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安

臺灣藝術家

谢宗安(1907年—1997年),字锺厂,别号磊翁三石道人三石老人台湾近代书法艺术家、教育家。以自创的“汉魏合体书”著称,书风沉着朴实。为“橄榄斋书会”与“中华书道学会”创立者。[1]

生平经历 编辑

1907年生于安徽省建德县(今东至县),父亲是清代贡元。七岁时开始学字,并受乡儒王炳章、马汝騆等人指导。清代金石学盛行,加以曾获得吴昌硕〈石鼓文四屏〉与〈龙门二十品〉的原拓临习,开启毕生从事石鼓文魏碑的创作契机。[1]

早年并未成为全职艺术家,曾任安徽省公职,国共内战后于1951年至台湾,并任职于公务机构,闲暇之余用心习字,与艺坛书家来往甚密。

1962年与马筹华、曹秋圃、王恺和、陈其铨、李普同等人成立“八俦书会”,推广书艺。[2]1974年退休后,潜心于书法创作与授课,成立“橄榄斋书会”,取橄榄“味虽苦涩,咀之芳馥”之意,隐喻书法需浸润多时,才能回味无穷。谢宗安的教学,强调人品修养与书艺合一。[3]门下弟子众多,分别组成墨象、墨缘、墨林、墨皇、墨芗、墨华、墨音、墨涛、养正、墨源、中华妇女书会共11个子会。1992年广结各界书法同好成立“中华书道学会”,长期举办书法研习、出版刊物,并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交流,期许提高书法风气。谢宗安于1997年逝世。[4][5]

书法风格 编辑

谢宗安书风雄浑强健,用笔自中锋逆入平出,笔力有劲而沉着质朴。[6]行草书融会〈石鼓文〉的结实线条、〈石门颂〉的开张结体,及〈石门铭〉的错落变化,开创属于自身风格的行草。因对〈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用力颇深,而自号“三石老人”、“三石道人”与“磊翁”。[7]多年来钻研篆隶与南北朝碑铭。晚年融会汉隶结构与魏碑笔势,自创“汉魏合体书”,或称“分隶合体书”。1993年镌刻于中国安徽天祝山摩崖的〈唐杜子美秋兴八律〉十二连屏,为分隶合体书之代表作。[8]

作品典藏现况 编辑

国立台湾美术馆:1993〈无名氏山水画五律〉、1997〈包世臣论书语〉、1997〈节临西狭颂〉[9]

国立历史博物馆:1985〈春日还邦诗 横幅〉、1985〈知足能忍联〉、1986〈临石鼓文〉、1987〈斯书桑土八字联〉、1990〈于良史春山月夜话〉、1992〈吉祥如意春联〉、1993〈姜白石诗条幅〉[10]

成功大学艺术中心:1994〈无题〉[7]

长流美术馆:〈杜子美日暮之作〉[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李萧锟.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 書法藝術卷3造化在手‧匠心獨運 2006年4月第一版. 台北市: 艺术家. 2006-04-28: 77–79. ISBN 986-7487-76-1. OCLC 849046211. 
  2. ^ 陈其铨. 謝宗安先生 | 中華書道學會.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中文(台湾)). 
  3. ^ 徐茂玮; 谢锦和. 「合天道人道以成書道,得心安身安乃至世安。」-談謝宗安夫子融生命與書道於一. 中华书道 (中华书道学会). 2010-03-01, (67): 45-58 [2023-04-11]. doi:10.30084/JHSD.201003.0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4. ^ 歷史沿革 | 中華書道學會.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中文(台湾)). 
  5. ^ 蓝玉琦. 謝宗安橄欖齋風華再現,芳馥遠播. 典藏ARTouch.com. 2015-10-07 [2023-04-11] (中文(台湾)). 
  6. ^ 謝宗安先生紀念展.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 1997-05-24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中文(台湾)). 
  7. ^ 7.0 7.1 谢宗安. 無題. 成功大学数位艺廊. [202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中文(台湾)). 
  8. ^ 创价艺文. 樸厚.沉雄 謝宗安書法藝術展. 创价艺文.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中文(台湾)). 
  9. ^ 謝宗安. 国美典藏. [202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中文(台湾)). 
  10. ^ 藏品查詢. 国立历史博物馆.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中文(台湾)). 
  11. ^ 謝宗安(1907-1997)杜子美日暮之作. 长流美术馆.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