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濡(1867年—1935年),原名承治,字均卿,号学界闲民天壤王郎吴门老均新旧废物。籍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今湖州市南浔区)。清末民初重要的编辑家,编有《明清八大家文钞》、《续古文观止》等。

王文濡
均卿
出生王承治
1867年
 清朝浙江省吴兴县
逝世1935年
 中华民国吴兴县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浙江省吴兴县
职业编辑家
活跃时期1902年-1935年
经历
  • 清朝补博士弟子员
    商务印书馆编辑
    中华书局编辑
    大东书局文明书局编辑
    进步书局编辑
    鸿文书局编辑
    乐群书局编辑
    国学扶轮社编辑
学术工作
主要领域文学
国学

生平 编辑

  • 清同治丁卯年,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他的祖先来自安徽省广德县。
  • 光绪癸未年(1883年)登科秀才,甲申年即补博士弟子员。对于诗词、古文颇为精晓。
  • 光绪戊戌年(1898年),因帝锐意变法[1],慈禧太后复听政[2]。为维护维新,遂伏阙上书,因而抵触慈禧,责令浙抚办理,至此遁迹山越。
  • 光绪庚子年(1900年)应李维奎之邀主持明理学社[3]校务,并于浔溪书院授课。
  • 光绪壬寅年(1902年)离开南浔至上海,先后担任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辑,至此开展编辑事业。上海的国学扶轮社成立,他是创办者之一。
  • 宣统己酉(1909年),南社在苏州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以诗文鼓吹革命,王亦为参与者之一。此段时间,相继任中华书局、大东书局、文明书局、进步书局、鸿文书局,乐群书局及国学扶轮社等编辑。以为中华、文明二书局编刊各家诗文集及楹联尺牍最多所刊《说库》、《笔记小说大观》、《香艳丛书》,考订周详,并加提要,费力更大。
  • 民国三年(1914年),与友人合办《香艳杂志》,第三期刊登了王的一张照片,下有“不新不旧,不隐不仕,不党不会,不求不忮,不老不少,不生不死,无以名之,废物而已”题词,
  • 晚年在吴中北寺塔东石塘湾购地,建屋辟圃,名曰“辛臼簃”。1935年夏季于吴兴县南浔镇与世长辞。

编作 编辑

  • 《精选楹联汇编》(存七卷),王文濡等编,上海书局巾箱石印本,清光緖三十年(1904)[4]
  • 《国朝文汇》(甲前集二〇卷,甲集六〇卷,乙集七〇卷,丙集三〇卷,丁集二〇卷)(清)沈粹芬、王文濡等编,上海国学扶轮社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
  • 《中华新字典》王文濡等编,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民国元年(1912)。
  • 《说库》 一六〇种,王文濡编,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民国四年(1915)。
  • 《清诗评注读本》,王文濡编,上海文明书局,民国五年(1916)。
  • 《晚唐诗选》八卷,王文濡编,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民国七年(1918)。
  • 《宋元明诗评注读本》六卷,王文濡评选,上海进步书局排印本,民国八年(1919)。
  • 《清代骈文评注读本》 王文濡编,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八年(1919)。
  • 《清文评注读本》四卷,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九年(1920)。
  • 《词话丛钞》一五卷,况周颐辑、王文濡增补,上海大东书局石刻本,民国十年(1921)。
  • 《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七四卷,王文濡校,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
  • 《评校音注续古文辞类纂》三四卷,王文濡校,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
  • 古文辞类纂评注》(清)姚鼐编,王文濡校注,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三年(1924)。
  • 《音注苏东坡文》四卷《苏东坡诗》一卷,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三年(1924)。
  • 《续古文观止》八卷,王文濡选辑,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三年(1924)。[5]
  • 《明清八大家文钞》八卷,王文濡辑,上海进第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三年(1924)。
  • 《晚唐诗选》八卷,王文濡编,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三年(1924)。
  • 《词话丛钞》存七卷,王文濡校阅,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
  • 《春谜大观》二卷,王文濡辑,上海进步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七年(1928)。
  • 《作文初步》四卷,江山渊编,王文濡阅,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八年(1929)。
  • 《清诗评注读本》六卷,王文濡评选,王懋、郭希汾注释,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十八年(1929)。
  • 《南北朝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 民国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
  • 《音注陆放翁诗》,王文濡注,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古诗评注读本》三卷,王文濡评选,金熙、汪处庐注释,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宋元明诗评注读本》六卷,王文濡评选,汪劲扶、沈镕注释,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近代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清代骈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清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秦汉三国文评注读本》 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
  • 《唐诗评注读本》六卷,王文濡评选、汪处庐,金熙注释,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
  • 《注续古文辞类纂》三四卷,王文濡,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
  • 《唐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
  • 《宋元明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
  • 《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七四卷,王文濡,上海文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
  • 《唐诗易读》六卷,王文濡编,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
  • 《历代诗文名篇评注读本》,王文濡、岳文群编,岳麓书社出版,2001年。

语录 编辑

  • 不新不旧,不隐不仕,不党不会,不求不忮,不老不少,不生不死,无以名之,废物而已。
  • 作文佣历史卅余年,笔秃墨干,垂垂老矣;谏我祖太平十二策,屈忧贾哭,郁郁居兹。
  • 春分绿杨,结邻吴太伯;诗吟红杏,偕隐宋尚书。(原注:两邻一吴一宋)
  • 右寺左庵,偶过僧尼作闲话;先忧后乐,空谈民物负初心。
  • 乌衣葛巾,纵谈天下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注释 编辑

  1. ^ 史称维新变法
  2. ^ 发动“戊戌政变”
  3. ^ 明理学社创办于蛤巴弄,学制为高等小学
  4. ^ 中华民国国家图书馆善本藏书,以下三十五种同。
  5. ^ 《续古文观止》收录清代六十多位古文名家作品一百七十余篇,分为八卷,大致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上起明末清初,下迄清末民初。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清八大家文钞》八卷,王文濡辑,民国十三年(1924)。
  • 《续古文观止》八卷,王文濡选辑,民国十三年(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