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Jason520395/沙盒/日本麻雀

上方是一般麻雀牌的楷書字,下方是日本麻雀牌常用的行書字。

日本麻雀(日語:麻雀マージャン mājan),是日本常見的麻雀遊戲玩法,通常以點計算分數,而點數又決定了最終的輸贏。

一般而言,日本麻雀專用的麻雀牌用色較比其他地區常見的麻雀牌單調。其他地區的藍色,在日本麻雀牌裏通常都會深得變成黑色,日本麻雀牌的綠色也暗得跟它分別不太大。筒子僅黑色與紅色兩色,索子僅綠色與紅色兩色,漢字使用行書體寫成(如萬子牌、風牌與三元牌),與一般麻雀牌的楷書體不同,而白板則是全白的番子。

概要 編輯

 
摸打中的日本麻雀

日本麻雀,通常使用34種共136張牌的麻雀牌。在較為流行的規則上,也有不少的地方規則。目前日本可以進行日本麻雀遊戲的地方,已經不再限於專用的麻雀館或家中,在遊戲機中心電腦也能簡單的找到相應的電子遊戲

日本麻雀在各類麻雀遊戲中屬於防守型麻雀,並且多數種役會需要門前清才能成立。此外也由於無役不能食糊的規則存在,因此上、碰、槓(特別是大明槓)以前需要注意是手牌中是否能在鳴牌後還能繼續構成役種,以避免陷入無役的困境(若不能改變手牌,通常只能透過嶺上開花、搶槓、海底撈月、河底撈魚等役種才能食糊),而且日本麻雀還含有振聽規則,在捨牌時需要特別注意。

道具 編輯

牌張 編輯

通常日本麻雀所使用的麻雀牌不包括花牌,只使用「萬、筒、索」3門花式的1至9數字牌,以及「東、南、西、北、白、發、中」,合計34種,每種牌有4張,共136張。此外,不少時候玩家會以若干赤懸賞牌代替一般牌張。最常見的是以1張赤五萬、1張赤五筒及1張赤五索,取代1張普通五萬、1張普通五筒和1張普通五索。尚有其他的赤牌規則,詳見下方說明。

數字 赤牌
數字牌 萬子                    
筒子                    
索子                    
番子 風牌(四喜牌) 箭牌(三元牌)
西
             

骰子 編輯

日本麻雀使用2枚六面骰。開局時,玩家會以骰子擲得的點數,用來計算由哪個位置的玩家開牌、由麻雀牌山(又稱牌牆、山牌)中的哪兒開始取牌。

 

點棒 編輯

 
日本麻雀的點棒,左邊是自動麻雀桌款式,右邊是傳統手打款式

日本麻雀以點棒作爲籌碼來計算得分,不同款式的點棒及其所代表的分數,見右圖。通常在四人戰中,開局時每人會有共25000點的點棒。常見的分配有:

  • 1根10000點、2根5000點、4根1000點、10根100點 或
  • 1根10000點、2根5000點、4根1000點、1根500點、5根100點

而在三人戰中,開局時每人通常會有共35000點的點棒。常見的分配有:

  • 2根10000點、2根5000點、4根1000點、10根100點 或
  • 2根10000點、2根5000點、4根1000點、1根500點、5根100點

另外在職業比賽中,即使有選手負分,由於沒有擊飛規則,比賽仍然繼續,這時就會使用黑色的「被飛點棒」(日語:トビ点棒)來表示該選手處於負分。

其他 編輯

 
日本麻雀用的起莊牌與燒雞牌

日本麻雀大多只打東風圈及南風圈,因此起莊牌的一面寫着「東」,一面寫着「南」。它擺放的位置表示起莊位,它呈現在上方的漢字表示圈風。

日本麻雀還會有燒雞牌,牌上畫着一串燒雞並寫着「やきとり」,用來標示由雀局開始一直未胡出(日本麻雀中稱爲「燒雞(日語:焼き鳥(やきとり))」狀態)的玩家。

長度 編輯

編輯

局是日本麻雀的最小長度單位,以「東南西北」及「一二三四」的數字依次命名,例如「東二局」和「南四局」等,同一局遊戲中莊家為同一人。在發生輪莊的情況下,洗牌、碼牌、擲骰子、配牌、摸打直至有人糊牌或者流局時即為一局結束;若出現冧莊,則遊戲繼續,並且不進入下一局。這時,下一回合遊戲會以「XX局m本場」命名,「m」為冧莊次數(首次上莊也可計為0本場),如「東二局3本場」,即意味着本局遊戲莊家已冧莊3回合。

半莊 編輯

日本麻雀常常以半莊為單位進行,一個半莊有東場和南場兩部分,共包括8局。遊戲由東一局開始,順次經過東二局、東三局、東四局,東四局完結後南入進入南一局,再順次直至南四局完結即宣告遊戲結束。除了半莊之外,日本麻雀常見的遊戲長度還有:

半莊  
東場 南場 西場 北場
















西

西

西

西









東風戰  
一莊戰
  • 東風戰:只進行東場,即東一局至東四局的遊戲,遊戲長度相比半莊東南戰縮短一半。
  • 一莊戰:在半莊南場結束後,依次西入進入西場和北入進入北場,共計16局的遊戲規則。因為遊戲時間過長(即使讓四位日本麻雀老手不中途結束打完一莊戰的話,也大約需要60至90分鐘或以上),也容易使玩家有足夠時間湊出能足夠擊垮對手的牌型,因此要完整的打完一莊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加上一莊戰的基本點棒數並沒有一定的準則,所以日本國內較為少見,而在牌局速度比較快的中國大陸及台灣麻雀中較為常見。半莊即是指一莊的一半之意。

此外,另有長度為一局的一局戰,以及長度同為半莊、但非東南戰的遊戲長度。

  • 一局戰:不使用點棒,每局結束就直接清算,可以看作東一局重複進行。因為減少很多附加的分數規則,計算起來簡單很多。
  • 東北戰:半莊兩場分別為東場和北場。
  • 東東戰:半莊兩場均為東場。

進行 編輯

風位 編輯

日本麻雀一般由四人進行,每一局中,四位玩家中有一人是莊家(親),其他三人為閒家(子)。每局的莊家都被稱為東家,從莊家開始逆時針方向三家順次為南家西家北家。其中的「東南西北」與四人所坐的方位並無關係。坐在己方左手側的玩家稱為上家,右手側的稱為下家,對面的玩家稱為對家。除四人麻雀外,另有三人麻雀或兩人麻雀。

在遊戲開始前,必須進行座位的決定。

  • 各人挑選自己想要坐的位置;
  • 取東、南、西、北、一筒、二筒,六張牌各一張,由其中一位玩家背面朝上混洗,後交由對家擲骰子,按骰子數字逆時針決定下位擲骰子,再擲一次骰子,決定東位位置;再交骰子予「東位」的人再擲一次,擲完後打開六張牌,一筒二筒往邊靠(e.c:北南2西1東 -> 2北南西東1),先按骰子數字是雙數或是單數定從取牌次序從左到右或右到左,再按數字逆時針決定先取風牌的玩家。取到風牌的玩家,按「東位」的位置就坐,東風坐東位,南風坐南位,如此類推.
  • 抽取東、南、西、北四種子牌各一張,背面朝上混洗後交由各人抽取。抽到東者可以首先挑選自己想要的位置,隨後是抽到南者挑選,以此類推。

第一局遊戲的莊家一般按照以下方法決定:

  • 座位決定後,處在地理「」的位置的人擲兩枚骰子;
  • 由擲骰子人起,逆時針數至骰子擲出的數目,該人即為臨時莊家(仮親)
  • 臨時莊家再擲兩枚骰子,同樣數至擲出數目者,該人即為第一局的莊家。
  • 為簡單起見,直接由東位者擔任莊家或擲一輪骰子即決定莊家。

當親家食了糊或流局且親家叫糊時,不進入下一局而進入下一本場。若發生任何途中流局,亦進入下一本場。當子家食了糊或流局且親家未聽時,則由下一個人做莊,風位逆時針旋轉。

配牌 編輯

 
王牌區,莊家於第3墩上層翻開表懸賞牌指示牌。
  1. 洗牌和砌牌:在每局遊戲開始時,眼所有麻雀牌混洗好並背面朝上碼成牌山的過程。每位玩家都要在自己面前碼牌,長度為17墩,每墩上下各一張。這些碼好的牌被稱為牌山牌牆。如果使用的是全自動麻雀桌,則機器會自動完成這一過程。
  2. 開門:眼牌山碼好之後,由本局莊家擲兩枚骰子,根據擲出的數目,由莊家起逆時針數至某家,此玩家即在面前的牌山中開門。開門的位置是從牌山的右側數起,數至與骰子擲出數目相同的墩數,分開此墩與其左側的一墩牌。開牌點左側的兩墩即為莊家第一輪配入的牌。莊家配入這兩墩共4張牌,隨後,南家取得在其左側的兩墩4張牌,並依次向下直至每人均配入兩墩4張牌。莊家再繼續順時針配入兩墩牌,然後重複上述過程,直至每人配入12張牌。莊家取得剩餘牌山中順次第一墩和第三墩的上張牌共2張,其他閒家依次各取1張。最終莊家共配牌14張,閒家配牌13張。
  3. 王牌:在開門位置右側的7墩14張牌組成王牌。王牌並不用來摸牌,而是用來開嶺上牌和翻出懸賞牌指示牌。嶺上牌是王牌最靠近開門位置的兩墩4張,用來在開時補入手牌。由於嶺上牌僅有4張,因此一局中開槓的最大數目也被限制為4次,超過的槓一律不得開出,也有四槓流局的規定。狹義的壁牌是指牌山中除了王牌以外的其他牌。為區分王牌和壁牌,一般會眼其與牌山稍稍分開一段距離。從開門位置起在王牌中數出第三墩,翻開此墩的上張牌,此牌為懸賞牌指示牌,用於指示遊戲每局中的懸賞牌。請參見本頁下方的懸賞牌

摸打 編輯

配牌結束後,即進入摸打環節。先由莊家從14張手牌中打出1張,接着莊家的下家從壁牌中順序摸入一張,再打出一張,並以此順序類推,直至有人糊牌或流局。每一輪摸打被稱為一巡。以全副136張麻雀來計,扣掉14張王牌,若過程中沒有人上、碰、槓牌,一局裏應當有17.5巡。在特定索件下,可以取得其他玩家的捨牌,即副露。摸打的基本目標是眼手牌通過不斷摸入打出組成包含至少一種役的食糊牌型,且儘可能包括較高的番數和符數,以從食糊中獲得高得點,並最終在整盤遊戲中獲勝。

日本麻雀的摸打與國標麻雀等玩法並無太大區別。但摸打時,先按順序從牌山(山)中摸入一張牌。基本上,當上家打打牌後本方即可摸牌,但嚴格來說,只有當上家打牌後,包括本方的其他三家沒有#副露的行為時才可摸入。另外,如果上家打出的是河底牌則本方無法摸牌。摸牌後,除非自摸糊牌或槓牌以外,必須打出一張牌,稱為打牌,兩者合稱摸打。須注意的是在日本麻雀中,打出的牌須在自己面前、牌桌中央按6張一列整齊排列,以便其他玩家查看。與牌山(山)相對應,這些捨棄的牌所處的位置被稱為。除了摸牌外,當上、碰後,以及開槓摸入嶺上牌後也需要打出一張牌。打牌時,副露以及暗槓中的牌是無法打出的。

在一局中,如果從配牌開始直到流局,某位玩家所打出的牌都是幺九牌,且均未被別家鳴牌過,則成立「流局滿貫」役。

一局結束 編輯

在食糊或流局時,一局結束,之後眼清算本局得點,並進入下一局或本局下一本場。

食糊 編輯

日本麻雀的食糊要求包括:

  • 滿足本局的翻數要求,一般是1翻,即要求食糊牌型必須有一個以上的役。需要注意的是懸賞牌雖然在計算點數時算翻,但是單憑懸賞牌的翻數是無法食糊的。
  • 沒有處在振聽狀態,或者在振聽狀態下自摸糊牌。

與其他規則相似,日本麻雀的食糊方式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摸上所聽的牌,稱為自摸糊(日語:自摸和(ツモホー/ツモアガリ);另一種是胡別家打出的捨牌,稱為榮糊(日語:栄和(ロンホー/ロンアガリ)。此外,也有一種特殊的食糊方式,即槍槓。雖然槍槓胡的牌既非自己摸上也非別家捨牌,但計算點數時一般按榮糊處理。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日本麻雀可以自摸,但自摸並不算為役的一種(除了門前清自摸糊為1翻之外),有別於其它麻雀,自摸會計算為1番。

流局 編輯

流局是指在沒有食糊的情況下一局結束。流局時沒有勝者,但仍可能發生點棒的收付。流局具體可以分為流局平局途中流局兩種。

  • 流局平局:當除了王牌以外的所有壁牌都已經被摸打完,而又沒有人糊牌的情況下,即構成流局平局(日語:ホワンパイピンチュー、こうはいへいきょく),也被簡稱為流局。不過在發生流局滿貫的情況下一般不認為是流局而是當作自摸糊牌處理。
不聽罰符:當流局發生時,叫糊者可以向所有玩家展示手牌,然後各玩家會以叫糊為基準相互收付點棒,未聽者平均支付3000點,然後點棒在叫糊者間平均分配。一般情況下,即使是沒有翻的形式叫糊以及已經沒有可食糊的死聽、空聽也會當作叫糊處理。流局平局後,立直者必須向所有玩家展示手牌。如果被發現是虛假立直則會受到懲罰,具體參見違規及處理
  • 途中流局:當一局中滿足某些索件時,可以宣佈途中流局,此局立即結束。此時莊家繼續做莊,本場數加一,增加一枚場棒,場上所有立直棒累計至下局。在競技比賽或職業賽事(如M聯盟)時,多半不承認途中流局。
途中流局包括強制流局和選擇流局,主要的途中流局索件包括:
  • 九種九牌:配牌後某玩家手牌中包括9種以上(含)的幺九牌,此時該玩家可以選擇公開手牌並宣佈流局。
  • 四槓散了:一局途中四家共開出四個槓(含大明槓,暗槓,加槓)時強制流局。但須注意的是如果四個槓是由同一家開出則並非流局而是役滿四槓子
  • 四風連打:第一巡中四家連續打出同一張風牌,強制流局。
  • 四家立直:四家相繼宣佈立直,強制流局。
  • 三家榮糊:某家的捨牌導致三家同時榮糊,強制流局,且榮糊均不計點。
  • 犯規:局中發生違規行為時強制流局。

遊戲的結束 編輯

半莊戰的南四局以及東風戰的東四局也被稱為「All Last」(日語:オーラス),意指最後一局。「All Last」完成後即表示遊戲結束,之後眼最終清算點數以及確定勝負關係。如果是賭博麻雀的話也會在此時進行賭資的清算。與普通局不同的是,部分規則下該局不允許莊家連莊,因此此時未取得第一名的玩家常常試圖做出較高分數的牌型以爭取頭名。也有部分規則允許「All Last」(日語:オーラス)連莊,這種情況發生後開始的回合被稱為「オーラス1本場」、「オーラス2本場」等,莊家可能會以冧莊進行多個本場。

於部分規則中,若「All Last」局結束時所有玩家點數均不超過30000點時則會延長比賽。對於半莊戰這個過程被稱為「西入」,而對東風戰則是「南入」。對於西入的情況,遊戲順序進入西一局至西四局,如果西四局之後仍未決出勝者則會繼續北入東入以此類推,南入的情況與之類似,對於東東戰而言則是繼續進行東五局至東八局乃至東十二局等。此外,為了縮短遊戲時間,也有規則規定在西入和南入時當有玩家達到30000點時比賽立即結束。

在遊戲過程中,如果有人在一局分數結算完畢後為負分,則遊戲立即結束,此時負分者被稱為(日語:ハコ)或飛人(日語:とび、ぶっとび),點數清算時同樣用負分參與清算。部分規則中負分時應繼續進行遊戲,完成一個半莊才結束。

規則 編輯

 
尚未開始配牌及摸打的日本麻雀牌山,有四邊,每邊有34張牌,分上下層排成17棟

遊戲進行時,每名玩家眼擁有13張牌,稱作手牌。玩家按照順序從牌山(又稱牌牆、山牌)中摸一張牌再打出一張牌。玩家的目的是經過若干次摸打之後,使自己的13張牌與自己的自摸牌或別人的棄牌組成特定的牌型,稱作「和牌」(「和」字唸作wu4音,不唸作wo4wo6音),與「胡牌」、「食糊」意義一樣。食糊後,眼根據牌型的不同進行籌碼的授受。遊戲結束時擁有最多籌碼的玩家,為遊戲的勝者。

編輯

槓是指麻雀進行中構成槓子的行為,依照槓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明槓暗槓加槓三種。進行槓的玩家依序需喊出「(日語:カン)」,並眼槓子的4張牌公開,摸嶺上牌並翻出一張槓懸賞牌,最後打出一張牌。需要注意的加槓僅在沒有人搶槓的情況下成立,若有人搶槓則槓不成立、沒有槓懸賞牌;而國士無雙無論是暗槓、加槓均能搶槓,一樣槓不成立、沒有槓懸賞牌。如果在取得嶺上牌的時候自摸,則嶺上開花役成立。如果取得的嶺上牌又構成了新的槓子,則直接重複進行上述過程。

有利之處
  • 槓子相比刻子有更高的,在計算得點時比較有利
  • 取得嶺上牌可以視作多一次摸牌
  • 槓數牌可能會破壞對手手牌
  • 有機會組成嶺上開花三槓子四槓子等役
  • 增加懸賞牌
不利之處
  • 由於組成槓子,打牌的選擇會變少
  • 槓子本來可能會與其他手牌組成面子,槓之後可能使手牌受損
  • 公開槓子會給予其他玩家關於自己手牌的情報
  • 對其他玩家而言懸賞牌同樣增多
  • 明槓會破壞門清(暗槓則不會破壞。因為加槓的前提索件是副露,所以加槓必然非門清)
  • 加槓時有被槍槓的風險
暗槓的表示方式
    
    
   
明槓的表示方式
上家的場合
    
對家的場合
    
    
 
   
下家的場合
    
加槓的表示方式
上家的場合
   
對家的場合
   
下家的場合
   

暗槓 編輯

暗槓是指本方手牌中有4張一樣的牌,眼其組成槓子的行為。在立直後,如果摸入可以暗槓的牌,且該槓子不會改變原有的叫糊,則也可以開暗槓。暗槓後手牌仍為門清。進行暗槓要在本方摸牌後先喊出「(日語:カン)」,並眼槓子的四張枚牌放置在桌上本方的右側方可成立。此時的槓子被稱為「暗槓子」。為區別「明槓子」,需要眼四張牌中間或兩端兩張的牌背朝上放置,如右側上圖及中圖。部分遊戲中槓子中間二張會以橫向表示,如右側下圖。

明槓 編輯

明槓是指當己方手牌已有暗刻子,取得其他玩家打出第四張牌時組成的槓子。一般規則是明槓相較上牌優先,但也有按發聲順序決定的規則。 部分規則規定,明槓後如果發生嶺上開花,則自摸點數由導致明槓的玩家一人承擔,被稱為明槓包胡。 槓牌後,眼槓子放置於桌子的右側。為了表明明槓的對象,如果槓的牌來自上家則眼槓子的左側一張牌橫置,如果來自下家則眼槓子的右側一張牌橫置,如果來自對面則眼中間任意一張牌橫置。

加槓 編輯

加槓是在己方通過碰牌取得明刻子之後,摸入第四張牌而組成的槓子。為區分明槓和加槓,加槓後須眼所摸的牌直置或平行橫置於原明刻子的橫置牌之上。

門前清 編輯

門前清叫糊時,手上所有的牌都是自己摸到的,不可有上、碰、明槓的情形發生。

立直 編輯

在叫糊時(必須門前清)拿出1000點籌碼放在列牌區前,表示「立直」,其後不能改變牌眼、上(吃)牌或碰牌(但在不改變叫糊牌型,意味着在四張牌全部不在順子中的前提下可以做暗槓)。立直食糊時,上方表懸賞牌開出多少張,下方就開多少張裏懸賞(槓裏懸賞同)。

排列捨牌 編輯

每家的捨牌,按先後順序,從左往右依次擺放在自己門前(與大多數中國地方麻雀隨便丟到「河」里不同)。正式比賽中一般每一排擺六張,即第七張起擺第二排,第十三張起擺第三排(在家中或是麻雀館自行遊玩的,若是遊戲桌較小,也有眼第三排的捨牌疊在第一排與第二排上面的情形)。自己叫糊時,如果所聽的牌之中有任何一張是自己的捨牌,即為「捨牌振聽」,除非沒有立直並換聽成自己未捨過的牌,否則則不能食和別家的捨牌(即使別家打的牌可能並不是自己捨的那張),只能自摸糊牌。

振聽 編輯

振聽為日本麻雀特有的規則,其存在構成了日本麻雀防守技巧的基礎。一旦玩家進入振聽狀態,眼會無法和由他人打出的牌(不論所聽的牌與手牌組合起來是否有役),只能透過自摸糊牌。有捨牌振聽、同巡振聽、立直振聽3種。

捨牌振聽為自己所聽的牌包含自己曾經打出的牌而造成,即使打出的牌被其他人上、碰、槓走,必須透過改變手牌,使自己所聽的牌不再包含自己曾經打出的牌才能解除。當然如果自己已經宣告立直,因為立直後無法改變手牌,所以當局結束前無法解除。

同巡振聽為他人打出自己所聽的牌,但因為某些原因不食糊而造成,直到下一次自己打牌後自動解除。

立直振聽為自己宣告立直後,自己摸到或他人打出自己所聽的牌,但因為某些原因不食糊而造成,該振聽於當局結束前無法解除。

懸賞 編輯

懸賞牌可分為赤懸賞牌、表懸賞牌、裏懸賞牌、槓懸賞牌、槓裏懸賞牌共5種,其中除赤懸賞牌外其餘4種皆須透過懸賞指示牌獲得,但是懸賞牌只能在成功食糊並且在有番數的情況下計算,意指只有懸賞牌而沒有役也是無法食糊的。

赤懸賞牌又稱「赤牌」或「紅牌」,指牌上文字、圖樣皆為紅色且有些會有盲人點,牌局不一定會放入,其放入數量在3至6張之間,但大都放3至4張紅牌,主要是數牌5來做紅牌(例五萬、五筒、五索各一張共3張,或五萬、五索各一張加上五筒兩張共4張),但有少數地方是用數牌1、7、9甚至是風牌來用做紅牌。

牌局在一開始配牌之後,把王牌(槓尾、嶺上牌)倒數第三墩上層的牌翻開(表懸賞指示牌),懸賞牌排列方式如下:

  1. 萬索筒,開出一萬,懸賞牌為二萬;開出八索,懸賞牌為九索;開出九筒,懸賞牌為一筒,如此類推;
  2. 風牌(東南西北):開出東,懸賞牌為南;開出北,懸賞牌為東;
  3. 番牌(白發中):開出白,懸賞牌為發;開出發,懸賞牌為中;開出中,懸賞牌為白。

若食糊一家手上亦有該張牌,每張多算一番,有兩張加兩番,如此類推; 舉例:懸賞牌開出七萬,胡出者用兩隻八萬做眼(雀頭),即加兩番;若懸賞指示牌開出兩張(或以上)相同牌時,手上有該張懸賞牌時,可複數計算番數,例如: 開出兩張七萬時則手上一張八萬計為兩番。另外,懸賞分為「表懸賞指示牌」、「槓懸賞指示牌」、「裏懸賞指示牌」、「槓裏懸賞指示牌」4種,如下說明:

  • 表懸賞指示牌:即配牌後於王牌第三墩上層所翻開之牌。
  • 槓懸賞指示牌:每開槓一次,就於表懸賞牌逆時方向之隔壁牌再開一張,因日本麻雀只備用四張嶺上牌,所以最多開至四張(加上原來的表懸賞牌則為五張)。
  • 裏懸賞指示牌、槓裏懸賞指示牌:即為表懸賞指示牌與槓懸賞指示牌下層之牌,只有「立直食糊者」才可以開此指示牌。
  • 以上4種懸賞指示牌之懸賞計算方式皆同,最多同次食糊可達40番。但懸賞之番數不得計為「起糊番數」。

流局 編輯

正常流局時叫糊(叫和)者可向未叫糊者收取點數,以下為流局罰符正確之授受方式:

  • 4家全部未叫糊:各家點數不變,但下一局會轉為下家做莊。
  • 1家叫糊、3家未叫糊:未叫糊之3家各賠付1000點予該叫糊者,該叫糊者獲得3000點。
  • 2家叫糊、2家未叫糊:未叫糊之2家各賠付給其中1家1500點,意即1人只賠付1家1500點,該2家叫糊者各獲得1500點。
  • 3家叫糊、1家未叫糊:未叫糊之該家各賠付3家叫糊者各1000點,未叫糊者損失3000點,叫糊之3家各收入1000點。
  • 4家全部叫糊:各家點數不變,下一局莊家冧莊。

任何流局發生時,均增加一根本場棒。

流局條目中有更詳細的內容及關於特殊流局的介紹。

計分 編輯

計分須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1. 翻數
  2. 基本分數
  3. 各家需繳付的分數

符和翻數是計算得分最重要的元素——在確認這兩項之後即能確定應得分數。如需了解符、翻數和得分之間的換算,請參閱較後段落的速查表。 至於基本分數,則是閒家應付的最低分數(應得分數除以4),並以此計算各家需繳付的分數。各家需繳付的分數的總和需至少等於基本分數。 例如一局中閒家自摸,計算符和翻數的結果為滿貫,應獲8000分,即基本分數為2000分。這樣兩位閒家需繳付2000分,而莊家則需繳付兩倍基本分數,即4000分,合共8000分。

犯規 編輯

日本麻雀的犯規是指在日本麻雀遊戲中出現的犯規。出現犯規行為時,一般以犯規者支付罰點為主(多為支付滿貫點)後,一般以本局計無效重賽為主。對麻雀的犯規行為,適用不同的罰則。一般來說,沒有當場指出犯規,之後不予處罰。犯規按照嚴重性適用於以下三個等級的罰則。詳細請參見日本麻雀中的犯規

罰符 編輯

罰符指對重大的犯規進行處罰的一種方式,犯規者要對對戰對手3人支付一定稱為罰符的罰點,並通常重賽此局。通常適用於犯規使當局比賽無法繼續的場合。

與食了糊同時發生的場合則以食了糊為優先,犯規不予追究。

罰符支付的點數一般相當於滿貫食了糊點。莊家罰符須向每位子家支付4000點。子家如果需要罰符,則要支付莊家4000點,其他2名子家2000點。這種罰符,由其支付的點數出發,稱為「滿貫罰符」。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犯規並非食糊,在罰符支付上區分莊家自家不甚合理。犯規者應不問莊閒支付一定點數(3000點均一等)的規則也是存在的。

為了防止妨礙役滿而故意犯規,以犯規者放棄糊了的情形繼續比賽,流局的場合再按實際情況支付罰符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種情況下如其他玩家和牌,犯規行為不予追究。

放棄和牌 編輯

放棄和牌是對犯規行為未影響到比賽進行的犯規適用的處罰方式,犯規者當局不得食糊。一般的,不光是食了糊立直・槓・碰・上等行為也不被允許。另外,放棄一詞本常用語自願的行為上。按此,本處罰本應稱為禁止和牌,但日本常用稱呼仍為「放棄和牌」。

供託 編輯

犯規者交出一定點棒作為供托的處罰。適用於較輕微的不影響比賽繼續進行的場合。通常為1000點,與立直棒同様,歸下一個和了人。

和牌 編輯

和牌牌型稱作「あがり役(あがりやく)」或「役(やく)」。可參見日本麻雀的和牌牌型列表或條目下方模板內容。

擊飛 編輯

日本麻雀中的一種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有人點棒數量小於0就結束。此規則是為了不要使遊戲時間過長(有人一直不斷冧莊 )而設置。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