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古港位於中國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石基河邊的黃埔經濟聯社(原黃埔村),因仿古商船瑞典哥德堡號2006年的來訪而重建。黃埔古港和南海神廟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1]

黃埔古港遺蹟和黃埔村早期建築
黃埔古港遺址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海珠區黃埔村
分類古遺址
時代明—清
登錄2002年7月

歷史 編輯

 
1810年的Whampoa Anchorage(黃埔錨地),對岸可見琶洲塔
 
1839年的黃埔錨地。

黃埔古港原稱醬園碼頭,現在岸邊仍保留一條「海傍街」。在古代,海傍街緊靠碼頭,是一個繁鬧的集市(西市),有大量商鋪,現在村民建房不時還能挖出當時的木樁和樁基。此處附近還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國海員、商人的墓碑,上有多種文字的碑文。黃埔古港在英文稱為「Whampoa Anchorage」,即「黃埔錨地」。

宋代起,黃埔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至南宋時該處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後,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國設江、浙、閩、粵四海關,粵海關在黃埔村設黃埔掛號口和稅館。黃埔村的掛號口,簡稱「黃埔口」,是粵海關省城(廣州)大關下屬的一個稅口。據《粵海關志》與《黃埔掛號口圖》記載,在黃埔口設有黃埔稅館、夷務所、買辦館和永靖營等機構。當時清政府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國商船,不得沿江停泊,必須下錨於黃埔。」故粵海關建立後,進廣州貿易的外國商船基本都是經黃埔古港進出。[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在全國撤銷江、浙、閩三海關,只保留了粵海關,並作出關於「嗣後口岸定於廣東,夷船隻許在廣東收泊貿易」的決策,指定廣州為惟一對外貿易口岸,此政策延續到道光20年(1840年)。據《黃埔港史》記載,從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間,停泊在黃埔古港的外國商船共計5107艘(包括美國「中國皇后號」、俄羅斯「希望號」和「涅瓦號」和澳洲「哈斯丁號」等),成為當時中外貿易商船的唯一停泊地。1739年至1745年,哥德堡號更3次從瑞典遠航至此。[3]

鴉片戰爭後,廣州對外貿易的首要地位被上海所取代,醬園碼頭(黃埔古港)和黃埔港也由於逐年淤積、不利於船隻停泊所以減少使用。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粵海關的黃埔掛號口遷至長洲島,但仍沿用「黃埔」之名。

現狀 編輯

2002年7月,黃埔古港遺蹟和黃埔村早期建築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4]

2006年,為迎接哥德堡號,廣州市政府決定興建黃埔古港景區(包括重建古港碼頭),其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內設粵海第一關紀念館、古碼頭、親水區、「哥德堡號」訪問廣州紀念碑、園林區等。[5]

黃埔古港陳列館是在村內梁姓祠堂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總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由壁畫區、實物區以及中心展區3個部分組成。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是黃埔古港景區根據歷史資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築群,面積為1670平方米,分夷務館、稅務館、兵營館。

黃埔古港景區現分為四個功能區,即紀念展示區、古港公園區、棧道餐飲區及村頭廣場區。附近的石基村東堤有當地著名的艇仔粥、雙皮奶、豬腳姜、芒果及其他小食售賣,價格低廉。2023年4月,黃埔古港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6]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黄埔古港如何融入城市CBD?. 南方日報. 2009-07-13 [2010-11-18]. [永久失效連結]
  2. ^ 历经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衰——黄埔古港. 高球先生. 2009-02-25 [201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3. ^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 廣州市文化局. [201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6). 
  4. ^ 王海波. 黄埔古港明年4月现原貌. 信息時報. 2005-07-30 [202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透過新浪新聞. 
  5. ^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今起迎客. 廣州日報. 2006-08-01 [2010-11-15]. [永久失效連結]
  6. ^ 劉星彤. 喜报!广州新增7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帽峰山、黄埔古港上榜. 羊城晚報. 2023-05-02 [202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外部連結 編輯

座標23°5′20.36″N 113°23′8.82″E / 23.0889889°N 113.3857833°E / 23.0889889; 113.385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