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行》是关迺忠创作的一首四个乐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1984年由香港中乐团委约创作,同年12月28日于香港大会堂首演;曾两度获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本地正统音乐最广泛演出奖”及获得乐团观众投票选为“年度精选乐曲”。

作曲家关迺忠谈到他的创作《拉萨行》时曾说:“我没有到过西藏,也没有在作品中引用西藏民间音乐素材,完全是写我想像中的西藏。可能是我的想像符合了大部分人对西藏的理解......”这首乐曲没有特定藏族音乐素材,以景物的印象表达了大部分人对西藏历史、地理、宗教和风俗的理解。

乐曲运用了现代的作曲手法,配器新颖,运用了多种敲击乐器,包括串铃、木片琴、钟琴、梆子、拍板、木鱼、锣、排鼓等等。

结构 编辑

拉萨行四个乐章在内容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风格上也各有特点:

  • 第一乐章 “布达拉宫”
表现了藏传佛教圣地布达拉宫的雄伟和神圣,并带有浓烈的神秘色彩,一开始以低音唢呐、管和革胡等等摸仿喇嘛号角声,乐团的乐器逐渐加入直至高潮。以一个动机贯穿整个乐章,表达了对西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想像。
  • 第二乐章 “雅鲁藏布江”
五声音阶特点主题,在不同声部交替出现,推向高潮,刻划了西藏第一大江雅鲁藏布江的秀丽景色和奔腾之势,和声写作手法上有欧洲后浪漫派的风格。
  • 第三乐章 “天葬”
描绘藏民的天葬习俗,快板表现喇嘛诵经,秃鹫争食的场面。采用了变幻的配器和前卫的创作手法。
  • 第四乐章 “打鬼”(宗教/习俗)
节奏强烈的主题,展现一种神秘的打鬼习俗,以强烈的节奏和不协调的和声演奏,运用多种类型的敲击乐器。打鬼藏人称为“跳布扎”,每年正月十五喇嘛举行法会,戴上面具扮演诸天神佛鬼怪舞蹈,以敲击伴奏吟唱,来驱邪和祝愿新一年和平。

演奏技巧 编辑

这首乐曲运用两个古筝以不同音阶演奏;应用了一些不常见的演奏技法如以弓拉奏古筝、吊钹;定音鼓的滑音;大量运用拉弦的颤弓和颤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