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 (台湾摄影师)

台灣攝影師

王信(1942年3月17日),曾用名王惠芬台湾第一位系列性的女性报导摄影工作者。她在1974年首先将日本摄影评论家伊奈信男对报导摄影所下的定义引入华语圈,特别强调报导摄影必须具有客观的记录性和主观的指导性,更重要的是,摄影作品必须引起政府注意,实现改革社会的目的。[1]

王信
性别
出生 (1942-03-17) 1942年3月17日82岁)
日治台湾台中州彰化郡鹿港街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2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至今)
学历
经历
代表作

经历 编辑

报导摄影的主张与风格 编辑

王信称报导摄影为“作品”,是因为这些照片是被创造出来,而不只是被拍摄出来的。她认为客观无主见地拍摄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一种摄影行为;但主观有见解地拍摄你所看到而感受到的东西,则是一种创作行为。相机不只是“记录”工具,也是“表现”的工具。[4]

  • “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下,自然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生活形态。以我们的文化模式及生活样式去衡量别人,这是一种不公平而错误的比较法。如果我们不能给别人相同的地理背景,我们就不应该一厢情愿地要别人跟我们过相同的生活方式。“幸福”是很抽象的字眼,我们不必去肯定谁比谁幸福,但我们必须懂得尊重并容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及生活方式,同时去发掘、肯定它们的优点,否则人类是难以和谐共存的。”。[5]
  • 王信认为“报导摄影的基本精神是本着人道主义的胸怀,透过摄影去揭发问题。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里,报导摄影可提供一种刺激和反省,形成舆论,推动、改革社会,因而受尊重。对报导摄影者而言,开摄影展是下下策,它应该与印刷媒体结合,才能广泛地报导而实践它的良知与力量。报导摄影能使人们回顾那些被我们称为原始的、落后的,未开发的土地与上面自然纯朴的人性,而有所反省。”。[6]
  • 1984年张照堂〈瞬间定影〉一文中提到:
王信的“兰屿‧再见”两年前在日本展览过,部分作品曾先后断续地在国内刊物发表;可是当你在展览会场中面对这一整组“真正的”原作时,才觉察心中无止的感动与感伤。感动于王信长时间的投入,孜孜不倦地记录雅美山胞的生存面貎,这些民国六十三、六十四年的影像,十年之后重读之下,愈发觉得亲切与感伤。王信用一种粗粒、低调的感觉,表达了那种单纯、犷朴、原始之美,质感统一、意念一贯,兼顾了报导与创作之实,非心胸沉着、眼光远阔的摄影工作者所能担当的;在天、地、大自然的孕育下,王信告诉我们雅美人的毅力或无奈、苦楚或希望。我倒觉得,这些照片也应该在兰屿展览一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面貎,也许兴奋、也许骄傲、也许感伤、也许沉默;但有时候,影像应该回到它的原生地罢,就算是一种回馈或礼赞。
王信在去年中还有一项彩色摄影展,是她在印度、尼泊尔的旅游记录,她称那是刹那间印象的个人主观感受,与“兰屿‧再见”的长时间观察的心态有所不同。不管如何,严谨的态度、着眼的取向、人文精神与艺术美学要求的一致,王信总是不失一专业摄影家的本色,值得钦佩与学习。

出版品 编辑

  • 1972年12月“高砂族.曰常颜”/“CAMERA MAINICHI”
  • 1973年3月“埔里点滴”/“CAMERA MAINICHI”
  • 1973年6月“暗への逃亡”/“PHOTO ART”
  • 1985年“兰屿‧再见”/纯文学出版社
  • 1989年“王信摄影集”/“台湾摄影家群像”/跃昇文化
  • 1994年4月“另一种存在”/“IMAGE影像杂志NO.1”

个展 编辑

  • 1974年于东京银座 Nikon Salon展出“访雾社”
  • 1974年台湾省立博物馆展出“访雾社”
  • 1982年于东京新宿 Nikon Salon展出“兰屿‧再见”
  • 1983年于台北‧美国文化中心展出“兰屿‧再见”
  • 1983年于台北‧爵士艺廊发表“印度、尼泊尔”
  • 1986年于台北‧爵士艺廊发表“肖像论”
  • 1987年于台北‧爵士艺廊发表“景与物”
  • 1994年于台北‧诚品艺文空间 发表“另一种存在”
  • 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另一种目线”[7]

联展 编辑

  • 1994年“澎湖风土记”/“中.港.台 当代摄影展”/ 香港艺术中心
  • 2004年“澎湖风土记”/“反思-7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 2006年“兰屿‧再见”/“彼岸.看见”/ 北京中国美术馆

收藏 编辑

  • 1994年“澎湖风土记”/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 2009年“兰屿‧再见”/国立台湾美术馆
  • 2010年“兰屿‧再见”/台北市立美术馆
  • 2011年“写作手稿”/国立台湾文学馆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报导摄影的原文是reportage photo或documentary photo,1934年日本摄影家伊奈信男才将它翻译成“报导摄影”,并给它下了定义:(一)报导摄影的报是报知,导是指导之意,因此报导摄影除了有报导性外同时需要有指导性。(二)报导照片必须容易被大众所了解并有国际性。(三)报导照片不只限于新闻照片,它是有意图而拍摄的组合照片,必须能明确地将事象的全貌表现出来。(四)报导摄影家除了熟悉各种摄影技法外还需具备有敏锐的洞察力。除了上述四点,王信还补充了(五)报导摄影家必须有良知和正义感,对人类抱有爱心和同情心。
  2. ^ 谢孟颖. 昔日於蔡英文就職獻唱《島嶼天光》,楊大正為原住民怒嗆:我不會把選票交給妳. 风传媒. 2017-09-26 [202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3. ^ 王少筠. 藝文界聲援原民團體 籲蔡英文「跟人民站在一起」. 汇流新闻网. 2017-09-26 [202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4. ^ 王信. 兰屿‧再见. 台北: 纯文学出版社. 1985,p5.
  5. ^ 王信. 兰屿‧再见. 台北: 纯文学出版社. 1985,p9.
  6. ^ 王信. 兰屿‧再见. 台北: 纯文学出版社. 1985,p11.
  7. ^ 臺北市立美術館《另一種目線──王信攝影展》. [201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 王信. 蘭嶼‧再見. 台北: 纯文学出版社. 1985 (中文(繁体)). 
  • 王信着张照堂编. 台灣攝影家群象. 台北: 跃昇文化. 1989. ISBN 957-630-001-0 (中文(繁体)). 
  • 王信. 心靈的故鄉-霧社. 妇女杂志. 1985 (中文(繁体)). 
  • 游本宽. 王信「另一種存在」. 影像杂志. 1994-04-01 (中文(繁体)). 
  • 王信. 報導攝影. 中国时报. 1976 (中文(繁体)). 
  • 宋晶宜. 山地人的情. 民生报. 1978-03-10: 4 (中文(繁体)). 
  • 陈小凌. 王信醉心報導攝影. 世界日报. 1983-05-11: 34 (中文(繁体)). 
  • 张照堂. 瞬間定影-1983年國內攝影界回顧. 自立晚报. 1984-01-23: 10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