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西(1908年3月23日—1999年1月24日),本名程侃聲,鶴西為筆名。生於湖北省安陸市雷公鎮曹家沖。中國現代水稻種質資源學家,詩人翻譯家散文家。長期在雲南研究水稻,足跡踏遍雲南各地,對水稻的起源演化有深入的研究,創立形態指數法鑑別稻種的秈粳。1999年卒於昆明

初入文壇 編輯

1926年春天,徐志摩聞一多合編《晨報副刊》的《詩鐫》專刊,第六期上刊出他的詩作《城上》,署名程侃聲。1929年葉聖陶鄭振鐸主編《小說月報》時,對這位年輕人可說是青眼有加,接連幾期都刊發了鶴西的詩作,每期常是三四首且放在重要位置。 翻譯上的成績也不可小覷。

也就在這期間,接連出版了四部譯作。英國路易斯·卡羅的《鏡中世界》,是他高中畢業前譯的,上海北新書局1929年出版。正是這筆稿費讓他在家境敗落之際考上了北平大學農學院。第二本是《夢幻與青春》,原名《洛蒂卡》,春潮書局出版,時間不詳,估計也在這年。第三本是俄國安德烈夫的《紅笑》,與駿祥合譯,岐山書店一九二九年出版。駿祥即後來成了名導演的張駿祥。第四本是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稍後仍由岐山書店出版。

退出文壇 編輯

當時鶴西和張駿祥翻譯了俄國安特烈夫的小說《紅笑》,交給北新書局出版,被積壓了一些日子。不久梅川也翻譯了這篇小說,魯迅把它介紹給《小說月報》,獲得了先發表的機會。他們都根據一個英譯本,有些段落的譯文不免有點相似。

鶴西懷疑梅川可能參考了他們的譯本,便在《華北日報》副刊上寫了一篇《關於紅笑》,不料惹惱了魯迅先生,他很快就在《語絲周刊》上為梅川答辯,概述了梅川的翻譯和他修改、介紹刊載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篇尖銳的駁斥對方的文章,題目是《關於〈關於紅笑〉》。

鶴西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自認理虧,不久便退出文壇。

詩人譯詩 編輯

鶴西晚年致力於文學創作,寫了大量散文和詩詞,大多見於《野花野菜集》、《初冬的朝顏》和《鶴西文集》。翻譯大部分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魯拜集》,被業內認為是國內較嚴謹認真的譯本,2010年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