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Desolation Row

由太西浜在話題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建立條目專題 (獲評初級
條目由條目建立專題審閱者審閱。該專題旨在允許使用者向百科全書提供高品質的條目和媒體文件,並在創作過程中跟蹤他們的進度。要參與,請訪問專題頁面以獲取更多資訊。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Note icon
這一條目在2020年11月15日由審閱者LClightcat討論 | 貢獻)從這一草稿接受。
音樂專題 (獲評初級
本頁面屬於音樂專題的範疇,一個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音樂類內容的項目。請於討論頁討論相關條目。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卜·戴倫哪首音樂作品用超現實的人物群像折射出城市百態,從而為所在專輯畫上圓滿句號?
    Desolation Row條目由太西浜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太西浜討論 | 貢獻),屬於「song」類型,提名於2020年11月17日 13:43 (UTC)。
    • 冷處理大危機!!! --太西浜留言2020年11月17日 (二) 13:43 (UTC)回覆
    • 部分段落沒有翻譯完成,另外「更為多地應用電子樂器的最初版本」這段是不是有錯誤啊?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17日 (二) 14:09 (UTC)回覆
      • 關於滾石排名,既然有官方來源[1],那麼就沒有必要用非官方來源。 --2020年11月17日 (二) 14:12 (UTC)
      • 感謝指正,滾石排名的來源已經更改了,至於電子樂器那段,不知道指的是什麼錯誤呢?如果是對歌曲的描述的話,按照原文「 the song was initially recorded in an electric version」結合所指的這版本身來看我覺得這個描述應該是符合事實的,因為在歌曲中確實是更加「electric」地在配樂中使用了電結他和電貝斯,而』』Highway 61 Revisited』』里基本上都是用原聲樂器了。至於沒有翻譯的那一段,確實可能是需要打一個{{translating 吧,但是總的來說並不影響條目的完整性,因為那個是相對獨立又有點粉絲向的翻唱部分了,條目本身所涉及的內容基本上已經翻譯完畢了。 —-太西浜留言2020年11月17日 (二) 15:05 (UTC)回覆
    • 對首段的翻譯提供一些意見:「...作為錄於末音軌的專輯終曲而收錄...」,在查閱原文後我想末音軌跟專輯終曲應該都是譯自「closing track」,不知道算不算重複翻譯。其二,「鮑勃·迪倫在曲中經超現實的方式糅合...活力」一段,少了個句號我給補上去了,而「entropy」一詞應該譯為「混亂;無序」[1],不過網絡和本人的字典還有統一性的翻譯,但覺得跟後文不太符合故採用混亂,主編可斟酌參考,整句本人認為翻成這樣比較理想:「鮑勃·迪倫利用歷史、故事、聖經和自創的角色,利用超現實的手法,將歌詞揉合成一連串的小片段,象徵着混亂和城市的喧囂雜亂」,「...創造並描繪了一系列以走馬燈式蒙太奇圖景為形式出現在歌詞中的人物群像...」一段本人就不知道是主編自行加上的還是翻譯出來的,看起來不太像平常會用的字句,建議修改一下。--戰車兵狂好者留言 2020年11月20日 (五) 05:56 (UTC)回覆
      • 非常感謝閣下對條目的見解和貢獻,
        • 對於「closing track」,這裏採取的是一種比較討巧的譯法,將一個詞組兩個釋義拆分翻譯了出來,但其實也有其道理,這裏「末音軌」指的是歌曲錄製的載體,而「專輯終曲」則作為內容刻於其中,看似重複實則是為了貼合曲目本身悠悠迴轉的特點,而同時隨着專輯唱片進入尾聲,唱片向內的螺旋逐漸收束,而歌曲的長度使這種軌跡更加鮮明,曲目的聲與專輯的形在此統一,因作此譯。
        • 關於」entropy」,這裏有取「熵」的直譯而不譯為「混亂」,是因為考慮到引申義在用法上的差別,如漢語中,我們可以用「潮汐人潮」來指上下班尖峰時間中的擁擠現象,因為潮汐恰能描述其早晚出現,逐漸退去,周期往復等等特徵,而只用「早晚人潮」就尚欠火候了,而原文沒有使用「mess」等詞或僅僅只用「urban chaos」在選詞上亦有此類思維,因為這是描述一個系統(城市)中不斷產生的疊加性質的混亂,使這個系統無序到無法簡單地用概念完全定義或者徹底發現它存在的意義和方式,運動的目的和方向,使它成為一個極其複雜體,並給予了其活力,這正是「entropy」這一引申詞恰當表述出來的,因此作「熵」照搬保留,「熵」在漢語語境中能夠走出科學概念發揮其獨到作用,這種趨勢可見於比如[2][3]
        • 而講「鮑勃·迪倫在曲中經超現實的方式糅合.....活力。」,是因為首先「超現實」的提前將如何「利用」一併囊括,這就牽涉到了第二點,將角色創造置後,因為這是一個從抽取開始的過程(而不是直接現成利用),如果用烘焙作比方的話,條目編入的「糅合」就類似於搓麥粉團,而且是那種取一點本地麥粉、一點進口麥粉、一點有機麥粉、一點燕麥粉、一點昆蟲麥粉,而超現實的地方在,還加入了苦瓜汁和咖喱粉,但要注意的是這還只是麥粉團而不是麵包,這只是給了麵包將會如何的一個框架(但還是要先這麼做),所以就有了提到的「創造和描繪」,將麥粉團烘焙成麵包的過程,這時角色才能被稱為角色,他們和歌詞一同誕生。隨着歌曲的推進,切進一個分割的小片段然後是下一個,所以用蒙太奇,而這些又有着同樣的背景,處在、交匯在Desolation Row,在空間上是連續的,推進的,所以是走馬燈式的,而群像則指的是諸角色構成的一個全景,而彼此之間處在平行的相等地位,類比的話就像是《上河圖》作為一個整體和其中一個個小場景,似相干又不相干,城市中同時發生的故事亦正是如此。而不能把「真實活力」省去直接用「混亂」和「喧嚷雜亂」是因為在語意上太過貶義,而迪倫是以溫柔、平和、安詳且包容的態度(而不是譏諷甚至否定)去創作和述說這一切的,從歌曲本身和條目中引述的迪倫本人的話可以看出。
      • 因此才做此意譯,目的是為了儘可能用最能概述歌曲本身的語言描述條目的主要信息。以上可供閣下參考,如實在不妥,便還是交由改正 —-太西浜留言2020年11月20日 (五) 16:38 (UTC)回覆
      • @太西浜對於閣下的翻譯方式本人並沒有什麼意見,甚至對您條目內容與歌曲的連結的手法感到欽佩,不過「...作為錄於末音軌的專輯終曲而收錄在鮑勃·迪倫的第六張錄音室專...」一段,內容本人沒有什麼意見,但建議稍微修飾一下字句,讀起來有點繞口且不太好理解;「...創造並描繪了一系列以走馬燈式蒙太奇圖景為形式出現在歌詞中的人物群像,而迪倫也藉由他們演繹出了城市不斷在喧嚷雜亂中堆砌熵增式無序的真實動態活力。 」一段,本人去聆聽並查閱了這首個歌和歌詞,確實是符合您所說的蒙太奇手法,因此「創造並描繪了一系列以走馬燈式蒙太奇圖景為形式出現在歌詞中的人物群像」一段,本人也是對內容沒有什麼意見,但建議修改一下文句,有些繞口。再來是閣下對「熵」字的用法,我認為太過深奧,且內鍊連接的頁面也無法解釋「熵增式」一詞的意義,對讀者反而是造成閱讀問題,若閣下真的要使用這個詞的話,建議在其後面稍作解釋。「混亂」和「喧嚷雜亂」若閣下認為有貶義的話,混合閣下的意見,我將該段改為:「...鮑勃·迪倫利用歷史、故事、聖經和自創的角色,將城市在嘈雜中無序熵增的活力,以超現實的手法,將歌詞揉合、創造成一連串的小片段,形成走馬燈般的蒙太奇圖景」。再來是原文 :「... It has been noted for its length (11:21) and surreal lyrics in which Dylan weaves...」一段中,有「noted」一詞,不曉得是閣下在翻譯的時候漏掉了還是混合自身想法時將之去掉了,稍作提醒,以上。--戰車兵狂好者留言 2020年11月21日 (六) 19:06 (UTC)回覆
      • @Yenhochia感謝閣下的真知灼見,我已經在條目中應用了閣下的更改,非常感謝閣下對條目做出的貢獻,閣下折衷的方式值得我去學習。對於「noted」,這裏不譯主要是為了避免一個「與」或「和」連接兩個比較長關聯又比較小的內容,或者是用類似「因...而聞名」這種中間加上一段超長的話導致結構分散的英語從句形式,而且我也更希望讀者去注意歌曲本身而不是在面對歌曲本身時,還將注意力都放在它的「特徵」上,因作此譯。 —-太西浜留言2020年11月22日 (日) 01:31 (UTC)回覆
    • (!)意見:讀起來翻譯腔還是有點重。「使波佐提將之描述為」、「使得波佐提」...「使得」「被」這種句子多了的話讀起來很奇怪。還有「據音樂史家尼古拉斯·斯凱孚那,《Desolation Row》發行後以其時長成為當時流行的最長時長音樂曲目,直到滾石樂隊在1966年發行了11分35秒的《Goin' Home》」我完全能直接看出來原文是...until...的句式,中文讀起來很繞嘴。--Easterlies 2020年11月22日 (日) 03:08 (UTC)回覆
      • (:)回應:感謝閣下的意見,我又對條目用詞進行了潤色,提交了新的版本,目前已把被動儘可能修改了,並又對所能感到翻譯腔嚴重的句子進行了潤色,還請參看 --太西浜留言2020年11月22日 (日) 03:48 (UTC)回覆

參考資料

返回 "Desolation Row"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