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臨時內閣

黃淮臨時內閣成立於洪武三十五年八月一日(1402年8月29日)[1],結束於同年十一月十日(1402年12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首個以「內閣」為名的皇帝諮詢機構,由前朝中書舍人黃淮組閣。

黃淮臨時內閣

明朝內閣
建立日期1402年8月29日 (1402-08-29)
解散日期1402年12月4日 (1402-12-04)
組織與人物
國家元首明成祖
政府首腦黃淮(代理)
副政府首腦胡廣
歷史
前任
繼任解縉內閣

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取勝後,進駐金陵應天府,隨後即位,是為明成祖。黃淮歸降後被命與解縉常在左右詢政,有時至深夜,成祖入寢,仍然賜坐到榻前對話商談機要。隨後成祖建立文淵閣,解縉與黃淮楊士奇等人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務,明朝內閣制度由此開始[2]

由於成祖確立的內閣僅是君主專制下的諮詢機構,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3],因此並非現代認知中的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組閣過程 編輯

建文四年六月,成祖通過靖難之役登基,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樂。洪武三十五年八月,成祖召解縉黃淮等人入直文淵閣[4];次月,再召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人入直,參與機務,內閣至此建制[5]。然而,當時進入內閣的成員均來自翰林院編修檢討侍讀等官職,並不兼任六部職位,也不得專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員上奏,亦不得向內閣通知[6]

內閣成員 編輯

職位 姓名 備注
代理首輔 黃淮
次輔 胡廣 九月入閣
大學士 楊榮 九月入閣
大學士 解縉
大學士 楊士奇 九月入閣
大學士 金幼孜 九月入閣
大學士 胡儼 九月入閣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卷72):「八月壬子,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尋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同入直,並預機務。」
  2. ^ 明史》(卷147):「成祖入京師,擢侍讀。命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並直文淵閣,預機務。內閣預機務自此始。」
  3. ^ 明史》(卷72):「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4. ^ 《明通鑒》(卷13):「八月壬子,命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並預機務。……內閣預機務自此始。」
  5. ^ 《明通鑒》(卷13):「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同直文淵閣,預機務,與解縉、黃淮凡七人並朝夕左右。」
  6. ^ 《明史》(卷72):「成祖即位,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