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街 (萊蕪)

西關街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的一條東西向道路,也是全區最早存在的道路之一。道路西起鹿鳴街南段,與紅樓巷燕喜街鳳陽路機關一區路交匯,東端為勝利南路東關街路口。[1]

西◀ 西关街 ▶东
W XIGUAN JIE E
西關街街景
原名城關街(西段)
命名緣由位於原萊蕪縣城關街城門西段
命名日期1127年(待考)
類型社區道路
道路長度1.6公里(0.99英里)
車速限制30公里每小時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濟南市萊蕪區政府(南門)、萊蕪老縣城建築群
起點鹿鳴街
終點勝利南路

概況 編輯

西關街當為濟南市萊蕪區老城區最早的道路,今將城關街中心段併入,貫通老縣城舊城區東西。歷史上的西關街重要建築數量繁多,街北側中為縣治的系列公署,兩邊有廳館、廳倉、演武廳、文廟、書院等;街南側中為南門道,東邊為考院,廢科舉後考院改為南學堂,其對面汶源書院改為北學堂。生活方面,有城隍廟關帝廟僧王廟、藥王廟、天齊廟等廟宇,有旅館酒店、雜貨店、醬園、茶莊、商號等經商店鋪在西關街兩邊。一段時間上西關街作為萊蕪縣城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道路,是一條千年老街,雖古建築大多不復存在,但西關街周邊一些近現代建築被保存下來,部分仍在使用。[2]

歷史沿革 編輯

後周太祖元年(951),設立萊蕪監,主管萊蕪地區的礦業。萊蕪監帶來了流動人口,車馬往來在萊蕪監南門的小路,即是今天的濟南市萊蕪區西關街。

金朝大定十二年(1172),萊蕪縣治由嬴城(今羊里鎮城子縣村)遷往主管礦業的萊蕪監,時萊蕪縣治(今萊蕪區政府)門前的小路日益車馬繁華,其由此開始逐漸成為萊蕪縣城中心道路,稱「城關街」,一直為後世所沿用。[3]

明朝時,西關街日益繁華,始有名人立坊。當時由西向東依次有「聯捷坊」(明崇禎十一年(1638)夏為壬戌進士亓之偉立)、「世科坊」(明崇禎十年(1637)冬為亓之偉之父、甲午舉人亓才立)、「都憲坊」(明天啟六年(1626)夏為河南巡撫亓詩教立)、「代天巡獰坊」(明天啟五年(1625)為浙江巡安御史李九官立)以及「登科坊」(明萬曆四十一年(1612)為舉人畢如松立)。[2]

清朝、民國時期,西關街仍作為萊蕪縣主要道路,在此有西關大集與東關大集,西關清真寺於1932年建成。[4]

周邊建築 編輯

西關街以區政府(機關一區)為中心,南北兩側分佈不少近現代歷史建築。但歷史上的各類古建築今大都不存。

牌坊 編輯

由西向東依次有「聯捷坊」(明崇禎十一年(1638)夏為壬戌進士亓之偉立)、「世科坊」(明崇禎十年(1637)冬為亓之偉之父、甲午舉人亓才立)、「都憲坊」(明天啟六年(1626)夏為河南巡撫亓詩教立)、「代天巡獰坊」(明天啟五年(1625)為浙江巡安御史李九官立)以及「登科坊」(明萬曆四十一年(1612)為舉人畢如松立)。這五座牌坊因歷史原因,分別於1950年至1958年人為拆除,今全不存。

 
萊蕪戰役紀念館的西關門模型
 
萊蕪戰役紀念館的西關街都憲坊模型

北側 編輯

 
萊蕪教委(教育局)大院舊址

萊蕪師範學校校址 編輯

萊蕪師範學校老校址位於西關街西首,今僅存幾幢老舊的宿舍樓,老校址部分已開發為房地產。西關街北鹿鳴街仍存濟南市萊蕪師範附屬小學

萊蕪一中老校區 編輯

萊蕪一中(時稱萊蕪中學)1952年在萊蕪西關街建校,有南大門,青磚黛瓦、拱形大門,大門正中上方懸掛着鮮艷的五角星,下面是 「山東省萊蕪中學」 校名。後因學校大規模擴建,南大門被拆除,不復。今按原貌復建在萊蕪一中新校區。

西關溝 編輯

城市排水渠,自北穿過西關街到大汶河。始建年份不詳。

區政府(機關一區) 編輯

南側 編輯

 
萊蕪西關街南側建築,左紅色建築為黨校舊址

南側主要建築按西關街自西向東排列。

西關清真寺 編輯

西關清真寺位於西關街與燕喜街交匯處,始建於1932年(民國21年),1947年毀於戰火。1980年至1985年重建,1994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改造,現已成為西關一帶回民開展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到達公共交通 編輯

  1. 萊蕪公交K8路 「小曹村居委會」站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萊蕪市規劃局. 莱芜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015-2030 年)(公示稿). 萊蕪市規劃局網. [201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2. ^ 2.0 2.1 張悅華. 古老的城关街. 魯中晨刊. 魯中晨刊. [2017-08-01]. [永久失效連結]
  3. ^ 未知. 莱芜西关与主要文物遗迹.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4. ^ 西關社區. 西关村. www.laiwu.gov.cn. 萊蕪政府網.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