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宠(?年—1571年),字思畏,号古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广西参议。

沈宠

大明广西布政使司参议
籍贯 直隶宁国府宣城县
字号 字思畏,号古林
出生 生年不详
逝世 隆庆五年(1571年)
亲属 (子)沈懋学,(孙)沈有则
出身
  • 嘉靖十六年丁酉科举人

生平 编辑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举乡试,授行唐县知县,调获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山东道监察御史[1]。官至广西参议[2]

学术 编辑

沈宠师从贡安国欧阳德,又从王畿钱德洪游。知府罗汝芳创办讲会,御史耿定向聘沈宠与梅守德共主讲席。[3]

家族 编辑

沈懋学,万历状元。孙沈有则,万历进士。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二》: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己亥 选授行人张廷槐、杨允绳、赵𨐈,推官任璜、王德、沈束、文方、林懋举,知县石鲸、徐易、凌汝志为给事中,行人申仲、陈效古、金豪,推官赵世奎、吴昶、孙慎、霍冀,知县姜廷颐、闾东、赵孔昭、胡宗宪、薛樟、沈宠、赵绅、严天祥、李廷春、王本固、黄中、张鉴、赵锦、李九功、李尚智、欧阳震、朱木、王民、陈泽为试御史。璜吏科,德、鲸户科,束礼科,廷槐、方、允绳兵科,易、汝志刑科,𨐈工科,懋举南京工科,廷颐河南道,东浙江道,世奎江西道,昶、慎福建道,孔昭、宗宪湖广道,樟广东道,冀广西道,宠山东道,绅山西道,仲狭西道,天祥四川道,效古、廷春云南道,本固、中贵州道,鉴南京浙江道,锦南京江西道,九功南京福建道,尚智南京山东道,震南京湖广道,豪南京广东道,木南京广西道,民南京山西道,泽南京贵州道。
  2. ^ 乾隆《宁国府志》:沈宠字思畏。少师同邑贡安国,力学有志行。领嘉靖丁酉乡荐,复从王龙溪(畿)、邹东廓(守益)游,事良知之学。知行唐县,民不谙织絍,为造机杼教习,俗遂饶。御史按部至,厨省约浣所用帐以进。御史贤其廉介,调繁获鹿。兴农桑,修礼教,盗贼衰息。擢监察御史,巡视京城,裁抑珰戚。按福建清军巡盐,所部郡佐二人,怙时宰姻娅恣黩,辄论斥之。时伟其风力,坐此触忌,左迁湖广兵备佥事,兼饬江防。会九龙湾剧寇郑翦聚数千人钞掠傍郡,宠设方略破平之。建崇正学书院,延名儒讲学,楚士翕然蒸动。迁广西布政司参议,以母老告归里。与郡守罗汝芳、给事梅守德交相切靡,引掖后学,咸称古林先生。宠丰裁峻整,学崇实践,专精一志,意稍弗慊,辄齿指自责,细行必谨。著有《古林摘稿》。卒从祀阳明祠。子二,懋学,万历丁丑进士第一。
  3. ^ 《明史·列传216卷》5698:懋学,字君典,宣城人。父宠,字畏思。嘉靖中举乡试,授行唐知县。以民不谙织,置机杼教之。调获鹿,征授御史,官至广西参议。师贡安国、欧阳德,又从王畿、钱德洪游。知府罗汝芳创讲会,御史耿定向聘宠与梅守德共主其席。懋学少有才名。举万历五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居正子嗣修,其同年生也。疏既格不入,乃三贻书劝嗣修谏,嗣修不能用。以工部尚书李幼滋与居正善,复贻书为言。幼滋报曰:“若所言,宋人腐语,赵氏所以不竞也。张公不奔丧,与揖让征诛,并得圣贤中道,竖儒安足知之。”幼滋初讲学,盗虚名,至是缙绅不与焉。懋学遂引疾归。居数年,卒。福王时,追谥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