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河朔(今河北)人。

家貧,早年久困科場,屢試不中,心中不服,遂有《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詩贈禮部侍郎高湜,詩云:「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依雲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咸通十四年,孔纁榜進士及第。[1]乾寧年間,任御史中丞[2]鄭谷貫休友善,有詩互酬。[3]有《高蟾詩》一卷,[4]久佚。《全唐詩》輯其詩一卷。《全唐詩補編》補二首。

註釋 編輯

  1. ^ 唐才子傳》卷九:「高蟾,河朔間人。乾符三年孔緘榜及第。」又記蟾「於馬侍郎下下第,明年李昭知貢」 ,此處馬侍郎實為高侍郎之誤,即當時禮部侍郎高湜;《全唐詩》卷六六八收有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一詩可證,韋莊《又玄集》卷下選錄此詩,題亦作《下第後獻高侍郎》,韋縠《才調集》卷八亦同。咸通十二年(871年),高湜中書舍人權知貢舉,後拜禮部侍郎,高蟾之《下第》詩即作於當時。《北夢瑣言》卷五《張濬樂朋龜與田軍容中外事》條,有云:「樂公舉進士,初陳啟事,謁李昭侍郎……」;徐松登科記考》據此以為:「《北夢瑣言》載樂朋龜舉進士,亦云李昭侍郎,似爲可據。唐中葉數十年中,知舉姓名按年可考,惟此年(按,咸通十四年)不詳,疑其爲李昭也。」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傅校箋》第四冊綜合諸家之言,認為李昭知貢舉應在咸通十四年,因此高蟾進士及第可能是在咸通十四年孔纁榜,而非乾符三年孔緘榜。
  2. ^ 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高蟾集》一卷,唐御史中丞高蟾撰。」
  3. ^ 鄭谷有《高蟾先輩以詩筆相示抒成寄酬》詩,貫休有《避地寄高蟾》詩。
  4. ^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高蟾詩》一卷,《崇文總目》卷五同。《宋史·藝文志七》作《高蟾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