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港 (台南)

五条港是昔日台湾清治时期存在于今台南市中西区里的五条商用港道,由北到南分别是新港墘港、佛头港、南势港(或称北势港[1]:15)、南河港与安海港[2],其范围约在今成功路以南,中正路以北,大井头(民权路、永福路交叉处)以西,临安路以东的区域[3],是以前台湾府城最重要的商业门户[4],现已成为台南市地下水道的中干线[1]:29。今台南市所设立的五条港文化园区即在此处。2015年地籍重测后,五条港也成为地籍段名。

五条港
汉字 五條港
白话字 Gō͘-tiâu-káng
台罗拼音Gōo-tiâu-káng
水仙宫(南势港)
兑悦门(新港墘港、老古石港)
景福祠(佛头港)
大井头(南河港)
南沙宫(南河港)

港道 编辑

五条港有各自的港道,但最后都汇聚在一起流入台南旧运河[1]:57。五条港的汇合从最南边的安海港开始,先是在镇渡头(金华路四段、民生路二段与和平街交会处)与南河港汇合,接着往西北而行,沿途与南势港、佛头港汇合,直到与新港墘港汇合后改往西行进入旧运河[1]:57。旧运河最后会进入盐水溪,从四草湖出海。

当时各港均有各姓分据工作地盘,各自以原乡信仰成为心灵寄托而建立庙宇[5]

新港墘港 编辑

新港墘港(台湾话Sin-káng-kîⁿ-káng)属于德庆溪的分支,又称老古石港,是五条港中最晚出现的港道,也是最晚淤塞的港道[6]:146。由于该港也用来运送水肥到城外的新围垦区的关系,也称“屎沟墘港”[7][6]:146。其港道位在今协进国小以北,在今金华路四段与文贤路交会处[2]沿今文贤路直到兑悦门老古石集福宫为止[4]。而在文贤路与金华路四段交会处与来自东北方的[2]禾寮港相接[4]

此处为泉州晋江石狮塘后的黄姓码头工人的地盘,十八世纪就在此建供奉玄天上帝集福祠[5]

佛头港 编辑

佛头港(台湾话Hu̍t-thâu-káng)也称“秃头港”,学者翁佳音认为该港原本应写作“孤头港”(khu̍t-thâu-káng),指该港是潮水“入多泄少”的无尾歹港[8]。后来因为发音接近,孤字遂被写成“秃”(thut)或“佛”(hu̍t / pu̍t)[8]。位于今台南市协进国小西南角,港道往东北回溯到佛头港景福祠后分为王宫港、妈祖港与关帝港三条港道,分别延伸进正城里的米街广安宫大天后宫开基武庙[4]。该港为昔日龙舟竞渡之处[4]

此处为分别来自泉州晋江安海前埔和泉州晋江石狮大仑的蔡姓的势力范围,同样奉祀玄天上帝,但分别以聚福宫崇福宫为信仰中心[5][9]:129。双方过去为争夺地盘,时有冲突拼斗发生,而留下了俗谚“蔡拼蔡,神主牌扛扛破”[9]:133[10],并有文物“严禁佛头港货物分界独挑碑记”记载这段历史(石碑现存于南门公园碑林[11]:112。而在佛头港上游的王宫港一带,则有奉祀萧府大帝、以慈圣殿为信仰中心的施姓宗族。[9]:129、130

南势港 编辑

南势港(台湾话Lâm-sì-káng)从今协进国小西南往东北回溯至北势街(今神农街)南边后,平行神农街延伸至今三郊水仙宫[2][7],其中有一分岔通向镇港海安宫[4]

 
接官亭石坊

来自泉州晋江的许姓码头工为此一带的重要势力,除码头工人外,还具有船队,并建立主祀文衡圣帝和“李马黄三千岁”的北势街金华府[5]

南河港 编辑

南河港(台湾话Lâm-hô-káng)的港道从今天民生路二段与金华路四段的交会处[2]沿和平街一直东行至大井头附近[7],昔日来台的官员皆从南河港上的接官亭进入府城,也从这里离台。另外台南做十六岁的风俗据说也是从此港的郭姓工人开始的[4]。而由泉州晋江沙美的卢姓族人所建立、位于南河港港边的下南河南沙宫因当时常有船只在庙前停靠,故又有“港头庙”之称,而该庙之开基黄府二千岁亦称为“港主”、“南河港主”。[12] [5]

于康熙年间于泉州晋江石狮前坑移居的郭姓族人,在此以苦力为基底,逐渐发展出郊商组织,成为该处一带重要势力,更建立主祀广泽尊王南势街西罗殿[5]

2017年11月7日,西罗殿进行南侧增建工程时,意外挖出了疑似南河港港道的遗迹[13][14]。台南文史界有意见认为可以用明沟展示的方式来保存遗构,但台南市文资处长林乔彬表示由于遗构内水质不佳,现阶段不宜明沟露天保存,等待将来进行完整规划后再议[13][14]。此外西罗殿庙方表示在工程进行期间会保护好此遗构,亦将考虑在新建厢房中以意象标示的方式来展示此遗构意象标示[13][14]。该年11月17日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工务局会勘后要求庙方停工,将再进行会勘,而同样外露出来的枋溪也在会勘行程中[15]

安海港 编辑

安海港(台湾话An-hái-káng)的西侧端点与南河港西侧端点在差不多的位置上,约沿着今天民生路二段南侧东行,在过了康乐街之后,于南沙岗六姓府、安海港聚宋宫附近分成三条港道[4][16],分别是北边的松仔脚港、居中的外新港与南边的蕃薯港[7]。松仔脚港通向港南保兴宫[17];外新港通向开基开山宫,主要运输蔗糖[7];蕃薯港则通向沙淘宫[16]

此处最早有来自泉州晋江衙口之施姓族人于蕃薯港建立南沙岗六姓府,奉祀六姓府王爷公,该庙至今仍为施姓家族奉祀之私人庙。[11]后有陈姓先民迎请内地商船上奉祀之纪府千岁留驻本地,建立福心堂奉祀,即今之安海港聚宋宫。[18]

行政区名 编辑

  • 2015年台南市地籍图重测后,废止日治时期1919年4月1日实施的西门段港段永乐段本段锦段等段名,以新设的五条港段取而代之,属台南地政事务所管辖[19]
  • 2018年4月30日,台南市政府大规模调整里邻,将原水仙里、普济里整编成为五条港里,共15邻。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范胜雄. 《府城叢談 (1)》. 台南市政府. 1997-11-21. ISBN 957-02-2143-7. 
  2. ^ 2.0 2.1 2.2 2.3 2.4 远流台湾馆.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远流出版社. 2003-02-01: 232、233页. ISBN 957-30880-4-5. 
  3. ^ 府城逍遙遊-五條港文化園區. [201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3).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11: 274、275页. ISBN 957-30880-4-5. 
  5. ^ 5.0 5.1 5.2 5.3 5.4 5.5 〈五條港五姓爭雄〉. 《观‧台湾 电子报》 (台湾: 台湾历史博物馆). 2013-01-10, (第16期)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中文(台湾)). 
  6. ^ 6.0 6.1 张耘书. 《臺南府城舊街新路》.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7-07. ISBN 978-986-05-2924-1. 
  7. ^ 7.0 7.1 7.2 7.3 7.4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79-06-30: 19、20页 (中文). 
  8. ^ 8.0 8.1 翁佳音. 【老番講古】摸奶巷與佛頭港:臺灣地名的正經與不正經. 想想论坛. 2017-09-18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9. ^ 9.0 9.1 9.2 郑道聪. 《大臺南的西城故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03. ISBN 978-986-03-5207-8. 
  10. ^ 张溪南、黄明汉. 《臺南上帝爺信仰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页112. ISBN 978-986-03-9420-7. 
  11. ^ 11.0 11.1 何嘉展. 〈府城五條港地方傳說研究〉. 国立台南大学. 2014. 
  12. ^ 古迹浏览-南沙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南市中西区公所 . [2016-03-17]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13.2 刘婉君. 〈台南市西羅殿施工 昔南河港部分河道遺跡重見天日〉. 自由时报. 2017-11-08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14. ^ 14.0 14.1 14.2 曹婷婷. 〈西羅殿整修挖出五條港南河港遺構 廟方允保留〉. 中国时报. 2017-11-08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15. ^ 洪瑞琴. 〈南河港現遺跡 市府會勘要求停工〉. 自由时报. 2017-11-18 [2017-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16. ^ 16.0 16.1 飞鸿文化编辑小组. 《舊城風華:五條港文化園區》. 台南市政府. 2007-07: 页14–15. ISBN 978-986-01-0319-9. 
  17. ^ 罗问. 台南67-----神興宮. 鬼王子罗问的部落格. 2010-12-29 [2016-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台湾))
  18. ^ 郭柏君. 《臺南安海港聚宋宮己亥年三朝金籙慶成祈安建醮大典紀念冊》. 安海港聚宋宫管理委员会. 2020-06: 页1. 
  19. ^ 台南市 104 年度地籍图重测区地段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南市政府地政局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