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流丘,又称离堆丘离堆山,是描述地形的一种地理学名词;指河流在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曲流地形,使得在河道的转折处会在两侧产生一侧为堆积坡、一侧为攻击坡,河流的侵蚀营力会随着时间往攻击坡方向不断侧向侵蚀,当河流的掘凿作用逐渐使曲流的幅度变大时会产生曲流颈,最终被河流给贯穿其地形,这样的截弯取直就会对曲流中心给包围,面临新河道有水流通过、旧河道有残存河迹的现象,曲流中心如此地演变成为一座“残丘”,这座残丘即称为环流丘。简单而言,就是受新旧河道包围的山头,但不一定是受有水流的河道所包围。

然而,地理学界往往为了便于考证,尤其是在古地理学方面,会将不在于现存河道有水流通过的环流丘也套用此称。这主要是因为,考证当地的地形是否在历史上曾经有河流通过,藉河道遗迹或从环流丘的特征去加以辨识、推估。通常环流丘的外观不一定是呈规则的圆锥状,位置也不一定只出现在河流上,端视各种变化因子而改变。因此,环流丘在外观上是多样的,有的是呈船状、有的是呈岛状;在位置上,环流丘也可能受回春作用抬升作用,环流丘被遗留在上方的台地河阶上,这种现象即称为“高位环流丘”或“高峻环流丘”;又或者受到断层作用而被移动位置,但也可能当地河流已有环流丘,后来没了水流或河流改道,环流丘仍存在于河道上。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