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胤(16世纪—1638年),阜苍北直隶保定府蠡县刘村人[1]明朝军事人物。

生平

编辑

彭昌胤未出仕前曾在水涨时捐出数百片席子,准备粮食,带领乡民日夜防守,在荒年又拿出积谷数百石赈济,后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武进士,任保定府总镇协下中旗鼓管守备,之后致仕回乡;戊寅虏变期间清军攻破蠡城,他殉难而死,其长子庠生彭羽修、次子庠生彭羽丰、四子儒童彭羽仪、孙子彭兰哥俱都被掳走失踪,只有三子彭羽翀逃脱,改名彭士奇,以拔贡出任长洲知县[1][2]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光绪《蠡县志·卷六·人物志》:彭昌允,字阜苍,刘村人。万厯己未武进士,厯任至保定府总镇协下中旗鼓管守备事务。其未仕也,滱水大涨堤将决,捐席数百片,多备资粮,率里人昼夜防守,水不为灾。值岁荒,出积谷数百石以济饥而不计其偿,再荒又如之,罢官归;戊寅之难,共守蠡城殉难死,长子庠生羽修、次子庠生羽丰、四子儒童羽仪、孙兰哥俱随营北去无下落,三子羽翀乘间逃归,后改名士奇以拔贡任长洲知县。
  2. ^ 光绪《保定府志·卷五十七·列传十 忠烈一》:彭昌允,字阜苍,蠡县人。万历己未武进士,仕至保定守备,性慷慨滱水决堤,捐席数百,备资粮率里人防守。岁歉,出谷数百石以济民,再荒亦如之,致仕归,戊寅城破死之。子士奇由贡任长洲知县。 《蠡县志》

参考文献

编辑
  • 光绪《蠡县志》·卷六·人物志
  • 光绪《保定府志》·卷五十七·列传十 忠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