为任白操曲;他由“仙凤鸣”的第一届开始,工作至1969年的最后一届。

扶掖“雏凤”[6] 编辑

任白引退后,他为当时崛起的“雏凤鸣”演出的剧目撰写新谱[7] 开山戏宝《辞郎洲》的<万里行>、<怒海崖门>、<山河泪>以及《英烈剑中剑》的<剑如霜>和<歼敌吟>等等[8]。及至1981年在新加坡为“雏凤鸣剧团”《柳毅传书》担任音乐领导时因心脏病去世,一生与粤剧相随。[9]

粤曲鬼才 编辑

朱毅刚音乐造诣很高,经常编写新曲。

他的音乐创作始于1957年,第一首曲是为《西楼错梦》一剧创作的<巫山一段云>[10][11]。除了“仙凤鸣”及“雏凤鸣”外,他亦为多个戏班如“大龙凤”、“庆新声” 及“颂新声”的剧目撰写新谱。最为人熟识的新曲莫过于《凤阁恩仇未了情》的主题曲<胡地蛮歌>,该剧的编剧徐子郎特意邀请朱毅刚为该剧创作主题曲。但他为“庆新声”及“颂新声”写的新曲为数最多,例如《雷鸣金鼓战笳声》的<踏雪骊歌>、《龙凤争挂帅》的<锦衣回>、《无情宝剑有情天》的<琴箫怨>及《三夕恩情廿载仇》的<古人新咏>等等。[12]

功绩 编辑

朱毅刚的新谱打破了粤剧惯用的传统调式,选用了降B调和F调等,丰富了粤剧的旋律。此外,他于传统的粤剧基础上力求创新和不断改良,例如在五、六十年代已经以“简谱”记谱,更会为“小曲”谱上“和声”,当时来说是非常创新的尝试。在灌录《紫钗记》和《再世红梅记》时,特意邀请一些著名的国乐团演奏家参与伴奏及和声的部分[1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朱慶祥 | art-mate.net. www.art-mate.net.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繁体)). 
  2. ^ 2010 Miracle Yearbook. 2010. doi:10.15385/yb.miracle.2010. 
  3. ^ 陳嘉鳴 | art-mate.net. www.art-mate.net.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中文(繁体)). 
  4. ^ 香港八和會館. www.hkbarwo.com.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5. ^ 《胡地蠻歌》作曲者朱毅剛點滴記 / unjeep.com. www.unjeep.com. [2020-04-26]. [失效链接]
  6. ^ 龍劍笙愛上練功8個月出關 - 東方日報. orientaldaily.on.cc.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7. ^ 梅寒师友 http://www.muisuetsee.com/item_08_03_17.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英烈劍中劍) 及 (辭郎洲) 之主題音樂 : 朱毅剛, 朱慶祥, 朱兆祥, 宋錦榮合奏, [2020-04-26] (中文(中国大陆)) 
  9. ^ 《戏曲品味》2011年12月号,第133期,《<胡地蛮歌作曲者朱毅刚点滴记》
  10. ^ 西樓錯夢-希望大家發表意見~. p1.ahlap.net. [2020-04-26]. [失效链接]
  11. ^ 1995 Miracle Yearbook. 1995. doi:10.15385/yb.miracle.1995. 
  12. ^ 文汇报《鳯阁恩仇情未了》,2012年3月13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3/13/XQ1203130002.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光影中的虎度门》,朱庆祥:融情入戏奏出曲韵,香港电影资料馆出版,https://www.filmarchive.gov.hk/documents/2005525/7439981/ebook_chi_02.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