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县唐代播州所属的一个羁縻县,贞观十四年(640年)改柯盈县置。其辖地在今重庆市綦江县贵州桐梓县一带地方 [1][2]。宋代仍置,属播州[3]。在今绥阳县[4]

注释 编辑

  1. ^ “播州下。隋䍧柯郡䍧柯县。贞观九年,分置郎州,领恭水县高山县贡山县柯盈县邪施县释燕县六县。十一年,省郎州并六县。十三年,又于其地置播州及恭水等六县。十四年,改恭水等六县名。二十年,以夷州芙蓉县瑘川县来属。显庆五年,废舍月县胡江县罗为县三县。景龙四年,废庄州都督府,以播州为都督府。先天二年,罢都督。开元二十六年,又废胡刀县、瑘川两县。天宝元年,改为播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播州。领县三,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在京师南四千四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千九百六十里。遵义县。汉武开西南夷,置䍧柯郡,秦夜郎郡之西南境也。贞观九年,置恭水县,属郎州。十一年省,十三年复置,属播州。十四年,改为罗蒙县。十六年,改为遵义。显庆五年,废舍月并入。芙蓉。旧属牢州。贞观十六年,改为夷州,二十年,又改属播州。开元二十六年,废胡刀、瑘川两县并入。带水。贞观九年,置柯盈县。十四年,改为带水。”。《旧唐书》卷四十
  2. ^ “播州播川郡,下。本郎州,贞观九年以隋牂柯郡之牂柯县置,十一年废,十三年复置,更名。土贡:斑竹。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县三。遵义,中下。本恭水,贞观元年以牂柯地置,幷置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五县。及郎州废,县亦省。十三年复置州,亦复置县。十四年,更恭水曰罗蒙,高山曰舍月,贡山曰湖江,柯盈曰带水,邪施曰罗为,释燕曰胡刀。十六年更罗蒙曰遵义。显庆五年省舍月、湖江、罗为。芙蓉,中下。贞观五年置,隶𨙱州,十一年幷瑘川,隶牢州。开元二十六年省瑘川、胡刀入焉。 带水。中下。”。《新唐书》卷四十一
  3. ^ “播州,乐源郡。大观二年,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建为州,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 宣和三年,废为城,隶南平军。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三县仍废。嘉熙三年,复设播州,充安抚使。咸淳末,以珍州来属。县一,乐源。中。有遵义砦,开禧三年升军,嘉定十一年复为砦。”。《宋史》卷八十九
  4. ^ “《元和郡县志》播州带水县,东至州七十里,因县北有带水为名,按今洪江水即唐之带水,唐播州治在今绥阳县治,带水县东至州七十里,可知县在今绥阳之西,当今长左右,长滩江河即洪江,唐置县因之立名,知为带水无疑矣,《方舆纪要》带水源出旧县西大山,东流经带水县城,北又东流至废胡刀县界注湖江水,湖江即乌江也”。[道光]《遵义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