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击(另称三段射)是流行于13-18世纪、后膛枪发明前的火绳枪射击战术。具体作法为将火枪兵分成三队:一队射击、二队准备射击、三队装填弹药。一队射击完毕退至原三队后装填,成为新的三队,此时原二队变成前队进行射击,原三队变成二队且装填完毕准备射击,如此循环往替。这项战术填补了发射后至装填完毕前的火力真空,有效地缓解了火绳枪装填缓慢的弱点并保障了火力的可持续性。

采用三段击战术的明军火枪手

历史 编辑

中国 编辑

明成祖在平交趾时名将沐英发明神机铳战法,具体为将士兵列为三排,第一排射击后迅速将火铳传递给第二排,同时从第二排手中接过装填好的火铳;第二排再从第三排接过装填好的火铳,同时将未装填的火铳传递给第三排装填;如此反复轮换,此法最早由镇守云南的明军时对付叛军象兵使用,后来经改良由神机营使用,用来对付机动性更强的骑兵[1]

日本 编辑

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长篠之战中采用了三段击战术击败了武田胜赖的骑兵。

在这场战役中,织田军集中使用了大量火枪。鉴于火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弹药,且装填时间又长,因此织田军使用了三段射击战法。此种战法中一个射击“小组”有三人,共用一杆火枪,其中一人负责射击,射击完毕后递给第二个人装填枪膛内火药及子弹,随后递给第三人负责调整火绳及及装填火皿火药。此种战法类似流水线作业,大幅加快射击的速度。织田、德川联军以此战法在长筱之战中于设乐原重挫武田军骑兵并获得胜利。[2]

欧洲 编辑

16世纪欧洲标准的步兵战斗队形就是双方步兵排成两三排,结成巨大地横阵或者方阵;整个阵列延伸几英里,双方阵列互相推进至几百米距离后互相对射;尽量集中更密集和持续的火力杀伤敌人。

意义 编辑

三段击战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善了早期火枪火力不能持续的弱点,让军事家认识到火枪部队的巨大杀伤力,加快冷兵器的淘汰速度并促进了步枪在战场上的普及和应用;对枪械的发展改进和战法的革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4]

参考 编辑

  1. ^ 《明史》卷九十二
  2.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detail_2010_02/13/349000_0.s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因求胜心切 日本战国一流军队在长筱遭歼灭 2010年02月13日 11:28
  3. ^ 存档副本.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火枪的进步与步兵战术演变 来源 止戈网 2014-01-17
  4.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三章 新的合成兵种战术的出现(1200-1600) 作者:阿彻·琼斯 [美] [出自《西方战争艺术》]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