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 3634 b
太阳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行星列表
母恒星
母恒星 GJ 3634
星座 长蛇座
赤经 (α) 10h 58m 35s
赤纬 (δ) -31° 08′ 39″
光谱类型 M2.5[1]
轨道参数
半长轴 (a) 0.0287 (± 0.0011)[1] AU
轨道离心率 (e) 0.08[1]
轨道倾角 (i) 59 +18
−24
[1]°
物理性质
质量(m)0.022 (± 0.0035)[1] MJ
(8.4 +4.0
−1.5
M🜨)
发现
发现时间 2011年2月7日[2]
发现者 X. Bonfils等人[3]
发现方法 多普勒光谱学[3]
发现地点 欧洲南方天文台[3]
发表论文 已发表[3]

GJ 3634 b是绕位于长蛇座红矮星GJ 3634运转的一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约64.5光年[4]。该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倍,在离其行星0.0287天文单位的轨道上两天半绕行一次。发现该行星的团队专门搜寻低质量恒星轨道上的系外行星,后来他们改变策略搜寻可以用凌日法确定的行星,这是他们发现的首颗行星。不过该行星并不凌日。2011年2月8日该行星的发现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上。

发现史 编辑

GJ 3634是天文学家选定的超过300颗寻找行星的极低质量恒星其中一颗。天文学家以智利拉西拉天文台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连续6年的径向速度资料发现了其他11颗行星。在前述的发现以后,天文学家重新选取部分目标研究短周期行星,希望以径向速度法发现行星后能观测到凌星现象,即行星从地球观测母恒星视线方向穿越[3]

对GJ 3634 b的搜寻开始自 HARPS 于2009年3月25日的一次曝光影像开始。结果显示恒星GJ 3634是以径向速度法(借由观测多普勒效应的结果量测行星和恒星之间重力作用)寻找系外行星的理想目标,因为恒星的活动不会覆盖或大幅下降多普勒效应量测值。该研究也确认GJ 3634不是联星和快速自转恒星,这两个状况是以凌日法搜寻行星时常见的假阳性讯号。天文学家在之后两个星期中连续10夜观测GJ 3634,并且资料分析发现径向速度的变化,这是系外行星存在的最可能证据[3]

在搜寻行星期间,天文学家利用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红外阵列相机进行观测以期望观测到凌星现象,使用该望远镜另一个原因是地面望远镜难以确认它是否是岩石行星。观测的结果并未发现到GJ 3634 b的凌星现象,但得知了一些轨道参数,而行星的真实质量是不能只以量测径向速度得知的[3]

GJ 3634 b的发现于2011年2月8日在《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上公开。GJ 3634 b是该组天文学家以新方式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虽然他们没能观测到凌星现象[3]

母恒星 编辑

GJ 3634是光谱类型 M 型的红矮星,代表它是泛红光的低温小型恒星。该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0.45倍,半径则是太阳的43%[1]。GJ 3634的光度只有太阳的0.020倍,代表它释放的辐射能量只有太阳的2%。在发现行星的论文中提及该恒星是活动程度中等的恒星。它距离地球19.8秒差距(64.6光年),是距离地球相对较近的恒星[3]。GJ 3634 b是该恒星旁目前唯一确认存在的行星,虽然最初资料分析显示有另一个状况不明的亚恒星天体也存在于该恒星旁,并且该天体的轨道周期超过200日,质量大约是海王星的2倍[3]

该恒星于1987年首次被收入星表,并且在发现它旁边的行星以前被引用的次数不到5次[3]。它被列入第三版的格利泽-亚赖斯星表,该星表收录距离地球20秒差距以内的恒星。

GJ 3634的视星等11.95,无法用肉眼观察[1]

行星特性 编辑

属于超级地球的 GJ 3634 b 质量大约是地球的8.4倍[3],或木星的2%[1]。它的轨道周期极短,仅有2.64561日,轨道半长轴0.0287天文单位,轨道离心率0.08,接近圆形 [1]。而水星的轨道半长轴0.387天文单位,轨道周期87.97日,轨道离心率0.2056[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Jean Schneider. Notes for star GJ 3634.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11 [8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2. ^ Jean Schneider. Interactive Extra-solar Planets Catalogue (Candidates detected by radial velocity or astrometry).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11 [30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Bonfils, Xavier; Gillon, Michael. A short-period super-Earth orbiting the M2.5 dwarf GJ 3634: Detection with Harps velocimetry and transit search with Spitzer photometry.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2011. arXiv:1102.1420 . 
  4. ^ Riedel, Adric R.; Subasavage, John P.; Finch, Charlie T.; Jao, Wei-Chun; Henry, Todd J.; Winters, Jennifer G.; Brown, Misty A.; Ianna, Philip A.; Costa, Edgardo; Mendez, Rene A. (2010). "The Solar Neighborhood. XXII. Parallax Results from the CTIOPI 0.9 m Program: Trigonometric Parallaxes of 64 Nearby Systems with 0.′′5 ≤ μ ≤ 1.′′0 yr−1 (SLOWMO Sample)".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40 (3): 897–911. arXiv:1008.064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bcode:[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0AJ....140..897R. doi:10.1088/0004-6256/140/3/897
  5. ^ David Williams. Mercury Fact Sheet.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17 November 2010 [30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