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士龄(?—?),名,是施世榜四子,曾任浙江海宁州州同[1]。他热心于地方文教,曾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与张方大等人倡议重修彰化县学,但因故搁置,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彰化知县张世珍才进行扩建工程[1]。此外他也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捐位在彰化县德兴庄[注 1]的十甲水田给府城海东书院作为学田,每年除完正供、耗羡、丁饷等费用后,还有田底租二百石,折官斗实粟为一百七十石[1]

施士龄
国家
氏族浔海施氏

而除了文教之外,台湾县署从城守营、镇标右营旁迁到赤崁楼旁时,施士龄与弟施士膺、侄施国义亦有响应捐银[1]。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时又独资重修故乡福建安海的安平桥[1]

注释 编辑

  1. ^ 可能为今彰化芬园乡旧社村的竹兴坑,又名德兴坑,原属于猫罗社[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黄富三. 《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 南投市中兴新村: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6年: 170-172、150页. ISBN 978-986-00-8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