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 (西城區)

龍泉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龍爪槐胡同2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現為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1]

歷史 編輯

龍泉寺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始建於宋朝,創建者是谷靜端禪師,號龍泉老人,所以寺名「龍泉」。後來該寺傾廢。明朝正統八年(1443年)秋,大興隆寺僧人萬松(法名「智林」)在這裏重新建龍泉寺。此次興建了山門殿、鐘樓、鼓樓、祖師殿、伽藍殿、正殿、方丈院、僧舍、廊廡等建築。明朝成化九年五月(1473年),立石碑作記。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龍泉寺由住持無生禪師(海畛)重修,完工之後立有重修碑,請順治年間進士康熙年間保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王熙撰寫了重修碑文。[2][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記載,清朝末年,1905年北京佛教界成立「中國佛教學務總公所」,僧長是光明寺住持東山,發起人有北京各佛寺住持:廣善寺住持達遠、廣化寺住持靈山、慈因寺住持吉安、龍泉寺住持道興、觀音寺住持覺先[4]

1908年,龍泉寺住持釋道興在龍泉寺的中部及西部創辦龍泉寺孤兒院,以收養北京城的無依無靠的孤兒,不分僧俗,實行半讀半工。中華民國初期,龍泉寺孤兒院繼續發展,由最初收容60名孤兒發展到收容100多名孤兒,至1929年累計撫養孤兒成人達3000名。後來該孤兒院改為私立龍泉寺小學。[2][4]

1949年以後,龍泉寺的「張文襄公祠」被劃入陶然亭公園,改建成「抱冰堂」。龍泉寺尚存方丈院;大殿2座,各5間;配殿3座,各3間。如今為某單位用房。其他房屋均已被改建或拆除。[2]

人文舊事 編輯

清朝中葉以後,龍泉寺是文人、官員游賞吟詩之地。1914年1月,章太炎大鬧袁世凱大總統府時,曾遭袁世凱囚禁在龍泉寺小院內。張大千也曾到該寺為寺僧作畫,畫作由寺僧百川和尚保存了很多年,後因被盜而丟失。

1926年8月,報人林白水遭到軍閥張宗昌殺害,靈柩停放在龍泉寺內。[2]

民國八年(1919年)三月,齊白石第三次到北京後不久,托人在龍泉寺的隔壁租下多間房,遷居此處。同年冬,風聞湖南又起戰爭,齊白石陪陳春君同行湖南。民國九年(1920年)春二月,齊白石帶着三子齊良琨、長孫齊秉靈,到北京學習。因為去龍泉寺交通不便,便遷居宣武門石鐙庵[5]

建築 編輯

龍泉寺坐北朝南,分為中、西、東三路:[2]

  • 中路: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大殿、後殿。[2]
    • 山門:已拆除。[2]
    • 大殿:位於高大的青石台基上,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硬山頂,前出廊,灰筒瓦屋面,排山勾滴,雕花正脊。大殿兩側有東、西配殿,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硬山頂,前出廊,東配殿已拆除。[2]
    • 後殿:位於龍泉寺最北面,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硬山頂,灰筒瓦屋面,排山勾滴,雕花正脊。主殿的東西兩側有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硬山頂,前出廊,灰筒瓦屋面,正脊是灰瓦的鏤空花脊,山牆廊步開有券門,連接着遊廊。主殿西邊有耳房八間,進深五檁,硬山頂,灰筒瓦屋面,鏤空花脊。[2]
    • 西廊廡:中路西部廊廡位於大殿和後殿的兩座西配殿之間,面闊七間,進深五檁,前出廊,硬山頂,當心間是門道,可以通往西跨院。[2]
  • 西路:如今僅存一進庭院,由正房、南房、西殿房構成。正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硬山頂,前出廊,排山勾滴,鏤空花脊。南房是小式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五檁,硬山頂。西配房是小式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五檁,灰梗瓦屋面。[2]
  • 東路:建築已全部拆改。[2]

龍泉寺共有殿宇、僧舍等房屋245間。寺內有羅漢像、神像78尊;大鼓、銅鐘、鐵鐘、鐵鐘罄、錫供件、鼎、佛龕、琉璃制清規牌、竹禪畫佛像等33件(座);大藏經、石刻金剛經各一部。寺內有一眼井,井水味道甘美,可以和當時北京南城以水甘而聞名的姚家井的水相媲美。[2]

東跨院原來是龍泉寺的一部分,名為「興誠寺」,又因寺內有一株古槐狀似臥龍,所以俗稱「龍樹寺」,後來脫離龍泉寺獨立。清朝宣統年間,張之洞入主軍機處,在龍樹寺興建七間北屋,取名「蒹葭簃」,張之洞經常邀請同僚來此宴飲作詩。張之洞逝世後,其門生、同僚將此處改為「張文襄公祠」,內供張之洞遺像,在院南牆另開闢祠堂門。[2][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名单,北京西城,2010-05-05.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龙泉寺,宝华寺,2009-08-29. [201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3. ^ 3.0 3.1 龙泉寺,新华网,2004-03-16. [201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4. ^ 4.0 4.1 左松濤,近代中國佛教興學之緣起,法音2008年第2期
  5. ^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