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天目茶碗

曜变天目茶碗(日语:曜変天目茶碗、ようへんてんもくちゃわん),被认为是天目茶碗的最高杰作。简称曜变天目,“曜变”有时也写作“耀变”。[1]

藤田美术馆所典藏的曜变天目茶碗

茶碗在烧制过程中,其黑色料的变化会形成呈现不同色泽的斑纹而成为其特色。[1]据推测,这种陶瓷作品是在中国南宋时期所制作的,目前仅有三件曜变天目被保存在日本,所有作品都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概要 编辑

曜变天目茶碗的器皿内部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斑纹,看起来像是星星,斑纹周围呈现出状的青色或青紫色[2][3][4],在不同的角度下闪耀出虹彩的光芒,被称为“能看到宇宙的器皿”。该天目茶碗据说是在现在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建窑制造的[4]。目前全世界仅存有三件或四件,而所有的作品都保存在日本,其中三件被指定为国宝,另一件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当前保留的茶碗都被认为是南宋时期所创作,但作者不详。在日本。自从室町时代开始,曜变天目茶碗被视为天目茶碗的巅峰之作。[5]

有争议的是,当前并无法确认该茶碗纹样是有意制作出来还是偶然产生的。仅知“曜变”一词与“天目”一词一样是在日本创造出来的,并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献中。但最早使用“曜变”一词的文献,则是在室町时代的《能阿相传集》所提及。

据推测仅有少数曜变天目茶碗在在南宋时期的建窑制作出来,之后再也没有制作过。此外,为何只有日本还保存着这些茶碗,而在中国却没有完整的传世品(仅有残缺的茶碗在杭州市被发现)更是巨大的谜团。曾有学者认为,曜变天目茶碗在后来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被迅速抛弃而未有留存下来,只有少数幸存的茶碗于镰仓时代(1185-1333年)传入日本。然而,根据在中国发掘出土的陶片情况,暗示南宋时期最上层的人们普遍经常使用该茶碗。

条件 编辑

其名称的“曜变”指的是该茶碗的呈现效果,即在茶碗内部黑色的釉上面有大小不一的斑点(结晶体)散布其中,周围则被一圈蓝色或青紫色的光晕环绕,透过内部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七彩的虹色反射效果。具有该特征的天目茶碗,则是能够被称为“曜变”需具备的关键条件。[6]

“曜变”原本是指窑烧陶瓷时出现的意外色彩变化,但由于曜变天目茶碗的星形纹样及美丽程度,逐渐被称为“星星闪烁、灿烂闪耀”之意的“曜”字所取代。茶人高桥义雄编修了茶道具名品集《大正名器鉴》中列举了六个曜变天目茶碗,然而符合严格条件的只有三件。表示现存的相关茶碗,仅有只有三件能够被视为“完整”的曜变天目茶碗。

现存 编辑

日本国宝 编辑

以下严格符合耀变条件的三碗被指定为日本国宝:[2][7]

静嘉堂文库 编辑

该茶碗俗称“稻叶天目”,被认为是现保存最好的曜变天目茶碗,其斑驳花纹最清晰可见,1951年6月9日指定为国宝后,现存于静嘉堂文库[8]

最初曾作为德川将军家收藏的柳営御物之一。1643年,江户幕府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的乳母春日局因病卧床,由于她曾经为了祈求家光的天花康复而断药治疗,家光因而赠送了这个茶碗作为礼物。随后,这个茶碗被传承到春日局的子孙淀藩主稲叶氏中,并在1918年被三井财阀的小野哲郎收购,之后在1934年被三菱财阀总帅岩崎小弥太购入,但岩崎表示“天下的名器不应该由像我这样的人使用”后,他因此从未使用它来泡茶。

稻叶天目在当前被视为特别展品,偶尔会被公开展出。[9]此外,稻叶天目在东京丸之内三菱一号馆美术馆内的“三菱中心数位画廊”作为数位内容永久阅览。

  • 高度:6.8公分[1]
  • 口径:12.0公分[1]
  • 高台径:3.8公分[8]

藤田美术馆 编辑

该茶碗为传承自德川家康水户德川家的文物,茶碗的表面有曜变斑纹,这种纹理图案在外部也有显现。1918年,该茶碗由藤田财阀的藤田平太郎买下,在1953年11月14日被指定为国宝后,现存于藤田美术馆[10][11]

  • 高度:6.8公分
  • 口径:13.6公分
  • 高台径:3.6公分

龙光院 编辑

该茶碗传承自江月宗玩的一组茶碗,保存在筑前黑田氏菩提寺大德寺的塔顶龙光院中。据说茶碗最初是津田宗及所持有的,他是堺的富商,而江月宗玩则是大德寺的第一代住侍。茶碗的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但据说是由筑前博多的豪商岛井宗室赠送给黑田氏,以支持建立龙光院的黑田长政。该茶碗虽被认为是当前保存最朴素的曜变天目茶碗,但被认为具有幽玄之趣,因而受到高度评价。当前茶碗存于京都市大德寺龙光院,不对外开放展示,仅在特别展览中展出。并于1951年6月9日被指定为国宝。[12]

  • 高度:7.1公分
  • 口径:12.4公分
  • 高台径:3.9公分

重要文化财 编辑

美秀美术馆 编辑

该茶碗传给了加贺藩的领主前田氏。并自1953年11月14日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原为长月次郎所有,现为美秀美术馆所有。与三大国宝不同的是,该茶碗的“曜变”仅限于内表面的一部分,因此茶碗是否应称为“曜变”尚存争议。[13]

  • 高度:高度:7.1公分
  • 口径:12.4公分
  • 高台径:3.9公分

其他在日本的曜变天目茶碗 编辑

根据记载,日本被认为在过去还保存一个曜变天目茶碗。该茶碗是从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东山文化的核心人物足利义政所拥有,并传承到织田信长,由于信长也经常使用这个碗。因而经常随身携带,但在本能寺事变中,该茶碗与许多其他特产遭到烧毁。[14]

陶片 编辑

作为一种独特的陶瓷技法,曜变天目茶碗在其生产地中国却并没有任何的文献记载,甚至没有发现实物或碎片。但是在2012年5月,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馆长邓和颖在一篇论文中宣布,2009年底在杭州市内的一个工地上发现了一个曜变天目茶碗的陶片,[15]该陶片的出土地点是官庁街,是昔日南宋时期临安城的主要官府集中地,也是宫廷接待国使、招待贵宾的宾馆。

出土的陶片有三分之二保存完好。现在这些陶瓷藏于古越会馆[16]。此次发现的陶瓷品中也出现了为宫廷献上的文字。同时,该地区还出土了越窑、建窑、定窑吉州窑汝窑巩义窑高丽青瓷等多种陶瓷,其中以越窑白瓷数量最多。这些陶瓷上或下釉上刻有御厨、殿、贵妃、苑、后苑、尚药局等字样,推测这些出土品都是当时南宋宫廷上层所使用的物品。

  • 高度:6.8公分
  • 口径:12.5公分
  • 底径:4.2公分

文献纪录 编辑

大正名器鉴 编辑

在大正时代至昭和时代出版的一本关于茶具的书《大正名器鉴》中,高桥义雄列出了当时被认为是“曜变”的六件物品。

  • 曜变 大名物 横滨市 小野哲郎(现・国宝、静嘉堂文库藏)
  • 曜变 大名物 男爵 藤田平太郎(现・国宝、藤田美术馆藏)
  • 曜变 大名物 京都 龙光院(现・国宝、龙光院藏)
  • 曜变 大名物 侯爵 德川义亲(尾州徳川家所蔵油屋所持曜变天目)
  • 曜变 ___ 伯爵 酒井忠正
  • 曜变 ___ 侯爵 前田利为(现・重要文化财、美秀美术馆藏)

高桥帚庵在解说了这6点的同时,对于德川家、酒井家和前田家的天目陶瓷进行了评论,他写道:“稲叶家和水户家的天目陶瓷有所不同”、“虽然大致上是油滴手,但由于内部有小星纹,因此也被归类为曜变”、“虽然一开始被认为不是油滴,但现在已经知道曜变中也有这种类型的陶瓷了”等等。这些评论都被写在实际观察的字段中。[17]

复原 编辑

1953年,陶艺研究家小山富士夫和山崎一雄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J.M.普拉默于1935年在建窑窑址采集的陶片,该陶片不是曜变天目,但由于对釉料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观察,被认为是造成光彩的原因。

文章中指出,光彩的产生与釉中的无关,斑点是人为添加的痕迹,因为斑点周围的釉料透过脱玻作用失去了透明度晶体,导致斑点周围有着蓝紫色的光彩,这使人难以想像斑点是人为制造的。此外,由对龙光院收藏的曜变天目观察发现,蓝紫色的光彩,是由釉上的薄膜引起的光干涉所产生的颜色。[18][2]虽然许多陶艺家尝试复原曜变天目的光彩和斑点,但完全解释烧结机制或实现具有类似光彩和斑点的茶碗的复制,在至今尚未实现。

  • 2002年,岐阜县土岐市的陶艺家林恭助采用一种特殊的技法,先烧制一个黑色的茶碗,再进行巧妙的涂工,最后再进行第二次烧制,成功地创作出类似曜变天目的作品。[19]
  • 2012年10月,爱知县濑户市的陶艺家长江惣吉在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曜变天目烧成方法的报告。他使用建窑周围产生的萤石投入窑中,通过蛍石的化学变化产生的氟气体腐蚀釉面,因而形成光彩。[20][15]
  • 2016年,日本政府向中国申请对杭州出土的陶片进行化学分析,但最终只被允许进行视觉观察,参与该次分析的参与者包括陶艺家长江惣吉、藤田美术馆馆长藤田清以及相关的分析人员。[21]。通过断面状态,发现该陶片的烧成温度约为1300-1350度,比以前认为的1250度还要更高。陶片的断面上有着约1毫米厚的黑色釉层,并在最表层产生曜变,发现曜变是仅存在于釉面的现象。此后,藤田美术馆馆长与文化厅进行交涉对美术馆所藏的曜变天目进行化学分析,否定了部分曜变天目的花纹和光彩是由铅等重金属生成的观点,并检测到微量的,提出了透过酸性气体产生光彩的可能性。[22][21]
  • 2019年,京都市的京烧和清水烧窑业“陶葊”的第四代土渕善亚贵,在201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曜变天目的图案是由于窑内微妙的环境差异造成的酸欠状态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他首先使用易于管理温度的气体和电力组合制作了专用的窑,并试图烧成三次。并使用不含铅的釉料作为建窑的基础,并维持烧成温度在1320度左右,在调整了酸欠状态的时机和氧气含量后,他在两年的时间里试验了3000-4000种不同的釉料组合和烧制方法,经过不断地烧制,最终做出光彩渐出逐渐接近曜変天目的茶碗。然2019年的第41届京烧・清水烧展中,土渕获得了最高奖和经济产业大臣奖。在2019年11月,由于温度调整的时机晚了20分钟,茶碗内部出现了无数的斑纹,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曜変天目的茶碗,直径约为12厘米。[23][24]
  • 2023年,岐阜县可儿市的大平修透过使用蒸气使其浮现虹色斑点的“曜变天目加饰法”试图烧制曜变天目茶碗,并于2009年正式取得专利。现阶段已经试做了1000多件作品,并在个人特展展出约30件曜变天目茶碗等作品。[2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世界に三つの国宝茶碗 曜変天目ぬいぐるみ人気 こだわりの“実寸大”手に取る喜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毎日新闻’夕刊2022年11月29日1面(同日阅覧)
  2. ^ 2.0 2.1 2.2 山崎 1987,第230-243页,“曜変天目”
  3. ^ ‘陶磁体系 第8巻 天目’104-108页
  4. ^ 4.0 4.1 「曜変天目」器に宇宙を見る. NHKニュース (日本放送协会). 2013-02-07 [2013-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5. ^ 数奇な伝来、存在自体が謎…国宝の名茶器「曜変天目」. 产経新闻. 2013-01-30 [201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6. ^ 山崎一雄. 曜変天目と油滴天目. 金沢大学考古学纪要 (金泽大学文学部考古学讲座). 1994, 21: 169–172. ISSN 0919-2573. doi:10.24484/sitereports.118444-45799. hdl:2297/2760. )。
  7. ^ 西田宏子・佐藤サアラ‘中国の陶磁 第6巻 天目’平凡社、1999年
  8. ^ 8.0 8.1 文化遺産データベース. bunka.nii.ac.jp.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9. ^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年7月26日,.
  10. ^ 曜変天目茶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藤田美术馆
  11. ^ 文化遺産ベータベース.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12. ^ 文化遺産データベース.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13. ^ 文化遺産データベース. bunka.nii.ac.jp.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14. ^ 小山冨士夫‘天目’(平凡社、1974年)p.105
  15. ^ 15.0 15.1 2012年11月30日、中日新闻夕刊“谜解けるか曜変天目 中国で初出土 焼成法にも光”
  16. ^ 小林仁“新発见の杭州出土曜変天目茶碗”‘陶说’716号(2012年11月)
  17. ^ 大正名器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18. ^ 小山冨士夫; 山崎一雄. 曜変天目の研究. 古文化财の科学 (古文化财科学研究会). 1953, (6): 19–28. 
  19. ^ ハイビジョンスペシャル “幻の名碗 曜変天目に挑む”(NHK-BS、2003年)
  20. ^ 長江惣吉氏の曜変天目 | 三五夜 JR奈良すぐの隠れ家サロン 茶道、煎茶道、いけばな教室・古美術、骨董、アンティーク展示. 长江惣吉氏の曜変天目 | 三五夜 JR奈良すぐの隠れ家サロン 茶道、煎茶道、いけばな教室・古美术、骨董、アンティーク展示.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日语). 
  21. ^ 21.0 21.1 出川 2016.
  22. ^ ETV特集‘曜変 - 陶工・魔性の辉きに挑む’(2016年6月11日 NHK教育频道
  23. ^ 神秘の輝き、再現成功 曜変天目、京焼展最高賞に 陶芸家・土渕さん. 毎日新闻 (京都). 2020-02-28. 
  24. ^ 「茶碗の中に小宇宙」曜変天目の再現に挑む、京都の陶芸家、3千-4千通り試作. 京都新闻.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25. ^ 信長も愛した「曜変天目茶碗」 再現挑み17年、元研究者がみた宇宙(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Yahoo!ニュース.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2) (日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