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谎言

最新留言:4年前由36.231.233.11在话题从条目移动来的内容内发布
基础条目 谎言属于维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哲学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哲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哲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我认为如下定义比较好: 编辑

谎言是信息的接受者/听话者不相信的陈述”。因为人们通常把“难以相信”与“假”画上等号,但事实上“难以相信”≠“假”。 —Humorright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07:38 (UTC)回复

从条目移动来的内容 编辑

以下内容先暂存于此,以后再伺机重新加入条目中。

主要形式 编辑

说谎也可以是一种偏差的情绪反应,或者逃避正义现实,有两种主要形式:

  • 捏造:把假的讯息当成真的说出来。例如:“太阳从西边出来。”或是“希特勒对犹太人大屠杀毫不知情。”但事实上希特勒知情且下达了屠杀犹太人的指令。
  • 改编:把真的讯息加以改编,形成在真实信息中掺杂虚假的信息。例如:“太阳通常从东边出来,但年底时就从西边出来。”或当皇帝问派驻陜西的官员当地民情时官员回答说“青苗、助役为陕西之患”但助役法其实并未推行陕西一带。

至于“误导”或“隐瞒”,并不一定被视为谎言。比如一个明星说:“为何说我有婚外情呢?我这十年来,不曾接受任何一个粉丝的投怀送抱。”但事实上,他与多名助理有染。或者一个政客说:“关于我去瑞士洗钱的传言,全然是不实的指控。”但事实上,他洗钱的地点是列支敦士登。或者当一个男网民被问及是否是女生时拒答或顾左右而言他,使对方以为自己是女生。

谎言举例 编辑

  • 管教的谎言:例如:“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要把你抓走了。”
  • 善意的谎言:例如:“她没有死,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
  • 卸责的谎言:不愿负责(缺乏责任感)或责任过大(老师给了太多麻烦的作业)
  • 非理性的谎言:“我的生日是2月30日”(2月最多只有29天)、“我一秒钟可以跑500米。”
  • 政治的谎言:为维持政策、政治利益或政治地位等需要所产生的隐瞒言语及行为。例如:纳粹为推行反犹政策而作的宣传——鼓动德国人相信犹太人就是他们的敌人,指责犹太人是德国所有问题的祸根,包括一次大战战败。其中一项追溯至中世纪的蛮横谣言声称,“犹太人在宗教仪式中杀害基督徒儿童,然后把他们的血抹在逾越节无酵饼上。”[1]
  • 报复的谎言: 丹麦电影《谎言的烙印》安卡拉因为卢卡斯婉拒她的礼物,撒了一个报复性的谎言,让他背负了性侵女童的罪名。
  • 道貌岸然的谎言:为维持自尊、社会地位或职业需要,所产生的隐瞒言语及行为。或者利用自尊、社会地位做为说谎的工具。如:“我是个知名导演,我怎么可能强奸女性。”
  • 群体谎言:国王的新衣、《每个人都在说谎》[2]
  • 否认已发生的事实,俗称“睁眼说瞎话”。如早期国民党政府不允许提及二二八事件中,基隆民众被无差别扫射
  • 伪证合成照片
  • 谬误说谎者悖论统计误用
  • 误导后将事情说成别的情况。
  • 开玩笑:戏弄他人。(视乎说话者的目的)
  • 拍马屁:“你的皱纹又变少了呢!”
  • 病态性说谎(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 自相矛盾:“我是不会告诉你,我把你的书藏在衣橱里的。”“昨天是个好天气,又刮风又下雨的。”
  •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想隐瞒、掩盖,结果反而愈加暴露。如为了避免秘密被泄露而把所有在场的无关人士给全部杀人灭口。
  • 善意谎言:有人认为谎言可以分为善意和恶意两种,恶意谎言是通过虚假陈述损害被骗者的利益,而善意谎言通过虚假性的陈述保存增加被骗者的利益,善意的谎言又叫做白色谎言(white lies)。举例来说,为了保护逃跑的人质而向歹徒谎称说没看到人质。对于女性来说,假定一个男人冒充自己很有钱,进而交往拜金女性,并骗取女方的肉体,这就叫做恶意谎言;而一个商业钜子为了求取真爱,谈恋爱时把自己伪装成一个22K工读生,这或许可以叫做善意谎言。—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36.231.233.11对话)于2019年9月5日 (四) 06:44 (UTC)加入。回复
  1. ^ 译言网 | 史上十大谎言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88102/261565
  2. ^ http://dinosaurs.pixnet.net/blog/post/37728956-《每個人都在說謊》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永久失效链接]
返回到“谎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