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认识台湾

最新留言:8年前由RekishiEJ在话题建议参考来源内发布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Untitled 编辑

民国福建省(即金门和马祖)的学生也学台湾史地吗? - Privacy 15:44 2007年4月7日 (UTC)

建议参考来源 编辑

许南村《认识台湾教科书评析》、杜正胜《台湾心·台湾魂》、吴文星〈《认识台湾(历史篇)》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社会变迁之编篡〉、1997年5-9月台湾各家日报及晚报。--RekishiEJ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22:32 (UTC)回复

书籍会去图书馆找看看,但1997年5-9月台湾各家日报及晚报资料去哪找阿……--安可来酒馆谈谈2011年7月19日 (二) 11:32 (UTC)回复
可以到市图找。--RekishiEJ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14:46 (UTC)回复
  • 王甫昌〈民族想像、族群意识与历史:“认识台湾”教科书争议风波的内容与脉络分析〉,《台湾史研究》,第8卷第2期,页145-208。
  • 裘长平采访 (1996), 谈国中“认识台湾(历史篇)”科新课程─专访教科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秀政教授, 国立编译馆通讯, 9(2), 48-50.
  • 杨国扬采访、黄也瑜整理 (1996), 谈国中“认识台湾(社会篇)”科新课程─专访教科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杜正胜教授, 国立编译馆通讯, 9(2), 51-53.
  • 当代编辑室 (1997), 从《认识台湾》座谈历史教育, 当代, (120), 52-67.
  • 黄秀政 (1995), 国中“认识台湾”(历史篇)课程标准的研订与特色, 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 5(5), 11-16.
  • 黄秀政 (1996), 国民中学“认识台湾(历史篇)”科的课程研订与教材编写, 国立编译馆通讯, 9(2), 16-21.
  • 黄秀政 (1996), 谈国民中学“认识台湾”(历史篇)教科书的编写, 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 6(5), 6-10.
  • 黄秀政 (1997), 无意掀起意识形态之争,把真正的历史还给大家, 联合报,86.6.6,11版.
  • 黄秀政 (1997), 让编审客观中立,政治干预可以休矣, 中国时报,86.6.6,11版.
  • 吴相湘 (1997), 《认识台湾》课本应注重“根本”, 历史月刊, (116), 65-67.
  • 王前龙 (2000), 国民中学《认识台湾(社会篇)》教科书中之国家认同论述──从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观点来解析, 教育研究集刊, 45 卷 0 期

这些也是很好的来源。《海峡评论》也有许多相关评论尚未被转述,《〈认识台湾〉教科书参考文件》及《为历史留下见证》亦未云及。--RekishiEJ留言2015年9月22日 (二) 12:00 (UTC)回复

还有谭光鼎 (2000)〈国家霸权与政治社会化之探讨─以“认识台湾”课程为例〉,教育研究集刊,45卷0期 也是合适来源。--RekishiEJ留言2015年9月22日 (二) 12:14 (UTC)回复

建议改名:“认识台湾”→“认识台湾” 编辑

认识台湾认识台湾:依计划与该书用字--WildCursive留言2013年2月4日 (一) 06:00 (UTC)回复

  已修复,加了字词转换,不需要移动。--YFdyh000留言2013年2月6日 (三) 10:48 (UTC)回复
(+)支持(►)移动:我认为应该移动,因为这一套教科书的正式名称为“認識臺灣”,当前的条目名称应该是俗写。-Iokseng留言2013年2月8日 (五) 06:22 (UTC)回复
 完成,已依照名从主人移动,之前好像忘了这点。--YFdyh000留言2013年2月8日 (五) 07:17 (UTC)回复
多谢管理员处理!--WildCursive留言2013年2月8日 (五) 12:30 (UTC)回复
返回到“認識臺灣”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