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日语:ぜんざい Zenzai)是一种日本传统食品,主要原料为(主要是红豆)与砂糖。将红豆煮熟并压碎,与麻糬白玉团子、栗子甘露煮等一起食用。一般会保留少许红豆粒在其中,但也有例外。

有汤的善哉(含麻糬)
没有汤的善哉(关东地区)

定义

编辑

关东地方称没有汤的红豆泥为善哉。但在关西地方,善哉一般指用含有豆粒的红豆沙制成的热汤,完全捣碎的豆泥制成的汤则称为“汁粉”。 [1]。一说这是由其从西日本传播到东日本时的讹传导致。[2]。关西多称无汤的红豆沙为“龟山”或“小仓”。

善哉与汁粉的差异[3][2]
关东(方形麻糬) 关西(圆形麻糬)
有汤 含红豆粒 汁粉(田舍汁粉或小仓汁粉) 善哉
无红豆粒 汁粉(御膳汁粉) 汁粉
无汤 善哉 龟山、金时、小仓等

语源

编辑

关于其语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来自佛教用语“善哉”。传说由一休宗纯首次食用后,因其美味而大呼“善哉”,故得名。“善哉”是佛在褒奖弟子时的用语,来自梵语sadhu。

其二为来自出云地方的祭礼“神在祭”中供奉的“神在饼”。“神在”的读音“じんざい”(Jinzai)后讹变为“ぜんざい”(Zenzai)。在岛根县松江市鹿岛町的佐太神社[1]有这样的记载:

11月25日要举行送神的“神等去出”仪式。这日被称为“神等去出之日”,要再次制作小豆与麻糬煮制的杂煮,供奉到神前。这叫作“神在饼”,至今宫司也会在自家制作,供奉给敷地内的祖灵社、稻荷社、邸内的岁神。从前在当地居民中有一传统,在这天早晨捣麻糬。前来参拜时就携带一摞,用其制作带红豆的杂煮,供奉在家中的神棚后品尝。据说这种名为“神在饼”的风俗演变成了现在的“善哉”。 
— ‘ぜんざい発祥の地’佐太神社

松江藩的地志《云阳志》中佐陀大社一项也曾提到,“在此祭日,平民将白年糕用红豆沙煮制,称作神在饼。起源于出云国。世间讹作善哉饼”(日语:此祭日俚民白餅を小豆にて煮家ことに食これを神在餅といふ出雲の国にはしまる世間せんさい餅といふはあやまりなり)。供奉于神的年糕本身最初称作“善哉”,后来这一称谓扩展到食用这些年糕的做法上。如今出云地方的人们在新年时食用的杂煮也使用红豆汤。

传统活动

编辑

作为日本新年的传统活动,在寺庙或家中开镜饼后,会用被打碎的镜饼制作善哉。

冲绳的善哉

编辑
 
冲绳善哉(冲绳县西表岛

在现在的冲绳,叫作“善哉”的食品是一种用砂糖黑糖渍的菜豆,加入刨冰所制成的甜品[4],也可加入白玉团子[4]。最初是一种用绿豆和大麦熬制的八宝粥,战后则主要以菜豆制作。随着冰箱的普及又加入刨冰。也可像日本本土一样热食,但比较少见,基本只有冬季可以见到。

宫古岛上,还有一种使用黑眼豆制作的料理,又称为“宫古善哉”。

鲷鱼善哉

编辑

高知县南国市,有一种将鲷鱼水煮后提取汤汁,把整条鲷鱼浸入汤汁中的料理,称作“鲷鱼善哉”,在宴席上分食。

变种

编辑
  • 抹茶善哉:在抹茶中加入红豆沙、年糕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ぜんざいとおしるこの违い 食育大事典、2023年4月2日
  2. ^ 2.0 2.1 関西のぜんざい、関东ではおしるこ 呼び方なぜ违う NIKKEI STYLE 2013年11月17日
  3. ^ 见た目や材料はそっくり 冬の甘味“おしるこ”“ぜんざい”は何が违う? オトナンサー 2019年11月21日
  4. ^ 4.0 4.1 沖縄の「ぜんざい」は夏の風物詩. オリオンビール. [2023年4月2日].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